任人 發表於 2022-5-31 23:57:44

<長沙方歌括>:不知本草亂於宋元諸家。而極於明之李時珍。能讀本經洞達藥性者。自知其三四味中。備極神妙。

孰亂孰正,功過權衡,有否通達古今者能辨之?

任人 發表於 2022-6-16 22:15:47

上課,有位脈學老師說廿多種脈,惟獨芤脈未試過把,可也因其專業而病人病種受限,但其實按劉完素的道理來推,則「夫失精家⋯⋯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戴同父云:營行脈中。脈以血為形。芤脈中空。脫血之象也。」

欲知芤脈,尋女子月事後切之,即可體會。

「諸病象皆可在日常中體會」,這是我認為劉完素的一大創見。

此中,實有透象之洞見,則融日常與疾病之象於一。

任人 發表於 2022-6-16 22:17:12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6-16 22:19 編輯

打噴嚏,也是肺氣受郁,肺衛氣一湧而宣的自救方法,但只能救小病,邪一盛,則要用麻黃之類解

噴嚏者,身體之自救也。
麻黃解表者,醫家之用藥也。

兩者之解肺氣之鬱,象之同一也。

任人 發表於 2022-6-16 22:19:35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6-16 22:23 編輯

身體痰濕多了,會有咳嗽症狀,但其實這也是身體自然的吐法。
這種自然機制未必能治好病根,只能維持一種平衡。若待病氣衰,則自癒。
有病不癒者,則痰不止,醫家用二陳湯之類化痰。若痰實難咯者,則化痰而痰鬆自出,餘則自化,與咳嗽之吐皆不欲痰貯於肺也。

任人 發表於 2022-6-16 22:25:03

劉完素將五運六氣的亢害承制用作解釋身體恢復平衡的自然機制,當中運用的正是「剋。

為什麼可以如此運用?因為五運六氣也好,身體機制也好,皆是五行一理也。

任人 發表於 2022-6-16 22:40:45

陰陽應象大論與繫辭傳同象,儘管醫家歸之人身,易傳玩於卦象,皆陰陽一理也。

而陰陽應象大論諸「為」,即說卦傳之「為」,所不同者,一肇洪範之五行,一從羲皇之八卦。
愚命曰「為辭」。

何時才能談到醫經與易經之同象?大概此乃醫易義之深處,路尚遠矣。

任人 發表於 2022-6-16 23:07:46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6-17 23:25 編輯

《易贊》

〈前奏〉

易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繫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孔穎達:「此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積諸陽氣而成天,故此卦六爻皆陽畫成卦也。」

陰陽應象大論: 「故積陽為天」

〈初段〉

易曰:「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陰陽應象大論:「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

在天為玄,神在天為風,此仰觀也。

在地為化,神在地為木,此俯地也。

〈二段〉

易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易曰:「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陰陽應象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待續...

任人 發表於 2022-6-18 10:55:24

黃帝問歧伯:「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藏府,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谿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裏,其信然乎?」

上古聖人如何論理人形,列別藏府,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展示四時陰陽的內外表裡相應,這是內經的素問。

任人 發表於 2022-6-18 11:03:53

天元紀大論:「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變化之為用,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

任人 發表於 2022-6-18 11:06:36

陰陽應象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大論之言,先言「生」,如風生木,酸生肝,再言此乃有在天為,在地為,在體為⋯⋯尾言同屬木行的怒能傷肝,而生剋中,金勝木,故悲勝怒,在天為燥勝風,在味為辛勝酸,皆先言生,後言剋。剋中有治病之法。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讀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