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0-2-17 23:24:42

重讀哲道行者

經典意蘊深遠而恒久,重讀百遍不嫌多。先闢此題,宏開新氣。

任人 發表於 2020-2-18 23:06:53

「語言不能表述真理」,這種啞真理論是自我推翻。

但如果說「語言不能表述本體」,這就沒有問題。

那麼,當我說「心即理」,心也算是本體,「語言不能表述心」,那會否出現謬誤?存天理,去人欲,講的就是人心要存天理,甚至以理為心。那可否說「語言不能表述理」?

關鍵在釐清「理」是什麼。天理究竟是否涵蘊判斷自相矛盾的句子必為假?
試試再推一步說,理是指太極之理。太極是「動極而靜,靜極而動之自然者」。萬物都有太極之理,即是萬物都有這種動極而靜,靜極而動的表現、象。不過上述我已經在用語言描述太極之理,所以語言不能表述太極之理也是錯誤了。誤會解開,也就不用再討論了。

但如果我斷言萬理之中都有太極之理,那邏輯之理與太極之理的關係是如何?

任人 發表於 2020-2-19 22:29:06

有關教條「濫歸比喻」,有人聲稱六日創世說的一日等於「一段很長的時間」。
批曰,據記載「每一日都有晚上有早晨」,若歸比喻就會變成「每一段很長的時間都有晚上,有早晨」,難以說通。

如果按莊子逍遙遊,神龜以五百歲為夏,五百歲為秋⋯⋯那神龜的「四時」就要二千歲,四時又通於一年。如果在此說神龜的「秋」是一段很長的時間,甚至神龜在五百歲中看到秋象,和一般人的秋象不相同。
這種說法,在道經中的「子時」,邵雍皇極經世的元會世運,中醫的五運六氣的「司天」「大司天」比比皆是。

將古代經典一些文意「定性為比喻」,需要謹慎,否則容易落入「濫歸比喻」一疇。但在中國傳統的經典中,確實將這種象意發揮淋漓。猶太那邊愚不甚清楚便是。

任人 發表於 2020-3-9 14:51:38

訴諸權威的技術性問題是,你要先介紹這位權威,而這人未必是他心裡的權威。

任人 發表於 2020-3-24 23:13:52

「勝負二義」其實與莊子秋水篇的一句很像:「世之爵䘵不足以為勤,戮恥不足以為辱。」

心中有定,那外來的榮辱都動不了心,勝負了然。

不過莊子後句還有「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大之不可為倪。」倪作界限解。
莊子認為是非不可為分,那還有勝負嗎?可以細啄。

任人 發表於 2020-3-24 23:18:09

其實莊子不喜歡劃分界限,所以河伯問以毫末為細,天地為大,也是未可。
不過思考的方法卻是作出劃分,意義之區分,謬誤之切割。

用思考方法來觀齊物論的齊是非,別有一番景象。

其實試試融入莊子的思路,其實也是一番享受。

任人 發表於 2020-3-26 15:48:56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0-3-26 15:54 編輯

莊子問髑髏(頭骨):「我使司命之神恢復你的形體,再生骨肉肌膚,回歸故鄉與父母妻子親戚朋友團聚,你願意嗎?」
髑髏憂愁的說:「我如何肯拋棄這勝於帝王,死了上無君王,下無臣子,沒有四時人事而與天地同流,反而回去受人間的勞苦呢?」
莊子問:「那奧復呢?」

任人 發表於 2020-4-9 22:41:50

庚桑楚篇說,知道止於自己所不能知道的,是至知。不懂知止於此,就會損害自然天性。莊子又有至人之說。

李生提出至能的概念,樂觀止於神秘,有來自莊子的啟發嗎?

任人 發表於 2020-8-29 13:43:20

最近對於,「我說無我」是自我推翻的說法,有別一番感受。

任人 發表於 2020-10-17 22:24:11

問題三分,忘了出處,概念問題以釐清方式處之,事實問題以歸納推理方式處之。

同人卦談君子以「類族辯物」,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不亦同乎?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重讀哲道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