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1-8-30 22:11:02

周禮

試論我看禮之所以然。

任人 發表於 2021-8-30 22:12:48

《周禮》一書,觀其標目:「天官冢宰 第一」、「地官司徒 第二」、「春官宗伯 第三」、「夏官司馬 第四」、「秋官司寇 第五」、「冬官考工記 第六」。

此何也?天地,春夏秋冬。

此即法天順時,以天地四時立法治國。

任人 發表於 2021-8-30 22:27:27

《白虎通・五祀》:
「祭五祀所以歲一遍何?順五行也。故春即祭戶。戶者,人所出入,亦春萬物始觸戶而出也。夏祭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養也,夏亦火王,長養萬物。秋祭門。門以閉藏自固也,秋亦萬物成熟,內備自守也。冬祭井。井者,水之生藏任地中,冬亦水王,萬物伏藏。六月祭中霤。中霤者,像土在中央也,六月亦土王也。故《月令》春言「其祀戶,祭先脾」,夏言「其祀灶,祭先肺」,秋言「其祀門,祭先肝」,冬言「其祀井,祭先腎」,中央言「其祀中霤,祭先心。」春祀戶,祭所以時先脾者何?脾者,土也,春木王煞土,故以所勝祭之也;是冬腎,六月心,非所勝也,以祭何?以為土位在中央,至尊,故祭以心。心者,藏之尊者。水最卑,不得食其所勝。」

四時皆有所祭,祀地與祭品皆有所不同,所祭皆有目的,春天木旺,當先實脾,春祭脾,以脾含土氣。
當中惟一些許不同,在於中央祭尊貴之心,冬天祭腎。皆不祭其時令所勝之氣。

任人 發表於 2021-8-30 22:38:05

《禮記・月令》:
「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數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户.祭先脾.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
天子居青陽左個.乘鸞路.駕倉龍.載青旗.衣青衣.服倉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齊.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還反.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
命相佈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慶賜遂行.毋有不當.
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毋失經紀.以初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借.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反執爵於大寢.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酒.
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王命布農事.命田舍東郊.皆修封疆.審端經術.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田事既飭.先定準直.農乃不惑.
是月也.命樂正入學習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澤.犧牲毋用牝.
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麑毋卵.毋聚大眾.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


《藏氣法時論》:「歧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金匱真言論》:「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可以見於,於禮,於醫,皆循五行法度。
於其時令,皆有所宜,有所不宜,以順天時。

《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在天子,有迎春於東郊之禮。禁止伐木,順木氣也。母覆巢,母殺孩蟲,不以肅殺之金伐木。
在養生保命,吾人宜廣步於庭,被髮緩形。被髮不束,有放下束縛之意。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皆是順木仁之德。逆之何如?則傷肝,夏令將亦受其害也。

任人 發表於 2021-8-30 22:43:10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
哀公問宰我,製作土地爺用哪種木頭。宰我說:「夏朝用松,殷朝用柏,周朝用栗,說:使人膽戰心驚。」孔子聽後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用栗,使人戰栗。何也?此取栗樹之氣也。觀風栗殼滿布尖刺,有刑罰之象,其氣當使人懼。大抵孔子不太喜歡用栗材之故,所以說既往不咎。不作追咎。
於醫家則用風栗殼以治丹火瘡,毒腫,此逆用以全生,成全仁德也。而吾以為夏朝用松木,松者凜冬不凋,為四君子之一,其氣陽而甚佳。側柏觀其葉則稍寒。

採適當之材,匹配其氣,此禮與意與氣皆陰陽相從也。

任人 發表於 2021-8-30 22:52:02

《春秋繁露・人副天數》:「天地之象,以要為帶。頸以上者,精神尊嚴,明天類之狀也;頸而下者,豐厚卑辱,土壤之比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是故禮,帶置紳必直其頸,以別心也。帶而上者盡為陽,帶而下者盡為陰,陽,天氣也;陰,地氣也。故陰陽之動,使人足病,喉起,則地氣痹起」

人身一天地,故人身上下亦有天地之意,皆可順從天地之象。觀頸為一分野,故禮之所立,帶置紳必直其頸。
讀一文章,此以腰臍為天地陰陽滙合之處。然則腰帶應系於腰中,能分陰陽。領帶繫於頸,亦分上部之陰陽也。
此禮者。

《至真要大論》:「身半以上,其氣三矣,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其氣三矣,地之分也,地氣主之。以名命氣,以氣命處,而言其病。半,所謂天樞也。」
於醫者,天樞乃陰陽之分。觀樞內之腑,皆分清別濁之腑也。

此言禮與醫皆據身中之天地陰陽也。

任人 發表於 2021-8-30 23:33:58

論五臟運用。




《素問氣宜保命集》:「牛土畜。乳可以止渴疾。豕水畜。心可以鎮恍惚。所謂因其氣相克則相制也如此。熊肉振羸。兔肝明視。所謂因其氣有餘。補不足也如此。鯉之治水。 之利水。所謂因其氣相感。則以意使者如此。蜂蜜成於蜂。蜜溫而蜂寒。」

兔,《禮記》謂之明視,言其目不瞬而然也。
見兔之目不瞹,知其目能久視,得木氣之精。故臟者,取之兔肝,此木中之木也。

牛者土畜,《金匱真言論》:「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
牛乃濕土之畜,乳房屬陽明胃,其乳汁濕氣所盈,此土中之乳汁,濕能止渴。

豬者水畜,《金匱真言論》:「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谿,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豬)⋯⋯」
豬者水也,心者火也。豬心即為水中火。何以取此?取心以入心,取水以制火。

試觀本草綱目之附方:
心虛嗽血︰沉香末一錢,半夏七枚,入豬心中,以小便濕紙包煨熟,去半夏食之。(《証治要訣》)
產後風邪,心虛驚悸︰用豬心一枚,五味,豉汁煮食之。(《心鏡》)
急心疼痛︰豬心一枚,每歲入胡椒一粒,同鹽、酒煮食。


腎者,水臟也。《金匱真言論》:「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
羊者,火畜也。《金匱真言論》:「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穀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查綱目:
補腎氣虛弱,益精髓(《別錄》)。
損盜汗(《日華子》)。
發明。時珍曰︰「《千金》、《外台》、《深師》諸方,治腎虛勞損,消渴香港腳,有腎瀝湯方甚多,皆用羊腎煮湯煎藥。蓋用為引向,各從其類也。」

羊者火畜,腎者水臟,何以取火中之水?愚按,腎皆主水,而水中有火,故諸水臟中取稟火強者,則水火相均。

觀《聖濟總錄》:
治久積虛損,陽道虛弱,腰腳無力。白羊腎羹方

白羊腎(一對去脂膜切) 肉蓯蓉(酒浸細切一兩) 
上二味相和,入蔥白鹽醬椒煮作羹,如常法,空腹食。

治腎虛勞損,腰膝疼,行動無力。豬腎粥方

豬腎(去脂膜切一對) 米(三合) 
上二味。以豉汁一升半,煮粥入五味並酒調和如常法,空腹食。

治陽氣衰,腰腳疼痛,五勞七傷。枸杞羊腎粥方

枸杞(葉一斤) 羊腎(一對細切) 米(三合) 蔥白(十四莖) 
上四味細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

小便無度,腎氣虛寒。破故紙十兩(酒蒸),茴香十兩(鹽炒),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鹽酒下。或以末糝豬腎煨食之。(《普濟方》)

於豬腎一條再詳,俾人知此實水中之水。
腎(俗名腰子)
氣味:鹹,冷,無毒。思邈曰︰平。
詵曰︰久食,令人傷腎。
頌曰︰冬月不可食,損人真氣,兼發虛壅。

主治:理腎氣,通膀胱(《別錄》)。補膀胱水臟,暖腰膝,治耳聾(《日華》)。補虛壯氣,消積滯(蘇頌)。除冷利(孫思邈)。止消渴,治產勞虛汗,下痢崩中(時珍)。
發明
時珍曰︰豬腎,《別錄》謂其理腎氣,通膀胱。《日華》亦曰補水臟膀胱,暖腰膝;而又曰,雖補腎,久食令人少子。孟詵亦曰︰久食令人腎虛。兩相矛盾如此,何哉?蓋豬腎性寒,不能補命門精氣。方藥所用,借其引導而已。《別錄》理字、通字,最為有理;《日華》暖腰膝、補膀胱水臟之說為非矣。腎有虛熱者,宜食之;若腎氣虛寒者,非所宜矣。今人不達此意,往往食豬腎為補,不可不審。又《千金》治消渴有豬腎薺 湯,補腎虛勞損諸病有腎瀝湯,方甚多,皆用豬、羊腎煮湯煎藥


脾者屬土,
時珍曰︰諸獸脾味如泥,其屬土也可驗。
思邈曰︰凡六畜脾,人一生莫食之。

主治
脾胃虛熱,同陳橘紅、人參、生薑、蔥白、陳米煮羹食之(蘇頌)。
附方
新二。
脾積痞塊︰豬脾七個,每個用新針一個刺爛,以皮硝一錢擦之,七個並同。以瓷器盛七日,鐵器焙乾。又用水紅花子七錢,同搗為末。以無灰酒空心調下。一年以下者,一服可愈,五年以下者,二服;十年以下者,三服。(《保壽堂方瘧發無時︰胡椒、吳茱萸、高良薑各二錢,為末。以豬脾一條,一半不滾,以墨記定,並作餛飩煮熟。有藥者吞之,無藥者嚼下。一服效。(《衛生家寶方》)

今有湯胡椒豬者。
時珍曰︰豬水畜而胃屬土,故方藥用之補虛,以胃治胃也。
補益虛羸︰用豬肚一具,入人參五兩,蜀椒一兩,乾薑一兩半,蔥白七個,粳米半升在內,密縫,煮熟食。(《千金翼》)
水瀉不止︰用 豬肚一枚,入蒜煮爛搗膏,丸梧桐子大。每鹽湯或米飲服三十丸。丁必卿云︰予每日五更必水瀉一次,百藥不效。用此方,入平胃散末三兩,丸服,遂安。(《普濟》)
消渴飲水︰日夜飲水數斗者。《心鏡》︰用雄豬肚一枚,煮取汁,入少豉,渴即飲之,肚亦可食。煮粥亦可。仲景豬肚黃連丸︰治消渴。用雄豬肚一枚,入黃連末五兩,栝蔞根、白粱米各四兩,知母三兩,麥門冬二兩,縫定蒸熟,搗丸如梧桐子大老人香港腳︰豬肚一枚,洗淨切作生,以水洗,布絞乾,和蒜、椒、醬、醋五味,常食。

即是脾病,亦有取胰者。

豬胰酒︰治冷痢久不瘥。此是脾氣不足,暴冷入脾,舌上生瘡,飲食無味,或食下還吐,小腹雷鳴,時時心悶,乾皮細起,膝脛酸痛,羸瘦,漸成鬼氣,及婦人血氣不通,逆飯憂煩,四肢無力,丈夫癖,兩肋虛脹,變為水氣,服之皆效。此法出於傳尸方。取豬胰一具細切,與青蒿葉相和。以無灰酒一大升,微火溫之,乘熱納胰中,暖使消盡。又取桂心末一小兩,納酒中。每旦膜內氣塊︰豬KT 一具炙,肺氣咳嗽︰豬胰一具薄切,苦二十年嗽︰豬胰三具,大棗百枚。酒五升漬之,秋冬七日,春夏五日,絞去滓。七日服盡,忌鹽。(同上)遠年肺氣︰豬胰一具去脂細切,膩粉一兩,瓷瓶固濟,上留小竅, 煙盡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漿水下。《聖濟總錄》服石發熱︰豬腎脂一具,勿中水,以火炙取汁,每服三合,日夜五六服,石隨大便下。(《總錄》)


除五臟外,又有治癭者取靨,
《綱目》記之詳:
項下氣癭︰《外台》︰用羊靨一具,去脂(酒浸,炙熟),含之咽汁。日一具,七日瘥。《千金》︰用羊靨七枚(陰乾),海藻、乾薑各二兩,桂心、昆布、逆流水邊柳須各一兩,為末,蜜丸芡子大。每含一丸,咽津。《雜病治例》︰用羊靨、豬靨各二枚,昆布錢(洗,焙),牛蒡子(炒)四錢。上為末,搗二靨和,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汁。

任人 發表於 2021-8-31 18:01:40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1-8-31 18:03 編輯

觀《周禮》,有天地春夏秋冬之官位。而食醫之時,已有「食齊視春時,羹齊視夏時,醬齊視秋時,飲齊視冬時。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以滑甘。」《金匱真言論》:「中央黃色⋯⋯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穀稷」,「北方黑色⋯⋯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

「豕宜稷」,即食用水畜宜制之以土穀,以土制水故也?

「犬宜粱」
五常政大論:「敷和之紀,木德周行⋯⋯其畜犬」
別錄有青粱米、黃粱米、白粱米
「青梁米,味甘,微寒,無毒。主治胃痺,熱中,消渴,止洩痢,利小便,益氣,補中,輕身年。
黃梁米,味甘,平,無毒。主益氣,和中,止洩。
白梁米,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
三者皆益氣,而青者治熱中,補中。黃者和中。白者除熱。
此益氣之餘,或微寒以預防木氣化火?

「羊宜黍」
金匱真言論:「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穀
此則火畜配火穀?

又有天地四時諸官主事。天官主典,兼有食與醫,地官主土地圖與名物,春官主禮,夏官主兵,秋官主刑,冬官主諸工事。

天官冢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擾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

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鮮槁之物,以共王之膳,與其薦羞之物,及後、世子之膳羞。共祭祀之好羞,共喪紀之庶羞、賓客之禽獻。
凡令禽獻,以法授之,其出入亦如之。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麛,膳膏腥;冬行蘼鮮羽,膳膏膻。歲終則會,唯王及後之膳禽不會。

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凡食齊視春時,羹齊視夏時,醬齊視秋時,飲齊視冬時。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以滑甘。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麥,魚宜菰。
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以五氣、五聲、五色視其死生。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入于醫師。」

地官司徒:「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
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
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其野。」

春官宗伯:「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
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以副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凶札,以吊禮哀禍災,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以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覜曰視。
以軍禮同邦國:大師之禮,用眾也;大均之禮,恤眾也;大田之禮,簡眾也;大役之禮,任眾也;大封之禮,合眾也。
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夏官司馬:「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制畿封國,以正邦國;設儀辨位,以等邦國;進賢興功,以作邦國;建牧立監,以維邦國;制軍詰禁,以糾邦國;施貢分職,以任邦國;簡稽鄉民,以用邦國;均守平則,以安邦國;比小事大,以和邦國。
以九伐之法正邦國:馮弱犯寡,則眚之;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陵外,則壇之;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賊殺其親,則正之;放弒其君,則殘之;犯令陵政,則杜之;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

秋官司寇:「大司寇之職: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
以五刑糾萬民⋯⋯」

冬官考工:「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或坐而論道;或作而行之;或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或飭力以長地財;或治絲麻以成之。
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聖人之所作也。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橘逾淮而北為枳,鴝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燕之角,荊之干,妢胡之笴,吳粵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

《白虎通》:
《別名記》曰:司徒典民,司空主地,司馬順天。天者施生,所以主兵何?兵者,為諸除害也,所以全其生、衛其養也,故兵稱天。寇賊猛獸,皆為除害者所主也。《論語》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司馬主兵,言馬者,馬陽物,乾之所為,行兵用焉,不以傷害為度,故言馬也;司徒主人,不言徒人者,徒眾也,重民;司空主土,不言土言空者,空尚主之,何況於實?以微見著。

任人 發表於 2021-8-31 18:31:12

「王者所以立三公、九卿何?曰:天雖至神,必因日月之光;地雖至靈,必有山川之化;聖人雖有萬人之德,必須俊賢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順天成其道。司馬主兵,司徒主人,司空主地。王者受命為天、地、人之職,故分職以置三公,各主其一,以效其功。一公置三卿,故九卿也。天道莫不成於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師。故一公三卿佐之,一卿三大夫佐之,一大夫三元士佐之。天有三光然後而能遍照,各自有三法,物成於三:有始、有中、有終,明天道而終之也。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凡百二十官,下應十二子。《別名記》曰:司徒典民,司空主地,司馬順天。天者施生,所以主兵何?兵者,為諸除害也,所以全其生、衛其養也,故兵稱天。寇賊猛獸,皆為除害者所主也。《論語》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司馬主兵,言馬者,馬陽物,乾之所為,行兵用焉,不以傷害為度,故言馬也;司徒主人,不言徒人者,徒眾也,重民;司空主土,不言土言空者,空尚主之,何況於實?以微見著。」
三公者,照天之日月星三光也。「天有三光然後而能遍照,各自有三法,物成於三:有始、有中、有終,明天道而終之也。」可不明乎?


「王者所以有二伯者,分職而授政,欲其亟成也。《王制》曰:「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曰二伯。《詩》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茇。」《春秋公羊傳》曰:「自陝已東,周公主之,自陝已西,邵公主之。」不分南北何?東方被聖人化日少,西方被聖人化日久,故分東西,使聖人主其難者,賢者主其易者,乃俱到太平也。又欲令同有陰陽寒暑之節,共法度也。所分陝者,是國中也,若言面,八百四十國矣。」
二伯者,分陰陽也。


「諸侯封不過百里,像雷震百里,所潤雨同也。雷者,陰中之陽也,諸侯象也。諸侯比王者為陰,南面賞罰為陽,法雷也。七十里、五十里,差德功也。故《王制》曰:「凡四海之內九州,州方千里,建百里之國二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為附庸閒田。」天子所治方千里,此平土三千,並數邑居山川至五十里,名山大澤不以封者,與百姓共之,不使一國獨專也。山木之饒,水泉之利,千里相通,所均有無,贍其不足。制土三等何?因土地有高、下、中。」
此言諸侯雷象也。

任人 發表於 2021-8-31 20:58:37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祀不用犧牲」

《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此生而勿殺也。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