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2-9-1 23:04:09

儘管方劑學會嘗試包羅不同來源的方劑,這類綱目也不無道理。
但總覺得在一些要害處未能看透。

任人 發表於 2022-9-1 23:12:33

如墨辯之經與經說上下禪宗宋明儒語錄之類,則最為近人所喜論,因其更可容人任情取捨,以聘其編造系統之能也。

-------

任情取捨摘取,此吾之所為,吾之編造也,是吾之病乎?

任人 發表於 2022-9-14 19:27:08

印度有法界,皆是意在於一切事物或一切存有與變化或活動,無所不包以成其名。

任人 發表於 2022-9-14 19:31:24

中國先哲所謂道之義......故人之只求超越此一切感覺思想之方式範疇之應用,以求至于無感無思之境,仍可言有一至此無感無思之境之道。

按:對予而言,道之義,確實有一種唐氏言 "通過之超越之" 之意象,以至於無可形容之境界。
莊子云道在糞溺,吾雖認同,心裡又總在尋找道之高。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