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0-1-3 23:35:23

一息尚存

尚存是也。

任人 發表於 2020-1-9 09:05:09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0-1-10 09:51 編輯

觀今

要學習陰陽,應該去感受大自然的變化。有人將陰陽理解作符號系統來推演,會忽略符號以外的意義。
而古學其中一個觀察陰陽之長,在觀察一個朝代的陰陽偏盛。

南懷瑾說過二十世紀陰氣重,年輕人也陰氣重,喜歡夜晚跑去夜店酒吧玩樂。
以前我對南懷謹不太認識,書也不太看懂,但單憑這一句,可以知道他有根底,看懂了陰陽。

日出,然後萬物動,這就是晝。日入,萬物息,這就是夜。
學習觀察陰陽,先立其大本,即觀晝夜而知日月主宰一天之上下。陽動陰靜,萬物的動靜也隨乎晝夜。
同氣相求,陰氣重的人,會在夜晚活動,也會流連陰氣重的場所。
為什麼這個時代的人喜歡夜晚活動?因為有光。光明是陽,陽在晝就光明。但光在夜晚,便是陰中陽。夜晚應該安靜,這是順從天地的陰陽變化,安靜的象顯現在外,那陽是消失了嗎?陰在外,那陽就在內,陽潛藏在內就能收藏,休養生息,日間消耗的在這時補充,那明天就有足夠陽氣運動了。

人發明了光,所以夜晚也能活動,本來是多了自由,能做多點事。但是欲望過份了,夜深還在動,這種夜間明就是陽氣在洩漏。觀察這種陰中陽在世間,也在世間活動的人身上,陰中陽在人身為命門火,居兩腎之間,謂腎間動氣。陽的根本在陰,陰陽互根,消耗腎氣多了,人的精神也會弛緩下來,而陰消陽的過程是緩慢而不易察觀。

任人 發表於 2020-1-13 22:12:28

今人學易,有以易注我,誠一門路,惟古之宗正者何?宜以卦象觀之。
醫亦當如是,論理之以象印,猶樹之有根。

任人 發表於 2020-1-16 12:07:55

妙用

太極動而生陽,陽極而生陰,陰極又伏陽。這種物極必反,老子曰反者道之用。形而有上,極而能反,亦可說是有統握陰陽樞機者,是真氣,一點靈光,道之作用。

任人 發表於 2020-1-16 22:07:31

釐清

天地有氣數形象,古人用象數來理解天地萬物,有人稱之曰「象思維」。萬事萬物都有象,那麼在理解事物時,我們可曾明白這件事的象是什麼?五行裡屬於那一行?忽略象數已久的人們究竟錯過了什麼?

任人 發表於 2020-2-2 20:52:43

了解邵雍的學問,一窺國學的精粹後,我看待世界產生了可算是天翻地覆的變化,看待現代的學問也有了別的評判方法。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裡,將國家成敗主因歸結於制度。為什麼巴西與美國接壤的一個小鎮,明明同是毗鄰,貧富卻差天共地?因為制度不同。

這種說法很有趣。

陽化氣,陰成形,陽先動,積陽成天,陰後靜,積陰成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是由陰所化,背後有無形的陽動力,而成形需要時間,所以一般說陽較明顯,陰較隱微。有點像混濁的水要時間來沉澱。那麼,制度之上是什麼?制度屬陰,那背後的陽是什麼?「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而後法,原始反終,制度之上是人心,文化習俗。

如果從心性來進行判教,應該如何判分來算合理?理在何處?
我認為民主制度缺乏了忍辱的心性教育。民主會鼓勵理性、包容,理性議政沒問題,包容不同意見也對,但在現實觀察裡,有多少人能議政而不生瞋怒心?

任人 發表於 2020-2-14 10:15:06

觀物外篇:「韻法闔闢者律天,清濁者呂地。

韻法先閉後開者,春也。純開者,夏也。先開後閉者,秋也。冬則閉而無聲。
東為春聲,陽為夏聲,此見作韻者亦有所至矣。銜凡冬聲也。」

春聲如吹管,先閉後開為春,純開無掩為夏,先開後閉為秋,閉而無聲為冬。
以指法之開閉謂春夏秋冬之開闔,可謂全也,

任人 發表於 2020-2-14 10:42:44

體用是什麼,邵子說,動者性,靜者體。人有動的部分,有靜的部分,因為靜的部分有不動,不變,恒久的表現,所以我們將自身屬於靜的部分稱作本體。

任人 發表於 2020-2-15 22:38:32

邵雍說: 「天地之本,其起於中乎!是以乾坤屢變而不離乎中。人居天地之中,心居人之中,日中則盛,月中則盈,故君子貴中也。」

任人 發表於 2020-2-19 22:43:49

最近讀莊子,體會莊子的大化。能夠融入大化,要不拘於「我」,將「我」化掉。沒有相當的心性涵養境界,是寫不出魚鵬之化一筆。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一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