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2-12-26 08:01:13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2-26 08:09 編輯

家父常說過,在治療一些重病病人,如中風,他在年輕人身上花的功夫較老人多,因為病重,而年輕人生機較蓬勃,康復可能較好。

愚非逆父之意,但自己在治療上,總會放多點時間在老人身上,因為他們的康復比年輕人更難,如果我做多一點,能夠讓他們康復多一分,這是值得的。他們經歷的人生比我長,都辛勞了大半輩子,儘管事難,還是希望他們能過的舒服一點。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6 08:15:13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2-26 11:55 編輯

想起兩個中風病人,兩個月前。
1。第一個婆婆,應該七十左右,中風後坐輪椅難行步,說話艱澀,頸無力而頭向前傾。做一次針灸後家人說效果好想再針。結果兩個月後再來,說上次之後車禍,本身好像左腦出血,車禍後右腦出血,住院住了一段時間。
再做針灸食藥,胃口開始有改善,頸前傾有少許改善,但腳皮膚顏色好像比之前暗。接下來針多次,結果最後一次只有病人的女兒來,說早上發現婆婆踢開了被,沒反應再送院。因為離職就不知道詳情。

2。第二個伯伯八十歲左右,中風數月右手較差,聲音比以前弱,比較沒精神。針灸服藥後改善較大,開始聲音恢復像一年前有中氣,手臂用力改善也大,如是治療了四五次。但我離職後病人妻子來訴,之後沒能再覆診,因為伯伯心力衰竭入院治療兩月,再後來就沒問

但個人有一點很不解,為什麼症狀改善了的病人,甚至改善速度都快的病人,最後忽然出現了其他問題,至少我想盡量思考,在中醫角度有什麼可以做而未做。

第一個婆婆因為中風加車禍,可能真的預後較差。
但第二位,在我離開前進展良好,或許我把脈的功夫未夠,漏了線索
不過我中風案例不多,只是這幾個我一直在思考原因,希望以後臨床能做的更好。




我想我的生命在接下來還是會有沉溺虛偽的時候,但還是希望自己在醫道上能保住這股真誠。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6 11:00:04

偽指人為,大概也包括我的氣質之性。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6 11:17:00

最近一直在想,李生說金剛經最重要那句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今早醒來,心口有點悸動,突然覺得,即使人可能有阿賴耶識,種子識,這是我們的過去,就像是宿命。但不要住在裡面,不要被過去所困住,我們的心是自由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改過遷善,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的心是如此自由。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6 11:23:51

調元
調元,解釋是謂調和陰陽,執掌大政。多用以指為宰相。調理元氣。

李東陽《孝宗皇帝御書贊》引明孝宗《靜中吟一絕》:“習靜調元養此身,此身無恙即天真。”
《紅樓夢》第八十回:“王一貼道:‘若問我的膏藥……內則調元補氣,養榮衞,開胃口。’”
《尚書》卷十六〈周書·君奭〉
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舊題漢·孔安國傳:「師,天子所師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於德義者。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論道,以經緯國事,和理陰陽。」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6 11:37:17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2-26 11:38 編輯

明龔廷賢:「蓋春乃造化生育之府,在天為元,在人為仁。天以元生萬物,俾物之瘁者回春,而後品匯毓太和;君子以仁生萬民,俾民之病者回春,而後群生躋壽哉。故三皇之世如春,謂民物咸遂其生,此回春之義所由取也。故三皇之世如春,謂民物咸遂其生,此回春之義所由取也。然弗忍自秘,仍付諸梓,俾海內家傳而戶曉。凡病証之原,脈絡之奧,方藥之製,以至寒燥虛實補瀉之得,宜緩急標本先生之異治,明白簡要,一覽無遺。萬病得此,可以回生。由是頤養天和,樂享太平之春以永終。聖天子仁壽天下之化,則舉萬國盡在春風和氣中矣。三皇如春之盛世,不將複見於今日乎?是書之作,未必無萬分之一助也。此固區區草茅芹曝之忠耳,敢曰醫之良與良相並。」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6 11:54:35

《從思考到思考之上》:「有一次我和一班朋友到寶蓮寺吃齋,我先吃完,為了不影響別人,就在外面去抽煙。我坐在外面的一個亭邊,當時有一個幾歲的小孩在石階上兩隻腳交替地跳着玩,一見到我就跳得格外起勁,一邊跳還一邊不時地瞧着我,我對着他做出鼓掌的手勢(以及無聲鼓掌」示意,眾大笑),他就跳得更加起勁了,像瘋了一樣(眾笑)。於是我就想做個實驗,雖然這樣是殘忍了一些:我望着旁邊的花草,假裝不再看他,實際上卻用眼尾留意他。他見我沒看他,跳着跳着就越來越沒勁了,還不時發出一些聲音試圖引起我的注意。我再看他時,他又跳了起來,我再向他輕輕鼓掌,他又越跳越起勁了(眾笑)。依我看來,世人(當然包括我在內)營營役役追名逐利,原來身體裹邊都有個寶蓮寺的小孩在推動着他。
既然人的天性如此,那麼像傳統所說的那樣要徹底(百分百)打破名利關,我認為是不切實際的,是扭曲人性。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方面不自我膨脹,另一方面又不過分壓抑人性,而是以一種微妙的態度對待它:適可而止,恰如其分。」

p.146

我以前讀書時,讀不到這一段,直到現在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體都有個小孩在推動着。這應該也算一種赤子。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6 15:35:09

為何以貞配冬?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8 17:35:13

我所理解的理學是,萬事萬物皆有太極之理。
現在也如是。醫家談草木各得一太極,亦如是。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8 17:37:54

在本草的學問,則較著重草木所稟受五行的偏性,因植物多偏而不全。
頁: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一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