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3-1-17 08:56:54

孟子發明心地天性,立心之大本,這是他的方法。歐陽永叔何以說性非所先?太久沒看,孔子說了什麼?之後要重新看看。

千變万化,只說從心上來。人能正心,則事無足為者矣。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誠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歐陽永叔卻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謂誤矣。

任人 發表於 2023-1-17 09:43:19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17 09:47 編輯

曾有一篇寫的,就是覺得當年看大學生,不像二三十年前那麼大抱負,反而追求在大學玩樂放鬆,對學問少了追求。雖然學懂玩樂也重要,但又覺得缺了什麼。甚至在觀察比我小的degree 中醫學生,總覺得在立志上不足,或者基於現實中醫理論地位較低,而提不起勁。當然我也有自己的問題。

孔子說吾十有五志於學

志是有方向的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接物的是心,心偶爾憶起是意,部分的意成為了有方向的志,志存在久了發生變化,這是思考過程
思考久了生起,越思越遠,從思到了慮。
以這種慮的得著在接物,就是智慧了。

按:記得在上課談道德經,「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牟宗三先生認為徼是方向性的。這是道家進路。按2: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靜。這種止,其實也是有了方向。

任人 發表於 2023-1-17 09:49:29

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可能也是人性。

任人 發表於 2023-1-17 09:50:31

準備了杏仁陳皮水,在準備加水磨墨時,忽爾想,陳皮水來研墨會如何?可能有一天會試試。

任人 發表於 2023-1-17 10:05:13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17 10:21 編輯

「堯舜所以為万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謂率性,循天理是也。」

這幾天在想,「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敎。」是什麼意思?
依朱子說孟子,盡心而知道自己有善心,提醒自己心裡的善性,古來堯舜都是率此善性,這就是道。而修道之謂教,修這心中之善,在後天環境中,認識調整自己的心,去恢復,存養這種善性,就是敎。


朱子: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誠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後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

任人 發表於 2023-1-17 10:41:18

吾素氣魄弱,膽子不大,喜歡孟子,讀之能壯人氣魄心膽,提拔心志。

任人 發表於 2023-1-19 18:08:28

一直覺得儒學有幾種進路,或者說人去參悟學習有幾種方法。

我是比較喜歡從天地化生,自天至人這類說法。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周敦頤的自無極而為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而主靜(無欲故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姑且稱為,從天道至人道。
可能我的性格較近哲學,好高遠。

不過越來越佩服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立人極

四時行焉,天何言哉?聖人見太極之動,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二五之精,而定之以中正仁義,立人極,為天地立心。

明龔廷賢:「蓋春乃造化生育之府,在天為元,在人為仁。天以元生萬物。」

元亨利貞為天德,而在天為元,元在人為仁。

聖人能發明這點,可謂盡心知性而知天。

任人 發表於 2023-1-19 18:36:33


任人 發表於 2023-1-19 23:13:28

可能最近心眼開闊一點,突然想到,我們一般會留意自己喜歡吃什麼,喜歡的人愛吃什麼,但很少留意到父母喜歡吃什麼。
而父母一般都會留意孩子愛吃什麼。

看朋友哺育時,父母還會嚼爛食物,再給子女吃。這些都是有父母的愛才能做到。

任人 發表於 2023-1-20 21:55:42

龔廷賢說:「有志效古良相,佐天子調元化,登生民於春臺和煦之境。聖天子仁壽天下之化,則舉萬國盡在春風和氣中矣。三皇如春之盛世,不將復見於今日乎?是書之作(萬病回春),未必無萬分之一助也。此固區區草茅芹曝之忠耳,敢曰醫之良與良相併。」

醫生能播春風和氣,調元氣,實非小事,愚雖不敏,願從其志。
頁: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查看完整版本: 一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