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3-1-20 21:56:34

醫道同源,醫易會通,我想這會是我生命中着力處。

任人 發表於 2023-1-20 21:57:41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20 22:07 編輯

任人 發表於 2023-1-22 15:10:2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吳澄 元       

「     夫七十二候,呂不韋載於《呂氏春秋》,漢儒入於《禮記•月令》,與六經同傳不朽。後魏載之於歷,欲民皆知,以驗氣序。然其禽獸草木,多出北方,蓋以漢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師宿儒,亦難盡識。況陳澔之註,多為謬說,而康成、穎達,亦有訛處。予因是廣取諸家之解,並《說文》《埤雅》等書,而又詢之農牧,似得所歸。然後並將二十四氣什之於槀,以俟博識者鑑焉。」

古之月令七十二候出北方,然誠如吳澄所說,信香港亦有,可使民皆知,以驗氣序。

任人 發表於 2023-1-23 18:53:22

以前模仿道的虛靜的一面,何嘗道只有這一面?

任人 發表於 2023-1-25 20:36:06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25 20:51 編輯

自周子言太極至四時,古有月令與四氣調神,今欲仿之,攝四時之美,體四時之德,安而順之,自其中默默意會陰陽五行。
古有天子率眾迎春於東郊,今欲東施效顰,於立春日遊西貢(實香港之東),體會四氣調神大論之精神,是否亦儒學之一途?

任人 發表於 2023-1-25 20:40:35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25 20:43 編輯

莊子說「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在何?友人提醒,各家本源可能都是尊崇自然。試從四時大自然之變化,去體會自然,從中可有啟發。

任人 發表於 2023-1-26 16:08:45

周子說: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而主靜(無欲故靜)

主靜,這個靜的意思是什麼?
看周子的作品感覺很靜,但恐怕這不是目前我所追求的。

任人 發表於 2023-1-29 10:03:41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29 10:04 編輯

「悠然無為,心手相忘,縱意所如,不知書之為我,我之為書。心有所書,神妙不測,盡為自然造化,不復有筆墨神在意存而已。」

開始想,無為,也可以是沒有了人為,沒了名利謀府智巧,只餘下純真的心。

原句:元代郝經《陵川集》云:「澹然無欲,悠然無為,心手相忘,縱意所如,不知書之為我,我之為書。心有所書,神妙不測,盡為自然造化,不復有筆墨神在意存而已,則自高古閒暇,姿睢徜徉。」

任人 發表於 2023-1-29 15:48:11

萬物皆有氣,氣之運行莫非有理。
人稟天地之氣其秀氣者,人既有氣,其理如何?人有自由意志,亦有良知,能知善知惡,故能知為人之理。
人之動,亦氣之行也。

這樣算是我對理學至心學的理解。

任人 發表於 2023-1-29 16:18:06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2-7 22:33 編輯

人但可尋心中之理。
頁: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查看完整版本: 一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