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3-2-11 08:49:52

唐君毅《如何了解中國哲學上天人合一之根本觀念》曰:「中國哲人不是把天人合一這一觀念當作論題而以一定的嚴整的推理步驟加以證明,而只是用許多話去指點暗示這天人合一的道理,或用其他許多的道理來涵攝天人合一之意」《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

任人 發表於 2023-2-12 21:12:46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2-12 21:15 編輯

咸有一德,謂皆有純一之德。《咸有一德》是伊尹勸勉太甲保持純一之德的訓誡文。《史記·殷本紀》記載:「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單作《明居》。」《書序》:「伊尹作《咸有一德》。」
伊尹將太甲放逐桐宮,後因太甲改過自新、重修德行,伊尹復迎其回亳都,復國掌權。伊尹於此時,年老體衰,欲將退隱終老,又恐怕太甲德行不專一,不能長久地保持純一之德,故而,作《咸有一德》,以示告誡之詞。
伊尹為數朝老臣,殷商元聖,心系社稷,身懷天下,囊日受天明命,不敢荒怠,啓迪後嗣,可謂婆心之重矣!古往今來,凡存一德者則興,喪一德者則亡,天下通理,帝王載命,代天牧民,一身系任於天下,常保一德,不可不慎!

原文:

伊尹作《咸有一德》。
      
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曰:「嗚呼!天難諶,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監于萬方,啟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祐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歸于一德。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災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終始惟一,時乃日新。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其難其慎,惟和惟一。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俾萬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綏先王之祿,永厎烝民之生。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翻譯】

伊尹說:「上帝難以相信,因為天命無常。如果能經常地保持住您的德行,就能夠保住您的君位;如果不能經常地保有品德,就會喪失天下。夏王桀不能長久地保持德行,怠慢神靈,殘害百姓。上帝不再護佑他,而是明察天下,開導可以承受天命之人,殷切地尋求具有純一之德的人,使他作天地神靈的主祭者。只有我伊尹和成湯具有純一之德,能夠順合上天的旨意,接受聖明的大命,而擁有天下九州的百姓,於是推翻夏朝,改革夏朝的曆法。並非是上天偏愛我殷商,只是上帝佑住純德之人。並非是殷商要求天下百姓服從,而是天下百姓歸附於有純德之人。只要德行純正,行動起來沒有不吉利的;倘若德行反復無常,行動起來沒有不凶險的。吉祥凶險絲毫不爽,全在人為。上天降下災禍或吉祥,全在於人的德行。

「現在,繼位的王剛剛受任上帝所賦予的重大使命,只有更新自己的德行,始終如一地堅持不懈,您的德行就會天天更新。任用官吏當選賢任能,左右的輔佐大臣也要這樣賢能有德之人。作為臣子,在上要輔佐自己的君王推行德政,在下要幫助自己的屬下治理百姓,使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人選擇起來是非常艱難的,一定要謹慎考察,必須任用同心同德、和衷共濟、協力合作的人。修養德行沒有固定不變的楷模,只要注重善行,都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行善沒有固定不變的法則,只要能夠始終如一地保持純一之德,合乎精一之道就算是保持善行了。使天下百姓全都感嘆說:「偉大啊!君王的言論。」又說:「純一啊!君王的心念。」使百姓如此稱頌,才能安保先王成湯所承受的上帝的福命,使百姓永遠安居樂業,使天下長治久安。

「啊!從天子的宗廟里,倘若看到七世的祖先還沒有被毀的,便可以看出天子的聖明之德;從萬民之上的君王那裡,可以察知政治的得失。君王如果不依靠百姓,就沒人可以役使,百姓如果不依靠君王,就沒有人來侍奉。不要自高自大而輕視百姓,如果普天下的愚夫愚婦都不能盡心竭力,那麼作為萬民之上的君王又和誰一起去成就自己的功業呢?

任人 發表於 2023-2-12 22:47:46

[疏]「咸有一德」○正義曰:此篇終始皆言一德之事,發首至「陳戒于德」敘其作戒之由,已下皆戒辭也。「德」者,得也,內得於心,行得其理,既得其理,執之必固,不為邪見更致差貳,是之謂「一德」也。而凡庸之主,監不周物,志既少決,性復多疑,與智者謀之,與愚者敗之,則是二三其德,不為一也。經云:「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是不二三則為一德也。又曰:「終始惟一,時乃日新。」言守一必須固也。太甲新始即政,伊尹恐其二三,故專以一德為戒。

任人 發表於 2023-2-12 22:53:07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祥,善也。天之禍福,惟善惡所在,不常在一家。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修德無小,則天下賚慶。」

「 天之禍福,惟善惡所在」
當年伊尹至忠之訓。

太甲,商湯嫡長孫,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
太甲繼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連寫《肆命》《祖後》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後前兩年,其作為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破壞湯制定的法規。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放逐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 ,讓他自己反省,自己攝政當國,史稱“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今河南省商丘市),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

然後伊尹寫 《咸有一德》。

《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慎終於始。有言逆於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於汝志。必求諸非道。」
如果升高,一定要從下面開始;如果行遠,一定要從近處開始。不要輕視人民的事務,要想到它的難處;不要苟安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險。慎終要從開頭做起啊!有些話不順你的心意,一定要從道義來考求;有些話順從你的心意,一定要從不道義來考求。

「鳴呼。弗慮胡獲。弗為胡成。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於休。」
“啊呀!不思考,怎麼收穫?不做事,怎麼成功?天子大善,天下因此清正。君主不要使用巧辯擾亂舊政,臣下不要憑仗驕寵和利祿而安居成功。這樣,國家將永久保持在美好之中。”

「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這大概是古代,以君王的影響最為大,太甲一人肯改過,已能使民歸順,使國政順暢
現代可能難點,後世由 修身齊家起,這又是自天子以至庶民,皆可做的事。

以後要買本書經譯注來看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其命,王命。新其德,戒勿怠。終始惟一,時乃日新。言德行終始不衰殺,是乃日新之義」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湯王刻在洗澡用具的箴言説:“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康誥》説:“激勵人棄舊圖新。”《詩經》説:“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任人 發表於 2023-2-12 23:23:47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2-13 07:56 編輯

〈讀咸有一德〉

在看書經記載商朝伊尹的《咸有一德》,當年伊尹和成湯建立商朝,後寫給太甲,心裡有點數。曾經天真想過,從古代政治中找出一些比現代更好的東西。又比如古代也有分權,制衡的道理,應該是有價值的。

當然,政權成立與更替沒現代厲害,但從王莽篡漢來看,考慮古代環境文明,古代政權更替的成本代價很沉重,減少更替,穩定才合理。
看《咸有一德》,也是因為不太明白「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是什麼意思。

「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當年夏桀虐民,失德。數年前也有虐民的事發生。我對當年立法的事沒留意太多,但考慮激起民憤,亦應緩之。道理對錯一回事,但對待人民的態度很重要。

「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從萬民之上的君王那裡,可以察知政治的得失。君王如果不依靠百姓,就沒人可以役使,百姓如果不依靠君王,就沒有人來侍奉。不要自高自大而輕視百姓,如果普天下的匹夫匹婦都不能盡心竭力,那麼作為萬民之上的君王又和誰一起去成就自己的功業呢?
我有段時間不太喜歡民主,立法會,不過也沒有更好的想法/替代品。出了什麼問題?有段時間覺得民主包括 接納和你政見不同的人,和而不同,但現實上講民主那些人好像有點排斥,討厭不理解這套的人
又覺得民主可能欠缺了一些配套,如忍辱的教育,但覺得想像中的忍辱也不是死忍,而是更懂去理性,有時也不止理性,也感性,有智慧地尋求大家的共通點。看到家兄跟母親談論民主,知道只會互相說服不了對方,然後相互激心。有時講道理的人,其實還帶點躁動,這種躁動會得理不饒人。

我所思考的忍,有時候忍,不是死忍,而是願意退一步:我尊重你,我在乎你,在一些位願意退一步,我不介意。有點像水處於眾人之所惡,背後是謙虛,謙讓,謙下。明白了,比起忍,其實我在想的是「寬容」。互不寛容,後果就很嚴重了
失去了寛容,人會不知不覺失去了輕鬆,人變得緊張。
有時會希望,這種寛容能夠內化成一種心性,自然而然。然後在討論中,能互相理解,即使有時候不明白,也更能懂得對方在想什麼,尋找出相互同意的平地、基礎。

伊尹作《咸有一德》,是為了告誡太甲,要長久保持純一之德,不要再犯夏桀的過錯。「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寬,兆民允懷。言湯布明武德,以寬政代桀虐政,兆民以此皆信懷我商王之德。」

一德是什麼?「終始惟一,時乃日新」,這裡提到是伊尹告誡太甲要留意自己的德行,不要再因欲望放縱,甚至影響治國。日新,可以從「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來理解,大概就是反省自己,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每日如是,不要過一個月忘掉。也有一心的意思,別太分心。一心一意,誠意。

從簡單處想,希望自己日後處事能再寛容點,少些躁動。

任人 發表於 2023-2-13 11:24:16

突然發現,原來以前我也挺追求清,但水至清則無魚。

任人 發表於 2023-2-13 11:47:02

《伊川易傳》:「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任人 發表於 2023-2-13 11:48:08

《 朱子語類.易七.復》:
問:「剝一陽盡而為坤。程云:『陽未嘗盡也。』」曰:「剝之一陽未盡時,不曾生;纔盡於上,這些子便生於下了。」

任人 發表於 2023-2-13 12:04:18

《 朱子語類.易七.復》:
國秀問:「舊見蔡元思說,先生說復卦處:『靜極而動,聖人之復;惡極而善,常人之復。』是否?」曰:固是。但常人也有靜極而動底時節,聖人則不復有惡極而善之復矣。」⋯⋯

見「惡極而善,常人之復」,此處之惡,或許不必是很惡,可以是物欲、玩心,想起酒吧聽侍應說,有些人有段時間玩的很厲害,之後就靜下來修心養性,不玩了,可能也是物極必反,常人之復。

任人 發表於 2023-2-13 12:06:45

《 朱子語類.易七.復》:
問:「『一陽復』,在人言之,只是善端萌處否?」曰:「以善言之,是善端方萌處;以惡言之,昏迷中有悔悟向善意,便是復。如睡到忽然醒覺處,亦是復氣象。又如人之沉滯,道不得行,到極處,忽小亨;道雖未大行,已有可行之兆,亦是復。這道理千變萬化,隨所在無不渾淪。」淳

只是昏迷中有悔悟改過意,如睡到忽然醒覺處,便是復。
頁: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查看完整版本: 一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