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3-4-6 15:15:08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4-6 15:16 編輯

因為節目有人演唱,上網聽聽「落葉歸根」,翻手機相簿,看到朱熹一句:「堯舜所以為萬世法,亦是率性而已。」

看到這一句,神震一震,即是「率性之謂道」。
陸王的心學一直在談心,但我有一個問題,先秦好像未談心至此?原來是歸於性,天命之謂性。即是孟子說「盡心知性以知天」。在後世心學歸原,掃盡枝葉,那就一個心,只此一個心,皆此一心。

任人 發表於 2023-4-6 23:08:46

查查「精一」,

景岳全書 傳忠錄論治篇:「凡看病施治,貴乎精一。」

陽明談精一:「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任人 發表於 2023-4-6 23:09:18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4-9 23:24 編輯

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原。
陽明此句大概是一直在想的答案。但陽明言尚與天為二,便是有分。自問資質未及,不能不分。
而以己之應為乃天之命,自己從天分得一份,天地間之事,己亦一分內事。譬之現代環境保護,不過份耗用天地的資源,減少製造多餘的垃圾和廚餘,讓垃圾循環再用,亦是本分。

陽明曰:「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原,盡心即是盡性。『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心有未盡也。知天,如知州、知縣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已與天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須是恭敬奉承,然後能無失,尚與天為二,此便是聖賢之別。

任人 發表於 2023-4-9 19:40:48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4-9 23:24 編輯

陽明,象山作為儒者,去一個地方有時會移風易俗,因為有些風俗適宜損減。

昨晚聽到一年輕人在聽日文歌,說內容是日本動漫中的病嬌,又涉及殺人。
這種文化或內容大概不值得推廣,因為對象是年輕人,而年輕人也容易陷溺於這種心理。

現代社會很多元,很自由,但我想有些內容確實不太合適。而個人希望的,是人有機會了解一些較中正的思想文化,瞭解良知,再在這個資訊泛濫,重視自我選擇的年代去選擇。

任人 發表於 2023-4-9 21:38:38

理的象似水,平準而量度萬物。
心的象似火,變化而照耀一切。

任人 發表於 2023-4-16 13:01:40

易曰:「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如果將惡看成作是情緒,比如壞情緒,壞脾氣,惡言語,有時對人言惡語,一句半句沒以為无傷而弗去,久久還是對自己的性情行事有影響。還是看自己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任人 發表於 2023-4-18 20:04:39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4-18 20:23 編輯

大概老子說一曰慈,二曰儉。儉除了是減少錢財耗費,還包括愛惜自身的精氣,不要過用。


像五音讓人耳聾,也提醒不要過用耳竅。現代人用耳筒為多,一直覺得,就算限制在適當音量,還是應該有所節制。
儉在道德經是我以前較少留意到的部分。


任人 發表於 2023-4-23 12:49:47

荀子錯了,不是化性起偽,而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任人 發表於 2023-4-23 13:07:42

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其實環境破壞,空氣污染,傷的還是自己。

上世紀工業革命,聞倫敦常有霧霾,氣象不佳。

任人 發表於 2023-4-25 18:43:17

看舊文,忽發奇想,有沒有離卦的思考方式的可能?
頁: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查看完整版本: 一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