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3-5-8 21:51:27

看看《人類群星閃耀時》,心裡有點想法、想像,也有點衝動,當發白日夢,寫下這個夢,夢見星星閃耀的一刻。

對我來說,用不朽來形容也是不足夠的。

那一天,伏羲看著天空,又看看大地,下雨過後,大地變得濕濘。雨過天晴,在太陽照耀下,地氣徐徐蒸騰,向上變成了天上的雲。雲慢慢累積,越變越大,天變得晦暗起來,雨水再次灑落回大地上。天是積滿陽氣,地積滿陰氣。宇宙是怎樣來的?朦朦朧朧中,忽然心裡有一種明白,就像「喔,原來如此」,開始用手指,在沙地上劃一條線。這一條線劃破了沙地的平靜,劃開了天地,世界從此變了樣子。

文王在羑里的監牢,囚禁的日子有點無聊,但他有乾草在手,於是擺放起來,三條長的橫排,喚作卦,象徵全是陽氣,天。兩條短的乾草連成一線,留少許空隙,當作一條陰爻,象徵陰氣,三條代表全是陰氣,坤卦,地。全神貫注把玩先皇的卦,三條長的放在上面,三條短拼接的放在下面,這是古代流傳的擺放方法。卦是三條陽爻,或三條陰爻組成。伏羲的八卦配在八個位置,天放在上面,地放在下面。但這些都是靜止,不準變動的嗎?不是,他把上下調轉,那就地在上,天在下。陰氣在上面,陽氣在下面。天地在變化,不再像以前古聖人的時代純樸,以前表達的是最純樸的天地,日月在天上穿梭,太陽的一來一回,日影最長和最短的一天可見在冬至日、夏至日。人間經歷了寒暑變化,冬天過去又等待夏天,夏天過去了冬天又來,又一年了,這些都是陰陽的進退。如果以自己為中心,向南面而立,南面應該配那個卦象。南方有什麼特別?北方又像什麼?一年的開始在春天。想着想着,開始試著把八卦放在不同方位。

世代變化,不算太平,戰國時有些醫家,還是繼續傳承着古老的教導。有一位老人完成齋戒沐浴,擇了吉日,準備寫下由祖輩相傳的教育,這是陰陽之道,上古聖人的遺教,黃帝歧伯的言語。陰陽是天地之道,萬物的綱紀,變化的父母,治療疾病還是要回到根本。陽氣上升累積而成天,陰氣下沉厚積而為地,陰是平靜,而陽躁動。陽帶來始生,而陰是成長。陽有肅殺一面,而陰收藏萬物。陽化成氣,陰形成形體。萬物到了極端就會轉化,天上的陽氣熱極生寒,寒生出濁氣。地下的陰氣寒極生熱,熱生出清氣。嗯嗯...怎樣寫下去?天地這樣就完結了?氣要變得混濁起來?
老人捋鬚思忖,天地之大,如何去忖度?但這陰陽的道理在天地如是,近在人身也如是。近乎天者親上,近乎地者親下,人站立在天地之間,上半身比較近天,下半身比較近地。若是明白了,陰陽的道理就能這樣體現。如果清氣長期在下,人會泄瀉,清氣自下竅而去。如果濁氣長期在上,頭會變得脹滿難受。在人來說,這是生病,因為陰陽反作了。陰陽氣既然逆亂了,那治病就要順從陰陽的道理。
人的脾胃不能久留清氣,否則就會自下而去。地也不能久留清氣在下,否則會自天地的下竅而去。既然如此,這些清氣還是要返回天上。地氣上升化為雲,雲裡帶著來自大地的清氣還歸於天上。天氣下降而為雨,雨水裡帶著來自天上的濁氣,還歸於大地。地的清氣上升,天的濁氣下降,陰陽清濁就恢復過來,等待下一次的升降。這就是陰陽的道理,變化的開端,行醫治病要先明白這個道理,人的身體運行著陰陽,就像天地一樣。
老人刻好最後一個字,靜靜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後把竹簡收藏入金製的書匱,等待下一代合適的人來打開傳授。

--------

如果有人問易經對我來說是什麼?我會答血肉。猶如自身的血肉,其親無間。當然,也算是我攀比。易行乎其中,而大家日用而不知。

任人 發表於 2023-5-8 21:52:18

如果從心學的角度來看道德經,嘗試如此寫。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大概學道的人,都有一種以天地為心的胸懷,所以能把名利寵辱都放到一旁。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萬物動作生長,以虛靜觀見萬物歸反根本,安靜地回復生命的本性,知道生命中的常,從而能容納與自己相異的人物,能公正而不帶自己的偏見,想起與天地之間的連繫。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其實除了虛靜的部分,道家還是很「有」的。

任人 發表於 2023-5-9 23:43:42

現在看儒家多,反而開始看到老莊的另一面,其實是以前忽略的一面。

任人 發表於 2023-5-9 23:44:25

找了魏徵的十思疏看看,「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如果一個社會允許智者獻出謀略,勇者竭其力量,仁者散播其恩惠,的確很美好。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

這一點好像現代不怎講

任人 發表於 2023-5-10 22:51:10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5-10 23:09 編輯

以前看繫辭傳,總會生起一股想贊美易經的感覺,如今想來,大概是感受到乾坤那種天地生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能破開混沌,帶來生機,這是生命的起源。

孔子當年是用什麼心情寫繫辭傳?



任人 發表於 2023-5-10 23:09:58

在醫道還元,大概稱這種破開混沌的生命力為真氣。全真的真,是指此真嗎?

任人 發表於 2023-5-11 09:59:30

從陰陽應象大論來看,我有一個假設,或推論,周易有些問題,想知道對與不對,其中一個方法便是驗證於人身,以人身亦一天地,具太極五行之理。

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

任人 發表於 2023-5-11 22:47:04

史記李斯列傳:「丞相謬其説,絀其辭,乃上書曰:“古者天下散亂,莫能相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並有天下,別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學乃相與非法教之制,聞令下,即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羣下以造謗。如此不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令到滿三十日弗去,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使天下無以古非今。」

惟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不去,而《詩》、《書》皆有所失。
是故相信《黃帝內經》當有古之遺訓而未失。可與《易》相映。聖人遺教可一覽於醫之中。

任人 發表於 2023-5-13 08:15:08

躺在床上想,原來以前看「極高明而道中庸」,往往心思落在「極高明」,而忽略了「道中庸」。記得老師說,思想極高明,行為道中庸。以往的太過,或者不及,以後要慢慢改過來。

任人 發表於 2023-5-13 09:45:40

有一刻在想,比起單純學習虛心,好像學習誠心後更易虛心。
頁: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查看完整版本: 一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