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1-12-24 00:10:15

我不太喜歡現代人戴手錶,因為很多人把手錶戴在內關穴的位置,而且繫的很緊,把內關都勒出印來,對內關穴的經氣流通不好。

任人 發表於 2021-12-31 00:02:59

說卦傳:「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

對我來說,這是乾道下貫,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周子說:「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而主靜(無欲故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

在我來看,周子彷彿看到了乾道在人心為何物。

任人 發表於 2022-1-7 22:58:46

禮記.禮運:「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也;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

以天地為本,故物可舉也;以陰陽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時為柄,故事可勸也;以日星為紀,故事可列也;月以為量,故功有藝也;鬼神以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為質,故事可復也;禮義以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也;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

任人 發表於 2022-1-7 23:06:29

易曰:「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陰陽應象大論:「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

在天為玄,神在天為風,此仰觀也。

在地為化,神在地為木,此俯地也。

任人 發表於 2022-1-7 23:10:41

孔穎達《周易正義》:「天者定體之名,乾者體用之稱。故《說卦》云「乾,健也」。言天之體,以健為用。聖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以法天之用,不法天之體,故名乾,不名天也。天以健為用者,運行不息,應化无窮,此天之自然之理,故聖人當法此自然之象而施人事,亦當應物成務,云為不已,終日乾乾,无時懈倦,所以應天象以教人事。於物象言之,則純陽也,天也。於人事言之,則君也,父也。以其居尊,故在諸卦之首,為《易》理之初。」

名乾,不名天者,欲人法天之用也。
若直言天卦,則尚可囿於自然之天。

帛書以乾卦為鍵卦,即是健,言天之用也。

任人 發表於 2022-1-7 23:13:02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7 23:41 編輯



孔穎達:「此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積諸陽氣而成天,故此卦六爻皆陽畫成卦也。」

陰陽應象大論: 「故積陽為天」

其為天也,積陽而成,醫易之本也。

任人 發表於 2022-1-7 23:27:36

孔穎達:「但物有萬象,人有萬事,若執一事,不可包萬物之象;若限局一象,不可總萬有之事,故名有隱顯,辭有踳駁,不可一例求之,不可一類取之。」

信雖物有萬象,惟現今世界紛紜至此,則象例不可不定,以立基,以範圍天地。醫象已定,事可起也。
物雖雜,本草綱目與諸本草已廣其要,信其象學可起。

任人 發表於 2022-1-7 23:36:08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7 23:40 編輯

下論震卦之陽氣自內而向外奮擊,即是雷電之成也。☳
巽卦之陽氣在外周旋不得入內,言風氣也。☴
羲皇畫卦,欲表其陽氣之變動也。

張子正蒙注:「
      ○陽之德主於遂,陰之德主於閉。

德,謂性情功效;性情者其所自據之德,功效者見德於物也。遂,發生成物;閉,收藏自成。凡發生暘遂,皆陽之為而用夫陰;收斂成形,皆陰之為而保其陽。天地、水火、四時、百物、仁義、禮樂無不然者。

      ○陰性凝聚,陽性發散;

陰聚之,陽必散之,其勢均散。天地之化,人物之生,皆具陰陽二氣。其中陽之性散,陰之性聚,陰抱陽而聚,陽不能安於聚必散,其散也陰亦與之均散而返於太虛。


陽為陰累,則相持為雨而降;陰為陽得,則飄揚為雲而升。
雨雲皆陰也,陰氣迫聚於空虛而陽不得下交,陽為陰累矣。然陽不久困,持于上而使陰不升,陰勢終抑而雨降,陽乃通矣。陰氣緩聚而欲升,與陽不相亢,而相入以相得也,則陽因其緩而受之。以其從容漸散輕清不聚者為陽,雖含陰氣亦陽也;其聚於地中與地為體者為陰,雖含陽氣亦陰也。凡陰陽之名義不一,陰亦有陰陽,陽亦有陰陽,非判然二物,終不相雜之謂。

故雲物班布太虛者,陰為風驅,斂聚而未散者也。
陰氣上升,初尚輕微,無形無象,陽氣欲散之,而驅之太驟,則陰弗能即與相得,而相保以聚,有為雨之勢,故曰斂聚;然多不雨,彌久而後交於陽,故曰未散。前言飄揚而升者,倏起旋滅之雲;此言班布太虛者,彌亙不散之雲也。

凡陰氣凝聚,
凝聚於地上也。地天之際,人物之區,陰陽往來之衝,氣為尤厚。天氣渾淪,入有入無,一也,而入有者以有礙而難散,則氣聚於其間,輪屯紛遝,天氣舒緩以入,地氣得之相挾以聚,因互相凝結,即陽氣亦以聚而成陰矣。陰陽有定性而無定質也,故獨言陰而不言陽。

陽在內者不得出,則奮擊而為雷霆;
內,地中也。陰氣在外錮之,迫而怒發。《震》,二陰錮一陽於內,雷從地出之象。

陽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為風。
外,地上空界也。空而無礙,可恣其游衍周旋。不舍,八風相報也。《巽》,二陽在一陰之上,風行地上之象。其聚有遠近、虛實,故雷風有小大、暴緩。聚,陰聚也。陰之所聚,陽所不得而出入也。遠則風大而緩,近則風小而暴,虛則雷易出而小,實則雷難出而暴。

和而散則為霜雪雨露,
雨雪則陰降入地中而任陽之出入,和而散其聚矣;霜露又其微而緩者。

不和而散則為戾氣曀霾;
陽急欲散而陰之凝結益固,然其勢必不能久聚,激為戾氣曀霾而後散焉。戾氣,雹類。

陰常散緩,受交於陽,則風雨調,寒暑正。
陰之必聚,其性然也。聚之緩而不惜散,則風雨應候,而不怙結以成戾,風雨時,則寒暑有節而正矣。此章言雷風雲雨之化,精極理勢,於篇中尤醇矣。」

任人 發表於 2022-1-7 23:44:15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11 10:25 編輯

張子:「陰常散緩,受交於陽,則風雨調,寒暑正。」

此言病亦尤醇也,夫陰常散緩,則寒濕豈能凝滯?陰受交於陽,則陽施陰化,精津血液隨陽氣運行,病安從來。

任人 發表於 2022-1-13 08:46:12

今人對四時之體驗,較在美食、假期、風景、衣著?

古代百姓按曆書耕作收成,生活較為純樸,是過去矣。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一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