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2-12-24 23:04:53

周敦頤邵州遷學釋菜文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2-24 23:08 編輯

邵州遷學釋菜文
作者:周敦頤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周元公集》

維治平五年,歲次戊申,正月甲戌朔,三日丙子,朝奉郎尚書駕部員外郎通判永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權發遣邵州軍州事上騎都尉賜緋魚袋周敦頤,敢昭告於先聖至聖文宣王:惟夫子道高德厚,教化無窮,實與天地參而四時同。上自國都,下及州縣,通立廟貌。州守縣令,春秋釋奠。雖天子之尊,入廟肅恭行禮。其重,誠與天地參焉。儒衣冠學道業者,列室於廟中,朝夕目瞻脺容,心慕至德,日蘊月積。幾於顏氏之子者有之。得其位,施其道,澤及生民者,代有之。然夫子之宮可忽歟!而邵置於惡地,掩於衙門,左獄右庾,穢喧歷年。敦頤攝守州符,嘗拜堂下,惕汗流背,起而議遷。得地東南,高明協下。用舊增新,不日成就。彩章冕服,儼坐有序,諸生既集,率僚告成。謹以禮幣藻蘋,式陳明薦,以兗國公顏子配。尚饗!

------
周子見邵州的州學位置不佳,亦未有學官,故改立建新。原來遷新州學,要率州衙官員、文人學子、社會贀達及邵州百姓舉行「釋菜禮」。所有參加的人員均不著華服,將瓜果菜蔬擺上香案,以祭拜先聖孔子。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4 23:05:46

又告先師文
作者:周敦頤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周元公集》

維治平五年,歲次戊申,正月甲戌朔,三日丙子,朝奉郎尚書駕部員外郎通判永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權發遣邵州軍州事上騎都尉賜緋魚袋周敦頤敢昭告於先師兗國公顏子:爰以遷修廟學成,恭修釋菜於先聖至聖文宣王。惟子睿性通微,實幾於聖。明誠道確,夫子稱賢。謹以禮劊藻蘋,式陳明獻,從祀配神。尚饗!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4 23:12:06

趙抃又與呂公著聯名向朝廷舉薦周敦頤,任命為廣南東路轉運判官。(我不太懂古官制度,中史這類,謹抄錄)
呂公著居宰相高位,與周敦頤素無往來,其推薦狀曰:「

臣伏見尚書駕部員外郎、通判永州軍事周敦頤,操行清修,才術通敏,凡所臨蒞,皆有治聲。臣今保舉,堪充刑獄、錢穀繁難任使。如蒙朝廷擢用,後犯正入己贓,臣甘當同罪。其人與臣不是親戚,謹具狀聞,伏候敕旨。」

其人與臣不是親戚,原來還要先申明利益關係。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5 14:37:01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2-25 15:12 編輯

買了〈嗨!有趣的故事.周敦頤〉,這套書嘗試把古人的生平像故事般寫出來,寫得平易近人而容易閱讀,個人很贊同。

以下有一段抄錄如下,因為很特別,也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的回憶、心情。想起今反不明的「萬物皆備於我」。

////////////////

當主僕二人快走到鸞溪橋時,只見橋頭立著一位身著僧袍的中年男子,馬誠眼尖,一眼認出那人就是佛印禪師。佛印禪師一手背在身後,一手撫著自己的長鬚,不時仰望向天空。
「佛印禪師好雅興。」周敦頤對著佛印施了一禮。
佛印轉過身來,雙手合十道:「周施主來啦,佛印己在此靜候多時。」
馬誠甚是疑惑,問道:「佛印禪師怎知我家先生此時會來?」
佛印答道:「不過是隨心而知,隨心而動。」
周敦頤微微一笑道:「周某今日前來,特來請教禪師。《中庸》有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請問大師,佛門何謂『無心即道』?」
佛印道:「疑者別參。」
周敦頤又道:「參者定當不疑。」
佛印指著橋頭的一棵古松:「滿目青松一任看。」
周敦頤想了想,佛印所言與當年自己教二程時所言「與自家意思一般」甚為相通,不禁點了點頭道:「多謝禪師」。周某忽得一詩,贈予禪師:

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會豁幽潛。
草深窗外松當道,盡日令人看不厭。

佛印聽後連稱「好詩」,三人遂上歸宗寺飲茶,聊至日落才散去。
回程路上,馬誠迫不及待地問道:「先生今日與佛印禪師所言,我可是一句也沒聽懂。」
周敦頤反問道:「天地有心嗎?」
馬誠答道:「無心。」
周敦頤道:「天地無心,卻自成大道。」
馬誠「哦」了一聲,像是突然明白過來:「先生所問的『無心即道』,原來指的是天地之道。」
馬誠見周敦頤沒有及時回應,又問道:「佛印禪師所言的『隨心而知,隨心而動』又作何解?」
周敦頤答道:「有心之無心也。人皆有心,人亦有道,是謂人道。若人道與天道合,當修有心為無心。」
馬誠這下終於明白了,心裹一高興,連腳步也變得輕盈了許多。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5 14:43:34

回到到濂溪書堂後,詩興不減,揮筆寫下〈題濂溪書堂詩〉,但書只記下斷句。
網上找到一首周敦頤 《瀼》,應該是原詩,今附於下。

元子溪曰瀼,詩傳到於今。
此俗良易化,不欺顧相欽。
廬山我久愛,買田山之陰。
田間有流水,清泚出山心。
山心無塵土,白石磷磷沈。
潺湲來數里,到此始澄深。
有龍不可測,岸木寒森森。
書堂構其上,隱幾看雲岑。
倚梧或攲枕,風月盈中襟。
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鳴琴。
數十黃捲軸,聖賢談無音。
窗前即疇囿,囿外桑麻林。
芋蔬可卒歲,絹布足衣衾。
飽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
吾樂蓋易足,名濂朝暮箴。
元子與周子,相邀風月尋。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5 15:11:56

書已讀畢,周子給我的感覺是清與誠。清在其人格行事,誠也在其做事用心。
我一般在理解學問時,主要在理解其思想名言,較少涉及其實際行為,這也是課程設計時間等原因。
這本書既包涵周子的一生,又能將其思想流布其中,算是佳品。

比如看周子當官,有時與上級衝突,他時而忍讓,在涉及人命官司又會以辭官為脅。當中是需要靈活、智慧與堅持,才能做到。
這樣再去看他的清,看他的愛蓮說,看他快將被人插贓時自救,看到誠如何貫穿他的人生。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5 22:45:20

有些佳句抄錄如下:


胡宿道:「聽聞范知州在饒州曾以執教興學為樂。」
「說起執教興學,我獨敬重泰州(治所今江蘇泰州)胡瑗『以道德仁義教諸生』。先治己,後治人,乃治世之王道。」范仲淹道。
周敦頤深以為然:「范知州所言甚是。師道立,良善之人才會多起來,朝廷有了正氣,天下自然治理。」


從虔州慕名而來的中年男子問道:「對於孩童,先生該如何教導?」
周敦頤答道:「孩童就如同山下湧出的泉水,從裹到外純潔無邪。為師之道,當因勢利導,切不可令其沾染世俗的欲念,從而擾亂其心性。孩子的心性一旦不清不靜,就很難教導了。」


程顯又問道:「先生可知何為聖人之道?」
周敦頤道:「聖人之道,無非是奉行仁、義、中正罷了。貴在恪守,切實奉行,則無往而不利。若能更進一步,那便是其德與天地相配,這樣的人自然就是聖人。」



周敦頤無論如何忙碌,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單獨為李初平講解。
為表達自己誠心向學之心,李初平在聽講之前,都會先沐浴淨身,然後必恭必敬地向周敦頤施以大禮。
馬誠忍不住問周敦頤:「知州身居高位,又年長先生許多,卻主動向先王行禮,豈不有違常理?」
周敦頤道:「我欲阻止,可知州執意如此。」
馬誠又道:「或許在李知州看來,求學更甚於為官?」
周敦頤道:「知州大人敬我,實則是崇學敬道啊。」
聽周敦頤這樣一說,馬誠恍然大悟。

按:
〈靈蘭秘典論〉有曰:「黃帝曰:善哉,余聞精光之道,大聖之業,而宣明大道,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
常思,吾人今讀《黃帝內經》,齋不戒,浴無沐,是生活方式之時移,惟讀至李初平之誠意,又覺有所簡陋。試從今日起,讀內經前,先洗手擦臉,洗淨面目,再行讀經,當作一種儀式提醒自己正顏色。

任人 發表於 2022-12-26 21:01:40

周敦頤的故事,好像在跟我說,有時候一個正直誠意的人,在危急的情況下堅持自己,居然能感動別人,改變別人。
原來這是可能的,即使是在古代。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敦頤邵州遷學釋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