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標題: 讀醫隨筆 [打印本頁]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2-2 22:34
標題: 讀醫隨筆
讀中醫要看經典,有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
為什麼要讀經典?因為聖人之理經久不變。至於各種醫論述記注解,各有精采,隨所衍文是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2-2 22:50
神農本草經一般予人不容易讀的感覺。
但我認為當中不少藥物並觀,還是有意趣可尋。
本經有六種靈芝,靈芝稟地之靈氣而生,各分其色,青赤黃白黑紫。
青芝味酸平,赤芝苦,黃芝甘,白芝辛,黑芝鹹,看各色靈芝能看到五氣的正性。
青芝主明目,補肝氣,木氣入肝,肝開竅於目可明。
黑芝主治癃,利水道,益腎氣,所治腎與膀胱,屬水無疑。
紫芝獨甘而溫,因紫乃水火之色,稟水火二氣,水具火氣而升,故溫。神屬火,故保神,精屬水,故益精氣。水借火氣而蒸騰於上,故主治耳聾,因腎居下而耳在上。好顏色,能使臉色佳,又是臉在頭居上,水借火升,精充而色悅。
諸芝又有一項人易忽略:「青芝⋯⋯仁恕,黃芝⋯⋯忠信和樂」,其實不難理解,木主仁德,土主信,信於上司而衍為忠。五氣充足,五德自具,這就是從氣至德,氣充德盛。


參:
草木上品
169         青芝
170         味酸,平。主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龍芝,生太山。《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172         赤芝
173         味苦,平。主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174         一名丹芝。生霍山。
175         南岳本是衡山,漢武帝始以小霍山代之,非正也,此則應生衡山也。《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177         黃芝
178         味甘,平。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忠信和樂。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生嵩山。《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180         白芝
181         味辛,平。主治咳逆上氣,益肺氣,通利口鼻,強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生華山。《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183         黑芝
184         味咸,平。主治癃,利水道,益腎氣,通九竅,聰察。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185         一名玄芝。生恆山。《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187         紫芝
188         味甘,溫。主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木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無毒,六月、八月採。薯蕷為之使,得發良,得麻子仁、白瓜子、牡桂共益人,惡恆山,畏扁青、茵陳蒿。
189         案郡縣無高夏名,恐是山名爾。此六芝皆仙草之類,世所稀見,族種甚多,形色環異,並載《芝草圖》中。今世所用紫芝,此是朽樹木株上所生,狀如木 ,名為紫芝,蓋止治痔,而不宜以合諸補丸藥也。凡得芝草,便正爾食之,無餘節度,故皆不云服法也。《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2-9 21:41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1-12-12 23:00 編輯

張景岳解祝由:「無事於毒藥針石,但以祝由即可移易精氣而愈其病也。祝,呪同。由,病所從生也。故曰祝由。……可祝而已者,言求其致病之由,而釋去其心中之鬼也。」

「人是一種尷尬的混合體──禽獸與天使的混合體。」殺悶思維語亦同也。

參考:

類經:無事於毒藥針石,但以祝由即可移易精氣而愈其病也。祝,呪同。由,病所從生也。故曰祝由。……可祝而已者,言求其致病之由,而釋去其心中之鬼也。何也?凡人之七情生於好惡,好惡偏用則氣有偏並,有偏並則有勝負,而神志易亂,神志既有所偏而邪復居之,則鬼生於心,故有素惡之者則惡者見,素慕之者則慕者見,素疑之者則疑者見,素畏忌之者則畏忌者見,不惟疾病夢寐也然,是所謂志有所惡,及有外慕,血氣內亂,故似鬼神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2-9 22:02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0-2-9 22:07 編輯

看到有人引五運六氣,可謂一悟!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載:“凡此少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地氣肅,天氣明,寒交暑,熱加燥,雲馳雨府,濕化乃行,時雨乃降……水火寒熱持於氣交而為病始也,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對此段,張介賓解釋道:“少陰司天,陽明在泉,上火下金(張注:火為熱、金為寒),故熱病見於上,寒病見於下。”

悟之何在?少陰司天,陽明在泉,上火下金也。運氣與內丹即從此入。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3-16 10:29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0-3-16 10:32 編輯

醫學心悟:「問曰∶囊縮何以是直中寒證?答曰∶熱主舒,寒主斂,定理也。春夏則萬物發舒,秋冬 則萬物斂藏,即此觀之,可見囊縮爲寒矣。又問曰∶《指掌》用承氣治囊縮,何也?答曰∶ 此傳經厥陰證也。傷寒傳至厥陰,六經已盡,厥陰者,肝也,肝主周身之筋,又厥陰之脈絡 陰器,因熱邪爍其津液,筋脈不榮,故舌卷而囊縮。其證必口渴煩滿,唇焦舌燥,與直中陰 寒之證,迥然不同爾。」

其實能伸縮曲直者,木之象也。肝木主筋,而筋主伸縮猶。繫辭傳曰尺蠖屈伸,則不止洪範木曰曲直,實寒暑亦一屈伸,元氣之屈伸也。天地其猶橐龠,虛而不屈,煅造之風箱或鼓或脹,或盈或虧,而大極反小,小極反大,太極之變也。
厥陰風木,肝主木,厥陰肝經繞陰器亦名宗筋,筋痿而縮(囊可縮亦木也),水枯而花葉俱閉也。治病可見筋而不知木乎?木又象春,縮藏乃秋冬,春地見秋冬令,春行冬令,不宜慎乎?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5-17 23:21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0-5-18 21:25 編輯

徐才子說殭蠶之義出色!明日解之。

白殭蠶
【性味】
鹹、平、辛,無毒。
【功效】
主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令人面色好,男子陰癢病。(凡稟金氣色白之藥,俱不宜炒。)
【集注】
述:殭蠶氣平為秋氣,味辛為金味,味鹹為水味,稟金水之精也。
治驚癇者,金能平木也。
治夜啼者,金屬乾而主天,天運旋轉,晝開夜闔也。(按:殭者,止也?)
殺三蟲者,蟲為風木所化,金主肅殺也。
滅黑、令人面色好者,俾水氣上滋也。
治男子陰癢者,金能制風,鹹能除癢也。
徐靈胎曰:
蚕,食桑之虫也。桑能治风养血,故其性亦相近。殭蠶感風而殭,凡風氣之疾,皆能治之,蓋借其氣以相感也。或問:因風以殭,何以反能治風?曰:邪之中人也,有氣而無形,穿經透絡,愈久愈深。以氣類相反之藥投之,則拒而不入;必與之同類者,和入諸藥,使為嚮導,則藥力至於病所。而邪與藥相從,藥性漸發,或從毛孔出,或從二便出,不能復留矣。此即從治之法也。風寒暑濕,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之道,不專恃正治奏功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5-18 21:38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0-5-18 21:54 編輯

心中有五行運轉,才能看到藥物亦有陰陽五行之象。神農本草經遠取諸物,而物亦不出乎天地。

看到藥物的功效,還要明白背後的五行變化,陳修園可算是見到了,所以釋殭蠶之稟金水氣,又引而伸之,金屬乾卦而主天氣,肺金居至高之地亦主天氣,故殭蠶能治肺也。

易經說同聲相應,相氣相求。徐靈胎此處看得透。
殭蠶分明是蠶感風而殭,此物帶有風氣,如何能治風氣之病?殭蠶帶有風氣,故善親近身中作亂之風氣,是引藥。引藥有引至一經絡者(升麻入陽明經),有引至疾病氣味者(敗醬草之腐敗氣,甘松之像腳氣),有引至部位者(荔枝核入睪丸)。殭蠶則是帶風之使者,自然相引至身體風動處所。
蠶感風,則能至風位,蠶帶金性則能平風木,蠶具蟲行搜剔之行則能密行入絡,合之入絡搜風,搜一般風藥所不能搜,猶追蹤之飛彈。

若問,蠶帶金性,為何能附上金所剋之風木性?這正是造物之奧妙,醫者之運意。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6-11 21:45
少陽

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
膽寄藏相火,腎中原氣發動,相火隨之而通達三焦?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6-11 21:46
厥陰

心包手厥陰經,肝足厥陰經。
溫邪熱陷心包,常常兼引肝風抽搐,是內陷心包 而傳致 內陷厥陰?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6-11 21:48
太陽

小腸手太陽,膀胱足太陽。
小腸為小水之上游,小腸有火,能使膀胱氣化不利而小便淋瀝灼痛,直用導赤散清小腸火。
作者: Goldmund    時間: 2020-8-9 15:30
普善堂玄法子徐忠山問曰:「祖竅果在何處?求師指明。」
千峰老人答曰:「二目之中心內即足祖竅,老子曰『玄牝之門,』是為守中抱一。內里有顆黍米珠;為人身天地之正中,藏元始祖氣之竅也。是知竅而不知妙,妙者,性光也,就是這個○而已。儒謂之『仁』;『仁』;《易》曰『無極』;釋謂之『珠』;亦曰『圓明』;道謂之『丹』;亦曰『靈光』;皆指先天真一之氣。知此一竅,則金丹大道之能事盡矣,所謂『得其一,萬事畢』是也。
是以用功之時,兩眼歸中守--,養於祖竅之內,勿勤勿怠,謂之安神祖竅、為煉性之所,立命之根。
昔我師了然曰:『不煉祖竅,則真息不住,而神化無基,藥物不全,而金丹亦不結。』蓋此竅為總持之門,萬法之都,無內無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無心求。以有心守之,則著相;以無心求之,則落空。
然則如何煉之而後可?曰:『垂簾明心守祖竅,見著性光是功夫。閉口藏舌頂上齶,五行之中神氣凝。』吾之念正,則天地之心亦正;吾之神清,則太極之理自明。倘能一念不起,久久澄清,虛極靜篤之時,則虛室生白,金機飛電,複見天地之心,而自明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8-23 20:37
南懷瑾的《金剛經說什麼》有一段轉錄至此:「

人是很可憐的,活了一輩子,一天吃三碗飯,只有十分之三是為自己生命所需而吃,其餘大部分是供養自己身體中的卵生、濕生、化生吃的。腸子裡有蛔蟲,身體中有各種細菌,所以宇宙中所有的一切眾生,及各種的現像,在我們人體的內部都統統有了。所以說,人體是個小宇宙,左眼是太陽,是陽;右眼是月亮,是陰;我們身上的大小腸,就是身體中的江河、海洋,西遊記叫它是無底洞,吃下去漏出來,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又如身體上有骨骼的地方就是山崖、巖石;人體內部又有各種的生命,每一個細胞就是一個生命,包括精蟲卵臟等等,這些都與禪定有關。

  真正的修持,得定者初禪念住,雜念妄想沒有了。二禪氣住,所謂打通氣脈,外表呼吸停掉了。三禪脈住,脈搏不跳動了,連心臟跳動都非常緩慢。四禪才是捨念清淨,整個的身心丟開了,沒有感受。但是要想達到氣住脈停的定境,必須先把自己身體上卵生、濕生、胎生、化生等十二種類,整個變化了才行,就是儒家所講的變化氣質。假使我們這個色身沒有轉化而想修持得定是決不可能的。」

「所以宇宙中所有的一切眾生,及各種的現像,在我們人體的內部都統統有了。所以說,人體是個小宇宙」,這句話很深。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10-2 18:43
是時候重拾經典,提醒自己多寫些想法。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0-12-3 21:47
《溫病條辨》是清朝吳塘寫的書。自漢至清,漢朝以《傷寒論》之寒邪傷人立論,旋轉至清,則是溫熱之邪為主也。
愚一直相信,儘管從方藥上看,溫病與傷寒病差距甚大,此乃形而下之異也。若能觀其形而上者,則可見一。一居何處?

溫病裡用白虎湯,稱其「辛涼重劑」,辛涼一詞指其有氣涼,味辛。但辛涼一詞的意思僅僅如此?溫病係溫熱邪氣襲人,溫熱者,實乃東方春天木氣。當以秋金之氣剋之。吳鞠通言其「虎嘯風生金退熱」,「金」之一字可輕看乎?白虎屬西方星宿,西方秋金之意可不聞乎?


參:
「溫熱之邪,春夏氣也,不惡風寒,則不兼寒風可知,此非辛涼秋金之氣,不足以解之。桂枝辛溫,以之治溫」
「辛涼平劑焉能勝任,非虎嘯風生,金退熱,而又能保津液不可,前賢多用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3 12:30
《本經逢原》:獨活不搖風而治風,浮萍不沉水而治水,因其所勝而為制也。

觀察草藥所勝,知內水外水同用,一妙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24 21:29
舌在口中,為之進退,巽也,曲直也,屬肝木體筋。吐舌者,陰不斂陽,亦不闔矣,與目不瞑者同。舌之靈機發言,主機心,機者微乎,非心神者何?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2 22:24
今天聽同學分享膏方。想起吳鞠通有一條專翕膏,此方可救治滑胎婦女,原來亦用於溫病後期。

此時看到塘之一按:「徵按:此集始於銀翹散之清芬,終於專翕膏之濁臭。「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後之覽者,亦可以悟三焦大意矣。」

溫病乃溫邪犯肺,起於上焦肺衛分,氣分而終於下焦肝腎陰分。經云:「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專翕膏用濁臭脂膏,正是取血肉有情之濁氣來填補人身下濁,同氣相求。溫病條辨始於銀翹散之清,終於專翕膏之濁,吳鞠通為何說「悟三焦大意」?大概三焦是人身有上中下三分,上清而下濁,升降於中樞,上者清,所以近乎天之清陽,下者重濁,近乎地之濁陰。我們常說溫病有三焦辨證,病情發展自上而下,其實也是自清至濁,自天至地。

附:

專翁大生膏 (酸甘鹹法)
人參二觔,無力者以製洋參代之 茯苓二觔 龜板一觔,另熬膠 烏骨雞一對 鱉甲一觔,另熬膠 牡蠣一觔 鮑魚二觔 海參二觔 白芍二觔 五味子半觔 麥冬二觔,不去心 羊腰子八對 豬脊髓一觔 雞子黃二十圓 阿膠二觔 蓮子二觔 芡實三觔 熟地黃三觔 沙苑蒺藜一觔 白蜜一觔 枸杞子一觔,炒黑
右藥分四銅鍋(忌鐵器攪用銅勺)以有情歸有情者二,無情歸無情者二,文火細煉六晝夜,去渣,再熬三晝夜,陸續合為一鍋,煎煉成膏,末下三膠,合蜜和勻。以方中有粉無汁之茯苓白芍蓮子芡實為細末,合膏為丸,每服二錢,漸加至三錢,日三服,約一日一兩,期年為度,每殞胎必三月。肝虛而熱者加天冬一斤,桑寄生一斤,同熬膏,再加鹿茸二十四兩為末。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08:43
點睛一句,在各從其類也。

本草正:「
虎骨

味微辛,氣平。主百邪、惡氣,殺鬼精、心腹諸痛,止驚悸,壯筋骨,治肢體毒風拘攣、走注疼痛,闢傷寒、溫瘧及惡瘡鼠瘻、犬咬諸毒。頭骨作枕,辟惡夢魘魅;置戶上,闢鬼祟。寇宗奭曰:「風從虎者,風,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安得弗從?故可治風病攣急、走注風毒、癲厥、驚癇諸病。」李時珍曰:「虎骨,通可用。凡辟邪,療驚癇、頭風、溫瘧、瘡疽,當用頭骨;治手足諸風,當用脛骨;治腰背諸風,當用脊骨。亦各從其類也。」吳球曰:「虎之一身筋節、氣力,皆出前足,故以脛骨為勝。」」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0:12
五靈脂者,鼯鼠糞也,行血逐瘀。糞者入藥之輩,有夜明砂,在人又有人中黃。張璐云:「人中黃本甘草所制。漬以滓穢。專解臟腑惡毒。從下而泄。同氣相求之妙。」今觀五靈脂者,豈不亦善入臟腑惡血,從下而泄乎?

張氏醫通:「而香豉、人中黃又為時疫之專藥。豉乃黑豆所盦。得濕熱之氣。釀成敗穢之質。故能引領內邪。從巨陽蒸汗而解。人中黃本甘草所制。漬以滓穢。專解臟腑惡毒。從下而泄。同氣相求之妙。」

本草正:「五靈脂,味苦,氣辛。善走厥陰。乃血中之氣藥也。大能行血,行氣,逐瘀止痛,凡男子、女人有血中氣逆而腹脅刺痛,或女人經水不通、產後血滯、男子疝氣、腸風血痢、冷氣惡氣、心腹諸痛、身體血痹,脅肋、筋骨疼痛,其效甚捷。若女子(注:原為「中」,顯誤,改)中血崩、經水過多、赤帶不止,宜半炒半生,酒調服之。亦治小兒氣逆癲癇,殺蟲毒,解藥毒,行氣極速。但此物氣味俱厚,辛膻難當,善逐有餘之滯,凡血氣不足者服之大損真氣,亦善動吐,所當避也。制用之法,當用酒飛去砂石,曬乾入藥。」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10 12:04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凡病在上者,先食而後藥。病在下者,先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者,宜飢食而在晝,病在骨髓者,宜飽食而在夜。」

何解?先讀其〈藥性陰陽論〉:「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中清者,營養精神。濁中濁者,堅強骨髓。」
此本〈陰陽應象大論〉也。「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病在四肢者,宜飢食而在晝。」當取清陽實四肢,清陽為天,為天氣,故宜晝服。至於飢食者,避其食濁也。
「病在骨髓者,宜飽食而在夜。」前述濁中濁者,堅強骨髓,取濁陰為地之時,夜也。飽食則重濁,氣皆濁而下行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10 12:15
珍曰:「如治傷寒陰證奔豚等疾,則取甘瀾水。蓋盛之於缸,揚過千遍,水珠沫液,盈溢於面,其性柔順,其味甘溫,大能和氣也。」

初讀不解,再看時珍解,取其不助臀氣而益脾胃也,即水之不落下焦者也。水之上者,可以見之?「沸珠」,「杓高揚」,皆體輕之貌也。

時珍曰︰「勞水即揚泛水,張仲景謂之甘瀾水。用流水二斗,置大盆中,以杓高揚之千遍,有沸珠相逐,乃取煎藥。蓋水性本咸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10 12:17
珍曰: 「如治火熱陽證,則取雪水。能大退熱也。」
「如治陰不升,陽不降,乖隔諸疾,則取陰陽水,河井各半,陰陽相成,可升可降,而使氣平者也。」

此水之寒者也,今人諸調配飲料,皆填之以冰而沸之以熱水,調成平溫,究竟陰陽相成之理?抑或水之寒熱夾雜者?吾虞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10 12:19
珍曰:「如治脾胃虛弱、泄瀉不食等疾,則取池潦水。蓋土池中停蓄既久,不流不動,殊有土氣,能助脾元也。」

艮卦曰止,曰蓄,坤卦曰靜,艮其池潦水有之。上之甘瀾者謂其柔,當有順德,坤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10 12:23
「時珍曰︰「一年二十四節氣,一節主半月,水之氣味,隨之變遷,此乃天地之氣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月令通纂》云︰正月初一至十二日止,一日主一月。每旦以瓦瓶秤水,視其輕重,重則雨多,輕則雨少。觀此,雖一日之內,尚且不同,況一月乎。立春、清明二節貯水,謂之神水。」

立春雨水,主治夫妻各飲一杯,還房,當獲時有子,神效。(藏器)宜煎發散及補中益氣藥。(時珍)
發明:時珍曰︰「虞摶《醫學正傳》云︰立春節雨水,其性始是春升生發之氣,故可以煮中氣不足、清氣不升之藥。古方婦人無子,是日夫婦各飲一杯,還房有孕,亦取其資始發育萬物之義也。」

誰人試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14 21:45
今草藥之豐盛,則血肉之品可再減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3-11 14:50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其畜雞,乃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又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3-11 15:31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鼻出清涕,口吐痰涎,皆陰味反出上竅,陰陽反逆,是謂病。
語其常,則呼吸吐納為常。糞溺下出,其味必重,其臭必濁。

完穀不化者,下痢清水者,澄清澈冷,又有清氣在下之兆,非濁之常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3-11 15:37
「陰為味」,「陰味出下竅」,「味厚則泄,薄則通」。

論其常,糞便者味厚,泄也。溲溺者味與之薄,鹹寒而未及苦,通乎?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3-11 15:38
「氣厚者為陽,薄者陽之陰。」「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

厚則發熱者,心火乎?薄則發泄者,肝主疏泄乎?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3-11 16:44
「西方者...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

按某國人食肉,以肉為主食,不亦此乎?

「南方者...其民嗜酸而食胕.」

東南亞見酸辣之調味,其用青檸青芒,亦獨具一格。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3-11 16:46
「中央者...其民食雜而不勞。」

今各國美食林立,中日意泰拈手可得,不謂雜乎?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8-14 23:05
前列腺肥大,辨證作下焦濕,或挾瘀。

不亦飲邪乎?
據其黏性,或者喚痰亦可。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8-28 22:26
《醫原.人身一小天地論》:「若夫地固承天者也,地氣不上騰,則天氣不下降。胃固人之地氣也,腎乃天氣蘊蓄於地中者也。胃為水穀之海,又為倉廩之官。胃之發育,又藉腎之真陰真陽以與為發育者也,經故曰:腎為胃關。」

醫原此書深明天地陰陽之理也!名符其實!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8-28 22:43
「經曰:天氣通於鼻。又曰:鼻為肺竅。一經外感,咳嗽喘滿,鼻竅即塞而不利,是鼻竅與肺最切近者也。他如心寄竅於耳,膽脈上絡於耳,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脾開竅於口,腎又開竅於二陰,乳竅下通於肝胃,臍竅後通於命門。(臍竅與兩腎中間之命門,針鋒相對。)雖各竅自有其本氣,而要皆宗氣所貫通也。」

此透宗氣之大秘。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8-28 22:44
「凡外感燥濕,種種見證,雖各臟腑本氣自病,而要皆關乎肺,以肺為群氣之宗,天無二氣故也。不獨空竅之大者為然也,即皮膚外八百萬有奇之汗空(汗空名玄府,又名鬼門,)亦無不然,經故曰:肺主皮毛。」

群氣之宗也,大哉。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8-28 22:47
「夫天之真陰真陽,發於地上,以生萬物,實藏於地中,而為萬物所由生。人身肺之真陰,下布於腎而為水,肺之真陽,下納於腎而為火,所謂地居天中,天包乎地也。兩腎中間,名曰命門,為人身之根柢,一陽藏於二陰之中,水火互宅,在卦為坎。肺一呼一吸,與腰間腎氣息息相通,經故曰:腎上連肺,至於脾,猶地上堤防之土,為胃散精以上輸於肺者耳;肝猶地上之木,以樞轉地中生發之氣者耳;六經為川,腸胃為海,猶地之有涇渭,運清而行濁者耳。由此觀之,人身不誠一小天地哉!肺、腎也,胃也,非又人身所最重者哉!」

此篇,即石壽棠言陰陽應象大論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8-28 23:35
肺亦天氣下為雨?

經曰:「雨氣通於腎」。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8-30 11:34
論語八佾: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哀公問宰我,製作土地爺用哪種木頭。宰我說:「夏朝用松,殷朝用柏,周朝用栗,說:使人膽戰心驚。」孔子聽後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用栗樹,欲使人戰栗,即是連生活製作皆有取材用意。
而栗何以有戰栗之象?猜想是 栗果之殻帶刺,有刑罰之象。
不過後世用風栗殻治丹火瘡,毒腫。則以發散為主。

至於孔子,應該是覺得栗樹之氣並非是好的決定,才說出既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詞。
個人感覺,松質陽剛,凌冬不凋,善。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8-30 11:40
讀古書,見周朝有五行之官位,愚不禁思索,內經所云肝為將軍,肺為相府,豈虛言哉?實內經之學,並行也矣。 周禮之祭祀,又見獻之動物之五臟,或以此獻其氣也。

若問祭祀感覺不仁,則亦既往不諫,取其意即可。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9-18 21:09
《肘後備急方》:「

治心肺傷動冷痛方。桂心二兩,豬腎二枚。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卒得咳嗽方。
....
又方 豬腎二枚細切,乾姜三兩末。水七升,煮二升,稍稍服,覆取汗。」

記錄一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1-19 19:48
徐靈胎的神農經本草經百種錄有很多重要的生理見解:「

麥門冬⋯⋯蓋土能生金,肺氣全恃胃陰以生。胃氣潤肺,自資其益也。
車前子⋯⋯膀胱乃腎氣輸泄之道路也。
木香⋯⋯『主淋露』,心與小腸相表裡,心氣下交與小腸,則便得調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1-19 19:49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黃連
味苦寒。主熱氣,除熱在氣分者。目痛,眥傷淚出,明目,除濕熱在上之病。腸澼,腹痛下痢,除濕熱在中之病。婦人陰中腫痛。除濕熱在下之病。久服,令人不忘。苦入心能補心也。
苦味屬火,其性皆熱,此固常理。黃連至苦,而反至寒,則得火之味,與水之性者也,故能除水火相亂之病。水火相亂者,濕熱是也。凡藥能去濕者,必增熱,能除熱者,必不能去濕。惟黃連能以苦燥濕,以寒除熱,一舉兩得,莫神於此。心屬火,寒勝則火,黃連宜為瀉心之藥,而反能補心何也?蓋苦為火之正味,乃以味補之也。若心家有邪火,則此亦能瀉之,而真火反得寧,是瀉之即所以補之也。苦之極者,其性反寒,即《內經》亢害承製之義。所謂火盛之極,反兼水化也。」

火盛之極,反兼水寒之化,此亢極反兼制化之藥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1-19 21:47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蛇床生陰濕卑下之地,而芬芳燥烈,不受陰濕之氣,故入於人身,亦能於下焦濕氣所歸之處,逐其邪而補其正也。」

徐氏此條,大明藥理之在天地與在人身也,蓋人身即一天地,此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1-19 22:26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1-11-19 22:34 編輯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柏得天地堅剛之性以生,不與物變遷,經冬彌翠,故能寧心神斂心氣,而不為邪風遊火所侵克也。人之生謂理之仁,仁藏於心。物之生機在於實,故實亦謂之仁。凡草木之仁,皆能養心氣,以類相應也。」

以仁養仁,不亦美乎?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1-19 23:17
徐靈胎:「龍骨⋯⋯

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已之。陽之純者,乃天地之正氣,故在人身亦但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所以仲景於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後之醫者於斯義,蓋未之審也。人身之神屬陽,然神非若氣血之有形質可補瀉也,故治神為最難。龍者乘天地之元陽出入,而變化不測,乃天地之神也。以神治神,則氣類相感,更佐以寒熱溫涼補瀉之法,雖無形之病,不難治矣。天地之陽氣有二:一為元陽之陽,一為陰陽之陽。陰陽之陽,分於太極既判之時,以日月為升降,而水火則其用也,與陰為對待,而不並於陰,此天地並立之義也。元陽之陽,存於太極未判之時,以寒暑為起伏,而雷雨則其用也,與陰為附麗而不雜於陰,此天包地之義也。龍者,正天地元陽之氣所生,藏於水,而不離乎水者也。故春分陽氣上,井泉冷,龍用事而能飛;秋分陽氣下,井泉溫,龍退蟄而能潛。人身五臟屬陰,而腎尤為陰中之至陰,凡周身之水皆歸之,故人之元陽藏焉。是腎為藏水之腎,而亦為藏火之臟也,所以陰分之火動而不藏者,亦用龍骨,蓋借其氣以藏之,必能自反其宅也。非格物窮理之極者,其孰能與於斯。」

此段見徐氏論元陽,且以春秋之井泉冷暖論龍之進退浮潛,以此知人身之龍潛於深水,確格物窮理之者。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2-12 22:52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浙浙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按劉完素例,日常運動時,亦會有發熱汗出,鼻喘的表現。即是清陽隨運動而實四肢,衛氣發動於表,使熱得能外散也,即平常之營衛自和。
胃弱或素有水氣者,或兼乾嘔,運動亦能見之。另一解則脾主四肢,運動時土氣旺於四肢,胃氣亦隨脾氣走散於四肢,故胃氣會比平時更弱,更易嘔吐。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2-12 22:53
劉完素其中一大貢獻,便是將病理與生理相互融通,使日常生活的氣機也得以解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2-12 22:58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1-12-12 22:59 編輯

為什麼中風汗出,服桂枝湯,要戒五辛?

五味論:「辛入于胃,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薑韭之氣熏之,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而與汗俱出。」
生薑之氣尚算清烈,其辛與氣俱行,而與汗俱出,合理。
韭薤蒜則略濁,胃強則矣,弱則使胃氣不和?不利營衛氣之出?或是辛氣走於上焦,肺為清金,喜清惡濁,不宜以濁氣熏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2-12 23:12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25 22:08 編輯

我在以前留意上《幼科鐵鏡》,因為當中有談及五行生剋制化,總覺得夏禹鑄有獨特見解,不可略過。今乘興記之。

當中猶以臍風一論,則可見急症相剋傳變速度之快,直至風火交熾。而細心觀察,仍有跡可尋。其云「是書惟以望顏色。審苗竅六字。為大主腦」,豈虛言哉?
風由臍入腹,致撮噤口,其證如是:臍切口有水,風乘水入腹,附於肝。風吹木動,肝木動風鳴叫,隨肝經上見於眼角。風入肝木再逆犯脾土,鼻準見黃色。入脾再逆犯腎,則兩唇色黃而撮。入腎逆犯於心,舌通心竅,故舌強。自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則火動,風火相煽則亡。

前人只曰,風由臍入腹,以致撮口噤口,並不曾說出一種理來。余思嬰兒出世,剪落臍帶,帶口有水,風固乘水由臍入腹,然腹與唇舌相去甚遠,而唇撮舌強何故。把賊邪逆犯之理一悟,乃知風入於腹始附於肝。肝。木也,風則附木而鳴。目,肝之竅,兩眼角故有黃色。風入於肝必逆犯乎脾,鼻準脾之屬,故準頭又有黃色。入於脾必逆犯乎腎,兩唇屬腎,故色黃口撮。入於腎必逆犯乎心,舌乃心之苗,故舌必強。直到此風火交熾,亡之必矣。余悟臍風顛末至此,自問亦不自知。語曰:思之思之,豁然通之,殆此謂歟。


〈[卷二] 闡明五髒生克以知補母瀉子〉:
「卓溪夏禹鑄曰。萬物以土為母。而人身亦然。陳非宋問曰。物賴土生。有形可見。人身亦以土為母。何以知之。曰。
脾屬土也。以是知脾土為一身之母也。有脾土而後生肺金。肺金生腎水。腎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此五髒相生之序也。有生亦必有克,不克則太旺無制。故肝木剋脾土。脾土克腎水。腎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
此五髒相克之序也。業醫者。不明五髒生剋之定理。則治病兼補兼瀉之法。從何而施。如脾家虛極。法雖用補。補之不足。必兼補心。苟不明相生之理。焉知補心以補脾。如脾家熱極。法雖瀉脾。然瀉之不克。必兼瀉肺。不明相生之理。又焉知瀉肺以瀉脾。生我者謂之母。剋我者謂之賊邪。如肝家虛極。則肺邪乘肝。補肝禹鑄曰。望聞問切。固醫家之不可少一者也。在大方脈則然。而小兒科。則惟以望為主。」

〈卷四辨腹痛〉:「肝木乘脾痛者,肝木克脾,脾虛不勝其剋則肝氣無所洩,故乘脾之衰而作痛也。其候唇白,口中色淡,面多青色,痛則腹連兩脅,重按其腹則痛止,起手又痛是也。治用四君子湯加柴胡、白芍。」

〈辨臍風〉:
夏禹鑄曰:三朝之內,便是臍風,如七朝之外,定然不是。前人只曰,風由臍入腹,以致撮口噤口,並不曾說出一種理來。余思嬰兒出世,剪落臍帶,帶口有水,風固乘水由臍入腹,然腹與唇舌相去甚遠,而唇撮舌強何故。把賊邪逆犯之理一悟,乃知風入於腹始附於肝。肝。木也,風則附木而鳴。目,肝之竅,兩眼角故有黃色。風入於肝必逆犯乎脾,鼻準脾之屬,故準頭又有黃色。入於脾必逆犯乎腎,兩唇屬腎,故色黃口撮。入於腎必逆犯乎心,舌乃心之苗,故舌必強。直到此風火交熾,亡之必矣。余悟臍風顛末至此,自問亦不自知。語曰:思之思之,豁然通之,殆此謂歟。臍風初發,吸乳必較前稍松,兩眼角挨眉心處忽有黃色,宜急治之,治之最易;黃色到鼻,治之仍易;到人中、承漿,治之稍難;口不撮而微有吹噓,猶可治也;至唇口收束鎖緊,舌頭強直,不必治矣。一見眼角,鼻及人中有黃色,而唇不撮緊者,曲兒小指,揉外勞,即用燈火於囟門、眉心、人中、承漿,兩手大指少商各穴一燋,臍輪六燋,未落帶於帶口火燃,既落於落處一燋,共十三燋,風便止。而黃即退矣。此火攻之法,何異呂祖壺中藥,盧公再生方哉。願普天下為兒父母的依余看治,即十百千萬億中,斷無一孩死於臍風者。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12-12 23:27
現代科學未必太同意五味,因為辛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儘管新的科研似乎又有所革新了)

在中醫,辛味其實是一種實際的氣的存在,入了胃會走於上焦,並不僅僅是辣椒素或神經反應,《五味論》:「辛入于胃,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薑韭之氣熏之,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1-25 18:08
王清任為瘀血立了幾條名方,但沒有特別作出方解。不過他自己編寫的方歌,似乎留下了線索。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血化下行應該是其中要點,瘀血化了,終需出路,是借魄門、六腑為出路。
雖然血府逐瘀湯治胸中瘀血,故用柴胡走肋,桔梗上胸,惟牛膝枳殼之用,終究讓已化之瘀血自上下行。下到那裡?隨桃仁歸入大腸而瀉出體外。邪有出路。

六腑以通為降,存化物而不藏,俗云排毒,應該有理。古代用下方,除了治食積,通秘,逐水,瀉肺,應該另有用途。吾讀吳鞠通治癲狂:「六脈弦長有勁,病在臟,治在腑,但無去路,亦必瀉小腸」,則古代對出路之理解豐於今。

至於少腹逐瘀湯,瘀血隨月經而去,則子宮屬奇恒之腑,已有每月開闔去路,不必另設。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2-16 19:20
溫病條辨: 細按溫病死狀百端,大綱不越五條。......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陽明太實,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鬱發黃,黃極則諸竅為閉,穢濁塞竅者死。

脾鬱發黃,黃極穢濁塞竅,則黃疸者尚有穢濁塞竅的問題,合今而言,此濁本自膽出腸腑,隨大便去,今不能自膽管而出,反溢於身,上至眼竅。
而膽管之鬱,亦歸脾鬱一類。(肝亦當相因)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2-16 19:30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2-16 19:33 編輯

[tr][/tr]
十三、太陰病得之二、三日,舌微黃,寸脈盛,心煩懊 ,起臥不安,欲嘔不得嘔,無中焦證,梔子豉湯主之。
[tr][/tr]
溫病二、三日,或已汗,或未汗,舌微黃,邪已不全在肺中矣。寸脈盛,心煩懊 ,起臥不安,欲嘔不得,邪在上焦膈中也。在上者因而越之,故湧之以梔子,開之以香豉。


溫病二三日,邪已不全在肺中矣。此句與傷寒並看,傷寒二三日,需留意邪是否已入少陽,溫病亦有傳變可能,此句則若不傳至中焦(無中焦證),便是已到上焦膈中,尚可因而越之。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2-18 22:33
四聖心源:「氣統於肺,凡臟腑經絡之氣,皆肺氣之所宣佈也,其在臟腑則曰氣,而在經絡則為衛。血統於肝,凡臟腑經絡之血,皆肝血流注也,其在臟腑則曰血,而在經絡則為營。營衛者,經絡之氣血」。

血在臟腑則曰血,在經絡則為營。
黃元御這說法很點睛。

但有人以此非葉天士的衛氣營血說,總覺又不見葉氏。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22 13:08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3-22 13:10 編輯

吳昆的醫方考感冒門寫得不錯,當中言感冒為六氣襲人之輕,指出令人頭痛發熱,無六經證可求,而所怠由鼻而入,實於上部,不在六經,明感冒也。
香蘇散,芎蘇散,十神散,參蘇飲,自疏邪利氣至和裡之法皆備,又有虛者加人參茯苓,皆古法示人以易。參蘇飲去枳殼,妊娠可用,亦明虛實之兼顧。

感冒門第三敘曰:六氣襲人,深者為中,次者為傷,輕者為感冒,今世人之論也,古昔明醫未嘗析此。昆也生乎今之世,則亦趨時人之論矣,故考五方以治感冒。
香蘇散
紫蘇 香附(醋製,各二兩) 陳皮(去白,一兩) 甘草(半兩)
四時感冒風邪,頭痛發熱者,此方主之。
南方風氣柔弱,傷於風寒,俗稱感冒。感冒者,受邪膚淺之名也。《內經》曰卑下之地,春氣常存,故東南卑下之區,感風之證居多。所以令人頭痛、發熱,而無六經之證可求者,所感人也由鼻而入,實於上部,不在六經,故令頭痛、發熱而已。是方也,紫蘇、香附、陳皮之辛芬,所以疏邪而正氣;甘草之甘平,所以和中而輔正爾。

芎蘇散
川芎(七合) 半夏(六錢,制) 柴胡(去蘆) 茯苓(各五錢) 紫蘇葉 乾葛(各三錢五分) 陳皮(去白) 枳殼(去穰) 桔梗 甘草(各三錢)
外有頭痛、發熱、惡寒,內有咳嗽、吐痰、氣洶者,此方主之。
川芎、蘇葉、乾葛、柴胡,解表藥也,表解則頭痛、發熱、惡寒自愈;桔梗、半夏、陳皮、枳殼、茯苓、甘草,和里藥也,里和則咳嗽、吐痰、氣洶自除。

十神湯
川芎 甘草 麻黃 乾葛 赤芍藥 升麻 白芷 陳皮 香附 紫蘇(等分)
此治外感風寒之套劑也。
古人治風寒,必分六經見證用藥,然亦有隻是發熱、頭痛、惡寒、鼻塞,而六經之證不甚顯者,故亦總以疏表利氣之藥主之而已。是方也,川芎、麻黃、乾葛、升麻、白芷、紫蘇、香附、陳皮,皆辛香利氣之品,故可以解感冒氣塞之證。乃赤芍者,所以和陰氣於發汗之中。而甘草者,所以和陽氣於疏利之隊也。

參蘇飲
人參(去蘆) 紫蘇 半夏(制) 陳皮(去白) 茯苓(去皮) 木香 枳殼(炒) 乾葛 前胡(去蘆) 桔梗 甘草(各五錢)
勞倦感冒,妊娠感冒,並宜此方主之。
感冒宜解表,故用紫蘇、乾葛、前胡;勞倦、妊娠宜補里,故用人參、茯苓、甘草。乃木香、半夏、枳殼、桔梗、陳皮,所以和利表裡之氣,氣和則神和,神和則無病矣。

藿香正氣散
大腹皮(淨洗) 白芷 茯苓(去皮) 蘇莖葉 藿香(各三兩) 白朮(炒) 陳皮(去白) 厚朴(薑湯炒) 桔梗 半夏(各二兩) 炙甘草(一兩)
凡受四時不正之氣,憎寒壯熱者,此方主之。
風寒客於皮毛,理宜解表,四時不正之氣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裡,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氣之品以主之;白芷、紫蘇、藿香、陳皮、腹皮、厚朴、桔梗,皆氣勝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氣;白朮、茯苓、半夏、甘草,則甘平之品耳,所以培養中氣,而樹中營之幟者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22 13:24
一胎生,一胎死,欲去死胎而存生胎,此方以類聚之方。


《千金》神造湯
蟹爪(一升) 阿膠(三兩) 甘草(二兩)
婦人脈陰陽俱盛,名曰雙軀,若少陰微緊者,血即凝濁,經養不周,胎卻偏夭,其一獨死,其一獨生,不去其死,害母失胎,宜此方主之。蟹爪能破胞而墮胎,以其稟鋒利之質故耳,非妊娠所宜也。是方也,蓋用蟹爪攻其死,阿膠安其生,甘草平其毒也。或問蟹爪之毒手,保其不傷彼生者乎?余曰:無死者則傷生,有死者則毒以類從,惟攻其死,不犯其生。此《大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水流濕,火就燥之義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22 13:25
所著眼者此句,即豬腎能補子宮:而豬腎者,取其以類相從,能補系胞之區也。


豬腎湯
豬腎(一具) 白糯米(三合) 淡豉(五合) 蔥白(一升) 人參 當歸(各二兩)
產後蓐勞者,此方主之。
蓐,產中之名也。產中虛羸喘乏,乍寒乍熱,病如瘧狀,名曰蓐勞。此是虛乏氣血不相順接,虛故乍寒,壅故乍熱,寒熱無時休息,症狀似瘧,實非瘧也。治宜大補氣血,使其氣血順接,則病愈矣。故用人參補氣,當歸補血,糯米益胃,蔥、豉醒脾。而豬腎者,取其以類相從,能補系胞之區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22 13:30
是兩條種子之方,有內經之旨,其一: 欲藏精於腎者,必調五臟,五臟盛而精生矣。
其二:長春廣嗣丹之補肺者三,養心者四,養脾者二,補肝腎者九,利灼陰者二,平五臟火二,澀固者一,利六腑者一,散濕痹者一。則補五藏而總的在肝腎,補精多陰味,故有佐使之利陰,又需固精,並有兼顧腑瀉,以成五臟之盛。又有散濕痹,則所補者不免流注經絡。

長春廣嗣丹
人參(去蘆) 天門冬(去心) 當歸(酒洗) 澤瀉(去毛) 山茱萸(去核) 石菖蒲(炒) 赤石脂 五味子(去梗) 覆盆子(去萼) 白茯苓 車前子 廣木香 柏子仁(各一兩) 山藥(薑汁炒) 川巴戟(去心) 川椒(去目與梗及閉口者,炒出汗) 川牛膝(去蘆,酒洗) 生地黃 熟地黃 地骨皮(去木與土) 杜仲(各二兩) 遠志(去蘆,甘草湯泡,去心) 肉蓯蓉(酒洗,去心膜,曬乾) 枸杞子(各三兩) 菟絲子(酒洗,去土,仍用酒蒸,搗餅曬乾,四兩)
上藥廿五味,煉蜜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三。
男婦艱嗣者,此方主之。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然後成形孕育,故求嗣者,宜實其精。世人益精,專於補腎,此求其末也。經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寫。如斯言之,則腎主藏精耳,而生精之原,固本於五臟六腑也。是方也,人參、天門冬、五味子,用之補肺。石菖蒲,柏子仁、當歸、遠志,用之養心;白茯苓、懷山藥,用之養脾。山茱萸、熟地黃、覆盆、杜仲、牛膝、巴戟、蓯蓉、枸杞、菟絲,用之補肝腎,所以然者,肝腎同一治也。乃車前、澤瀉,利其灼陰之邪。生地、骨皮,平其五臟之火。石脂之澀,所以固精。木香之竄,所以利六腑。川椒之辛,所以散濕痹也。此則兼五臟六腑而調之,五臟之精實,六腑之氣和,夫然後可以媾精而宜子矣!非得《內經》之旨者,不能識此。

延齡育子方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川巴戟(去心)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川牛膝 生地黃 熟地黃 肉蓯蓉(去心) 枸杞子 菟絲子(去心) 蓮鬚 白茯神 山藥(薑汁炒) 山茱萸(去核) 沙苑疾藜(炒) 柏子仁 鹿角膠 鹿角霜(各五兩) 酸棗仁 遠志 五味子 石斛(各二兩)
上藥共為末,蜜丸梧子大。早晨鹽湯吞下百丸。
此亦廣嗣之方也。
男女媾精,乃能有孕。然精得五臟之所生,而藏之腎者也,故欲藏精於腎者,必調五臟,五臟盛而精生矣。是方也,人參、五味、天麥門冬,補肺藥也。茯神、遠志、柏仁、棗仁、生地,補心藥也。白朮、茯苓、山藥、石斛,補脾胃也。熟地、枸杞、菟絲、巴戟、牛膝、茱萸、蓯蓉、沙苑蒺藜,補肝腎也。鹿角膠,氣血之屬,用之所以生精,角霜、蓮鬚,收澀之品,用之所以固脫。如是則五臟皆有養而精日生,乃能交媾而宜子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22 13:43
諸病源候論 時氣候:時行病始得,一日在皮,二日在膚,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

古有皮,膚,肌之分,此表之細者。
自皮至胸,入胃,此言邪氣之走向。所言胸者,今指肺乎?或是邪氣當真有擾胸陽之處?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10 00:09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5-10 00:13 編輯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上課有一位講者提到這句,很不認同解作「陽氣之精」,及此「陽氣之精能養神」。

王冰注云:「此又明阳气之运养也。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
景岳注云:「神之灵通变化,阳气之精明也,筋之运动便利,阳气之柔和也。」
二注可謂代表流行的解法。

個人突發奇想,想起陳摶無極圖裡的煉氣化神。如此則陽氣與神確有關係,而精一字更為其妙,余目前較傾向王冰注,而陽氣是可以提煉的,石經火煉成丹,氣煉何不可有其精微(以何煉此氣,此亦一題)。當然內經時期雖有練氣之人,但未有無極圖一說,道理似乎相通。
另外,陽氣旺盛者,神氣亦足,想必陽氣也有養神一面。精氣神,神御氣,但氣與神間似乎還有更多內涵。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17 00:19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5-17 00:21 編輯

查附子兩例

《神農本草經》:味辛,溫。主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徵堅積聚,血瘕,寒濕,痿躄,拘攣,膝痛不能步行。

《名醫別錄》:味甘,大熱,有大毒。主治腳疼冷弱,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墮胎,為百藥長。

本經首治風寒咳逆,不亦奇乎?
別錄首治腳疼冷弱,似繼膝痛不能步行。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23 23:04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5-23 23:06 編輯

        ☲
離中空,故血脈中空而營血流行其中。當其無,有脈之用。此乾卦之未達。

老子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23 23:15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心為陽中之陽,火臟,諸臟中陽氣最旺者,而主神明。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23 23:23
清·吴师机(尚先)《理论骈文》曰:“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邪气随降,病自松解”。其二,清·郭志邃《痧胀玉衡》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肌肤痧用油盐刮之则痧毒不内攻;血肉痧有青筋,刺之则痧毒有所泄”。其三,清·赵学敏《串雅外编》有“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其中不乏刮痧之例。

「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邪气随降,病自松解」此一解刮痧之謎,信拔罐亦不離此。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26 18:38
藥之加減法誠為一學問,而吳塘示加減之陰陽也。

炙甘草湯者:
甘草炙12克(4兩),人參6克(2兩),桂枝去皮9克(3兩) ,生薑切9克(3兩) ,阿膠6克(2兩),生地黃48克(1斤)
麥冬去心12克(8兩) ,麻仁12克(半升),大棗擘30枚

炙甘草湯去參、桂、姜、棗之補陽,加白芍收三陰之陰,故云加減復脈湯。
此去陽藥而存陰藥也,自陰陽各半而一派陰柔也。

《溫病條辨》:「溫邪久羈中焦,陽明陽土,未有不克少陰癸水者,或已下而陰傷,或未下而陰竭。若實證居多,正氣未至潰敗,脈來沉實有力,尚可假手於一下,即《傷寒論》中急下以存津液之謂。若中無結糞,邪熱少而虛熱多,其人脈必虛,手足心主里,其熱必甚於手足背之主表也。若再下其熱,是竭其津而速之死也。故以復脈湯復其津液,陰復則陽留,庶可不至於死也。去參、桂、姜、棗之補陽,加白芍收三陰之陰,故云加減復脈湯。在仲景當日,治傷於寒者之結代,自有取於參、桂、姜、棗,復脈中之陽;今治傷於溫者之陽亢陰竭,不得再補其陽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醫者之化裁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31 18:44
<長沙方歌括>:"此敷衍題面。而題理題神則盡錯矣。以藥試病。試窮則變計。雖盧扁莫何。"
乃病水飲,宜十棗湯,惟他醫即談及水飲。緩治以六君、二陳加減。
修園評為"敷衍題面。而題理題神則盡錯矣"

個人思之,論題面,即病與方藥姑且同一方向。至於題理,則涉及病之部位深淺,邪正虛實。而題神應該醫之難者,能準於此,則藥到效如桴鼓,應不難矣。
實行醫運藥,能捉得題面已不易。即如血虛,於心血虛,肝血虛,陰血虛,精不化血等題混混未易分。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31 23:27
<長沙方歌括>:按程郊倩謂怪災病。孽不在庸醫之好造謠言。而在病家之貴耳賤目。執俗本之本草。查對名醫之處方。執俗本之套語。貶駁名醫之治法。以致名醫嘆息而不與辨。決然而去。豈非災由自取耶。憶戊辰春。

此處指名醫欲治,病家反為俗醫所左右而止。
余在意者,乃「俗本之本草」一句。

蓋本草,亦有聖經,即指神農本草經。信古之本草,亦有今之本草難達處。惟此今人更難明白也,當辨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31 23:29
<長沙方歌括>:三、經方效如桴鼓。非若後世以地黃補陰。以人參補陽。以香、砂調氣。以歸、芎調血。籠統浮泛。待病氣衰而自愈也。內經云。一劑知。二劑已。又云。覆杯而臥。傷寒論云。一服愈。不必盡劑。可知古人用藥。除宿病痼病外。其效只在半劑一二劑之間。後世如薛立齋醫按云。服三十餘劑及百劑效。李士材云。備參五斤。期於三月奏效。此豈果服藥之效哉。乃病氣衰而自愈若輩貪天之功而為己力也。余閱其案。深憫病人之困於藥甚於桎梏也。則以經方之療效神速。為第三勸。

雖不知後世醫案是否確為 "病氣衰而自愈",惟運經方效如桴鼓事確有,當信之。箇中原因,醫人宜察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31 23:37
書有縱讀、橫讀。縱讀本草,一門深入。橫讀本草,則一藥而參諸書。

惜縱讀需時,非目前所能,只能先橫讀,隨臨床運用。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31 23:41
本草有一人書寫,有多人編著,竊以為,雖多人編著則少錯漏,綜合多人經驗,惟一人之筆,筆下有神,其體與用,則又非編著之能及。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5-31 23:57
<長沙方歌括>:不知本草亂於宋元諸家。而極於明之李時珍。能讀本經洞達藥性者。自知其三四味中。備極神妙。

孰亂孰正,功過權衡,有否通達古今者能辨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6-16 22:15
上課,有位脈學老師說廿多種脈,惟獨芤脈未試過把,可也因其專業而病人病種受限,但其實按劉完素的道理來推,則「夫失精家⋯⋯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戴同父云:營行脈中。脈以血為形。芤脈中空。脫血之象也。」

欲知芤脈,尋女子月事後切之,即可體會。

「諸病象皆可在日常中體會」,這是我認為劉完素的一大創見。

此中,實有透象之洞見,則融日常與疾病之象於一。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6-16 22:17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6-16 22:19 編輯

打噴嚏,也是肺氣受郁,肺衛氣一湧而宣的自救方法,但只能救小病,邪一盛,則要用麻黃之類解

噴嚏者,身體之自救也。
麻黃解表者,醫家之用藥也。

兩者之解肺氣之鬱,象之同一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6-16 22:19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6-16 22:23 編輯

身體痰濕多了,會有咳嗽症狀,但其實這也是身體自然的吐法。
這種自然機制未必能治好病根,只能維持一種平衡。若待病氣衰,則自癒。
有病不癒者,則痰不止,醫家用二陳湯之類化痰。若痰實難咯者,則化痰而痰鬆自出,餘則自化,與咳嗽之吐皆不欲痰貯於肺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6-16 22:25
劉完素將五運六氣的亢害承制用作解釋身體恢復平衡的自然機制,當中運用的正是「剋。

為什麼可以如此運用?因為五運六氣也好,身體機制也好,皆是五行一理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6-16 22:40
陰陽應象大論與繫辭傳同象,儘管醫家歸之人身,易傳玩於卦象,皆陰陽一理也。

而陰陽應象大論諸「為」,即說卦傳之「為」,所不同者,一肇洪範之五行,一從羲皇之八卦。
愚命曰「為辭」。

何時才能談到醫經與易經之同象?大概此乃醫易義之深處,路尚遠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6-16 23:07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6-17 23:25 編輯

《易贊》

〈前奏〉

易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繫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孔穎達:「此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積諸陽氣而成天,故此卦六爻皆陽畫成卦也。」

陰陽應象大論: 「故積陽為天」

〈初段〉

易曰:「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陰陽應象大論:「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

在天為玄,神在天為風,此仰觀也。

在地為化,神在地為木,此俯地也。

〈二段〉

易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易曰:「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陰陽應象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待續...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6-18 10:55
黃帝問歧伯:「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藏府,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谿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裏,其信然乎?」

上古聖人如何論理人形,列別藏府,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展示四時陰陽的內外表裡相應,這是內經的素問。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6-18 11:03
天元紀大論:「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變化之為用,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6-18 11:06
陰陽應象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大論之言,先言「生」,如風生木,酸生肝,再言此乃有在天為,在地為,在體為⋯⋯尾言同屬木行的怒能傷肝,而生剋中,金勝木,故悲勝怒,在天為燥勝風,在味為辛勝酸,皆先言生,後言剋。剋中有治病之法。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1 10:53
感冒之噴嚏出涕

病風熱感冒,出清涕,此處不作肺氣不通,鼻涕失攝而出。
嘗論曰:風熱在肺,肺氣欲一宣而衛氣出,邪氣併出。惟肺氣受郁未得以宣,則先解於肺竅,鼻也。故鼻之涕出,噴嚏,為肺氣欲出於鼻。
苟得皮毛亦開,表解,則肺肺得以從皮宣洩,鼻涕亦止。

在風熱,尚可解作病火熱,從劉完素解,則涕為水之虛化,汗液如是。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1 11:01
天下無逆流之水。蓋肺熱甚則鼻涕出,此有如溫泉湧出之象,當中有氣,乃熱氣也。


龐安常云:「人身無倒上之痰,天下無逆流之 水。」誠哉斯言。以此思之,人之氣道貴乎順,順則津液 流通,決無痰飲之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1 11:03
《东医宝鉴》:“嚏者,……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发于鼻则痒而嚏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1 11:30
臍下與腎間皆有原氣,原氣使行三焦,乃生命之根,十二經之本,經歷留止於五臟俞穴,六府原穴。原穴乃原氣通行三焦留止十二經之穴。

難經:
府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府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五藏俞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

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
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3 23:47
《五運行大論》:
        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張景岳:此東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肝補心。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4 00:49
朱子語類:乾之四德,元,譬之則人之首也;手足之運動,則有亨底意思;利則配之胸臟;貞則元氣之所藏也。又曰:「以五臟配之尤明白,且如肝屬木,木便是元;心屬火,火便是亨;肺屬金,金便是利;腎屬水,水便是貞。」道夫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13 13:22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7-13 13:35 編輯

甘麥大棗湯的方論古來有異,有從心肝入手,有牽涉脾胃。當中我留意的是小麥的性味主治理解:

小麥
氣味甘,微寒,無毒。入少陰、太陽之經。

時珍曰︰按︰《素問》云︰麥屬火,心之穀也。
鄭玄云︰麥有孚甲,屬木。(葉裡白皮。甲,草木初生時所帶種子的皮殼。植物籽實的外皮。不是所有果實種子皆帶有皮殼,而初生猶有,故屬木?)
許叔重云︰麥屬金,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三說各異。而《別錄》云︰麥養肝氣,與鄭說合。孫思邈云︰麥養心氣,與《素問》合。
夷考其功,除煩、止渴、收汗、利溲、止血,皆心之病也,當以《素問》為準。蓋許以時,鄭以形,而《素問》以功性,故立論不同爾。


李時珍是如何看待藥物性味主治出了歧義的情況?
此處值得留意的是,許叔重用生長收成時間來論小麥的五行屬性,鄭玄用小麥的形狀來論。古來醫家皆有留意藥物的生成與形狀性情,而後世明清本草佚起,論藥象更繁。
李時珍提供了他的思路: 驗之藥物的主治功效。
他認為許,鄭,素問的立論皆有所不同,但我想關鍵是,象可以有繁多,如鑑賞一藝術品有不同的思路入手,惟其中當有最為重要者,醫家當取此主象,知其主氣,驗之於治療,則可與其他區別。

小麥, 在素問有歧, 金匱真言論屬木穀, 五常政取為火穀, 又見有心病宜食麥. 別錄謂麥補肝氣. 經典尚有差異, 當考之於其性味, 功效, 後世治驗.
而甘麥大棗湯所治, 多屬心肝.
麥微寒,入心卻屬微寒,故能除煩。
止渴收汗,皆麥能潤液之效。又配大棗之潤。
另曾想, 若麥與心肝皆有所連, 則心肝同治.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0 22:13
醫方考

闢瘟法
凡覺天行時氣,恐其相染,須日飲雄黃酒一卮,仍以雄黃豆許用綿裹之,塞鼻一竅,男左女右用之。或用大蒜塞鼻,或用阿魏塞鼻皆良。
雄黃氣悍,能辟惡邪;大蒜、阿魏,氣之至臭者,臭勝則諸穢皆不足以加之矣。但蒜大熱,阿魏透腦,虛人難用,不若雄黃便於事爾。

----
原來大蒜闢瘟,是以臭勝穢。又與芳香闢穢一途甚異。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3 15:30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7-23 15:34 編輯

蓋噴嚏者,雷氣之義也,其人內陽外陰陽氣奮發而為嚏也。今欲嚏而不能嚏, 是陽欲出而復留,陰氣盛也,故知腹中寒也。

此欲嚏而不能嚏之症可辨。

------
《醫宗金鑑·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註》篇名: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十
編號:腹滿009
經文:
中寒,其人下利,以裏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註:[1]上條以喜欠清涕自出,辨心胸之中寒;此條以下利欲嚏不能嚏,
     而辨腹中寒也。
  [2]其人下利裏氣素虛也,欲嚏不能嚏,何以知此人腹中寒也?蓋噴嚏者,
     雷氣之義也,其人內陽外陰陽氣奮發而為嚏也。今欲嚏而不能嚏,
     是陽欲出而復留,陰氣盛也,故知腹中寒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3 15:42
《理瀹駢文》:「連嚏數十次則腠理自松。即解肌也。涕淚痰涎並出。胸中悶惡亦寬。即吐法也。」

連嚏則腠理自松,此身體之自救也。
取嚏數十而解肌,此醫者之治法也。

感冒之涕淚痰涎並出,此身體之自救也。
嚏法之涕淚痰涎並出,此醫者之治法也。
悲傷之涕淚痰涎並出,此五志化火之水化並出也。
喜笑之涕淚痰涎並出,此喜志化火之水化並出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8-25 21:47
《本草乘雅》:「膝蔓左旋,兩花一蒂,兩瓣一花,效一陽始於二陰下,震象也。唯能忍冬,乃得震距唬,故主飛尸、遁尸、風尸、沉尸、尸疰。壞我形藏者,振肅而啟。若寒熱身腫,以及風濕痺氣,鬼擊癰瘍,失承左道者,使之仍順乎天施。所謂神轉不迥,迥則不轉,乃得其機。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

忍冬藤蔓左旋,能承左道,順乎左生之道,針法之捻轉補瀉,亦法此左旋為補法,生法?針法補瀉,實亦仿此忍冬之左旋也,亦似今之螺旋也。
經冬不凋,亦此生氣也。

關於神轉不回,回則不轉,屬內經《玉版论要》語。引王冰注及恽铁樵《群经见智录》,由木至火,由火至土,相生之道,即「神轉」。由木至金,由水至土,自水右旋,即「回」也。



王冰注曰:“血气者,神气也。《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夫血气顺四时,递迁囚王(旺),循环五气,无相夺伦,是则神转不回也。‘回’,谓却行也。然血气虽王,不合却行,却行则反常,反常则回而不转也,回而不转,乃失生气之机矣。夫木衰则火旺,火衰则土旺,土衰则金旺,金衰则水旺,水衰则木旺,终而复始循环,此之谓神转不回。若木衰水旺,水衰金旺,金衰土旺,土衰火旺,火衰木旺,此之谓回而不转也。然反天常轨,生之何有耶?”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8-31 11:25
在神農本草經讀的凡例,陳修園說葉天士在<本草經解>上囿於時好,立論多失於膚淺,而間有超脫處。

吾以為葉氏此一囿於時當好,若非此囿於一時,則何以脫出傷寒而創立溫病學派,以敷時用?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3 11:16
吾恐靈胎之言為確,中醫確有症者,今人言證、病機,實中醫有治症之處,其要在神農本草經。恐藥亦有其對症,用之準則效如浮鼓。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3 11:34
此對症之要,首先在治藥,即是本草對藥物治症準的,此不可不尋於神農本草經。
而世經多變,又不可不借鑑後世本草之補充發明。即如金元點出歸經一途,便是於藥物走經絡之研究中的。但吾以為,此不可代替本經藥物治症之傳統,當參以靈胎所言之或可或不可,用之又不囿於此。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3 11:36
本經用藥其中一理,辨於醫方考之「類從」。

此是何物?
吾引醫方考數方敷陳,讀之便明,至末後一方,至為類從之頂端者,明之則全遍通曉。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3 11:54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9-3 12:00 編輯

類從者,同類相從也,此理肇於易經,而用於醫學,易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莊子·渔父:「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內經曰:「衰之以屬。」


《類說》羊肝丸
夜明砂(淨洗) 蟬蛻 木賊(去節) 當歸(各一兩) 羊肝(四兩)
上藥以前四物研為細末,以羊肝水煮爛搗如泥,入前四物拌和,丸如梧子大。食後溫湯下五十丸。
明州定海人徐道享者,事母至孝,因患赤眼而食蟹,遂成內障,凡歷五年,雖抱眼疾,篤孝弗衰。忽夢一僧人授以此方,制而服之,百日復明。昆謂夜明砂能攻目中惡血,當歸身能生目中新血,蟬蛻能去目中翳障,木賊能散目中翳熱。乃羊肝者,同類相從,能引四物入肝而利其竅也。孝道感格,故致神方,所謂誠能動天也。


活絡丹
膽南星 川烏(炮,去皮臍) 草烏(炮,去皮,各六兩) 地龍(去土,火干) 乳香(去油) 沒藥(各二兩二錢)
中風,手足不用,日久不愈者,經絡中有濕痰死血,此方主之。
南星之辛烈,所以燥濕痰;二烏之辛熱,所以散寒濕。地龍,即蚯蚓也,濕土所生,用之者何?《易》曰:方以類聚。欲其引星、烏直達濕痰所聚之處,所謂同氣相求也。亦《內經》佐以所利,和以所宜之意。風邪注於肢節,久久則血脈凝聚不行,故用乳香、沒藥以消瘀血。


牽正散
白附子 白殭蠶 全蠍
(並生用,為末,每服酒調下二錢)
中風,口眼喎斜,無他證者,此方主之。
艽、防之屬,可以驅外來之風,而內生之風,非其治也;星、夏之輩,足以治濕土之痰,而虛風之痰,非其治也。斯三物者,療內主之風,治虛熱之痰,得酒引之,能入經而正口眼。又曰:白附之辛,可使驅風;蠶、蠍之咸,可使軟痰;辛中有熱,可使從風;蠶、蠍有毒,可使破結。醫之用藥,有用其熱以攻熱,用其毒以攻毒者,《大易》所謂同氣相求,《內經》所謂衰之以屬也(至真要)。



鱉甲煎丸
鱉甲(十三片) 蜂窠(四分,炙) 蜣螂(炙) 柴胡(各六分) 烏羽 瞿麥 桃仁 乾薑(各二分) 牡丹皮 芍藥 䗪蟲(各五分) 赤硝(十二分) 黃芩 鼠婦(炙) 桂枝 石葦(去毛) 厚朴 紫盛 阿膠(炒) 大黃(各三分) 葶藶(熬) 半夏 人參(各一分)
上二十三味,取煅灶下灰一斗,清灑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內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
瘧疾久不愈,內結癥瘕,欲成勞瘵者,名曰瘧母,此丸主之。
凡瘧疾寒熱,皆是邪氣與正氣分爭,久之不愈,則邪正之氣結而不散,按之有形,名曰瘧母。始雖邪正二氣,及其固結之久,則頑痰、死血皆有之矣。然其為患,或在腸胃之中,或薄腸胃之外,不易攻去,仲景公先取灰酒,便是妙處。蓋灰從火化,能消萬物,今人取十灰膏以作爛藥,其性可知;漬之以酒,取其善行。

若鱉甲、鼠婦、䗪蟲、蜣螂、蜂窠者,皆善攻結而有小毒,以其為血氣之屬,用之以攻血氣之凝結,同氣相求,功成易易耳。

乃柴胡、厚朴、半夏,皆所以散結氣;而桂枝、丹皮、桃仁,皆所以破滯血;水穀之氣結,則大黃、葶藶、石葦、瞿麥可以平之;寒熱之氣交,則乾薑、黃芩可以調之。人參者,所以固元於克伐之場;阿膠、芍藥者,所以養陰於峻厲之隊也。烏羽、赤硝、紫盛,隋唐醫哲,皆不知之,故以烏羽作烏扇,赤硝更海藻,紫盛更紫葳、紫菀。今詳四物,亦皆攻頑散結之品,更之未為不可,然依舊本,仍錄烏羽、赤硝、紫盛者,不欲遽然去之,蓋曰愛禮存羊云爾。



冰煎理中丸

宋徽廟常食冰,因致腹痛,國醫進藥俱不效,乃召泗州楊吉老脈之。吉老曰:宜主理中丸。上曰:服之屢矣,不驗。吉老曰:所進湯使不同,陛下之疾,得之食冰,今臣以冰煎藥,此欲已其受病之原也。果一服而瘳。昆謂是義也,《大易》所謂同氣相求,《內經》所謂衰之以屬也。自非吉老之良,烏能主此?


《千金》神造湯
蟹爪(一升) 阿膠(三兩) 甘草(二兩)
婦人脈陰陽俱盛,名曰雙軀,若少陰微緊者,血即凝濁,經養不周,胎卻偏夭,其一獨死,其一獨生,不去其死,害母失胎,宜此方主之。蟹爪能破胞而墮胎,以其稟鋒利之質故耳,非妊娠所宜也。是方也,蓋用蟹爪攻其死,阿膠安其生,甘草平其毒也。或問蟹爪之毒手,保其不傷彼生者乎?余曰:無死者則傷生,有死者則毒以類從,惟攻其死,不犯其生。此《大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水流濕,火就燥之義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3 11:59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9-3 12:02 編輯

《千金》神造湯者,類從之理之立方最上者,有從其生類,有從其死類,各有所從,明此,則正邪皆可類從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3 12:35
此歸經之前,肇自神農本草之理也,觀其動物藥例無不可明。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11 23:09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9-11 23:22 編輯

徐靈胎:二十年來,時醫誤閱古方,增重分兩,此風日熾,即使對病,元氣不勝藥力,亦必有害,況更  與病相反,害不尤速乎?既不考古,又無師授,無怪乎其動成笑柄也。

劉完素亦有言:何則穀入於口而聚於胃,胃為水穀之海,喜穀而惡藥,藥之邪所入,不若穀氣之先達,故治病之法,必以穀氣為先,是以聖人論真邪之氣者,謂汗生於穀,不歸於藥石。

近世重用附子,傷寒原劑量者,需思考此題。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11 23:15
麻黃發汗,抑或麻黃發動衛氣汗出,心裡需要明白。




歡迎光臨 ThinkingBeing (http://thinkingbei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