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標題: 草藥鈔 [打印本頁]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19:54
標題: 草藥鈔
錄吾之所見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0:01
景岳言紫河車無奇效,使余甚迷,畢竟張景岳擅長溫補,何以對此藥不甚發明?然觀其言血餘,即頭髮炭。忽然一變參熟之亞者!

「自陰而生,自下而長,血盛則髮盛,最得陰陽之生氣。」
蓋血盛則髮盛,則髮之稀鬆其血可知。得陰陽之生氣,則稟下焦精血而能升於諸陽巔頂之會,乃陰中動躍者也。至於壯筋骨,培形體,溫氣海,壯腎補肺氣,真欲命人一試。

本草正:「血餘,味微苦,性溫。氣盛,升也,陰中陽也。在古藥性,不過謂其治咳嗽,消瘀血,止五淋、赤白痢疾,療大小便不通及小兒驚癇,治哽噎、癰疽疔腫。燒灰吹鼻,可止衄血等證。然究其性味之理,則自陰而生,自下而長,血盛則發盛,最得陰陽之生氣,以火炮製,其色甚黑,大能壯腎,其氣甚雄,大能補肺;此其陰中有陽,靜中有動,在陰可以培形體,壯筋骨,托癰痘,在陽可以益神志,闢寒邪,溫氣海;是誠精氣中最要之藥,較之河車、鹿角膠陰凝重著之輩,相去遠矣!凡補藥中自人參、熟地之外,首當以此為亞。」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0:12
五靈脂者,鼯鼠糞也,行血逐瘀。糞者入藥之輩,有夜明砂,在人又有人中黃。張璐云:「人中黃本甘草所制。漬以滓穢。專解臟腑惡毒。從下而泄。同氣相求之妙。」今觀五靈脂者,豈不亦善入臟腑惡血,從下而泄乎?

張氏醫通:「而香豉、人中黃又為時疫之專藥。豉乃黑豆所盦。得濕熱之氣。釀成敗穢之質。故能引領內邪。從巨陽蒸汗而解。人中黃本甘草所制。漬以滓穢。專解臟腑惡毒。從下而泄。同氣相求之妙。」

本草正:「五靈脂,味苦,氣辛。善走厥陰。乃血中之氣藥也。大能行血,行氣,逐瘀止痛,凡男子、女人有血中氣逆而腹脅刺痛,或女人經水不通、產後血滯、男子疝氣、腸風血痢、冷氣惡氣、心腹諸痛、身體血痹,脅肋、筋骨疼痛,其效甚捷。若女子(注:原為「中」,顯誤,改)中血崩、經水過多、赤帶不止,宜半炒半生,酒調服之。亦治小兒氣逆癲癇,殺蟲毒,解藥毒,行氣極速。但此物氣味俱厚,辛膻難當,善逐有餘之滯,凡血氣不足者服之大損真氣,亦善動吐,所當避也。制用之法,當用酒飛去砂石,曬乾入藥。」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1:59
珍珠者,殼中物,牡蠣之重寶也。蓋牡蠣為深海之物,當屬水,所藏之寶,為一點光明,坎中一陽也。坎卦外有二陰爻為斂為沉,為石。內有一點微陽之氣,化作陽爻,陽也者,光明也,亮麗也。海水外翕則黑,珍珠內明則白,外黑內白之象也。今真珠主明麗者,故能除䵟斑去顏色。牡蠣收集海水精華累月乃成,故微鹹而得微甘之味,補益也。入心之鹹者,心之水也。其質石重鎮,故能安魂魄,除小兒驚熱。真珠附麗於牡蠣之中,又屬離卦,故入心。離為目,且珠光閃爍,與眼同為珠象也,故能明目,去翳磨障。痘疔痘毒,亦為皮表之毒珠也。

本草正:「真珠,味微甘、微咸。能鎮心,明目,去翳磨障;塗面,可除䵟斑,令人潤澤好顏色;亦除小兒驚熱,安魂魄;為末,可敷痘疔、痘毒。」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2:10
牡蠣者,珍珠之母,母生子也。牡蠣為坎卦之陰爻,外覆者也。抱子隨乎日月呵息,納氣之陽爻者也。牡蠣其澀,珍珠則滑,陰陽相反也。專入腎少陰者,水也。珍珠則陽,火也,負陰抱陽之象。同用當有交通心腎水火之功。紫河車一條記:「東方朔曰:『銅山西崩,洛鐘東應。』此母子自然之理。」牡蠣真珠豈出乎其外者哉?即便用母子之類者,亦當通也。澀則固,滑則動,闔闢也。今云牡蠣生於鹹淡水交界處,不亦陰陽絪蘊之域?云其能散結者,則珍珠不亦真精所結?乃其聚真而散假也,老痰瘀血喉痹之類。坤為母,靜順之德者,故能隨諸藥而走諸經,順也。

本草正:「牡蠣,味微咸、微澀,氣平。用此者,用其澀能固斂,咸能軟堅。專入少陰腎臟,隨藥亦走諸經。能解傷寒溫瘧、寒熱往來,消瘀血,化老痰,去煩熱,止驚癇、心脾氣痛,解喉痹、咳嗽、疝瘕積塊、痢下赤白,澀腸止便,禁鬼交遺瀝,止滑精帶下及婦人崩中帶漏、小兒風痰、虛汗。同熟地,固精氣,禁遺尿;同麻黃根,斂陰汗;同杜仲,止盜汗;同白朮,燥脾利濕;同大黃,善消癰腫;同柴胡,治脅下硬痛;同天花粉(注:原為「茶」,顯誤,改),消上焦癭瘤、瘰癧結核。」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2:18
烏賊魚骨者,骨之軟者也。蓋骨屬寒水鹹味之品,益精可知。海者,陰也,烏賊乃海中柔軟能動之物,陰中陽也。其體者軟也,其骨為幹者,軟之硬者也。與真珠牡蠣相比,當為陽氣稍多之物,則其性微溫,能主生育之類。亦象陰戶也。

本草正:「海螵蛸(即烏賊魚骨)(注:附烏賊魚)

味鹹,性微溫。足厥陰、少陰肝、腎藥也。咸走血,故專治血病,療婦人經枯血閉、血崩血淋、赤白帶濁、血癥氣瘕、吐血下血、臍腹疼痛、陰蝕瘡腫,亦治痰瘧,消癭氣及丈夫陰中腫痛,益精固精,令人有子,小兒下痢膿血,亦殺諸蟲,俱可研末、飲服;尤治眼中熱淚,磨翳去障,並宜研末和蜜點之;為末,可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膿濕下疳等瘡、跌打出血、湯火諸瘡;燒灰存性,酒服,治婦人陰戶嫁痛;同雞子黃,塗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出血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麝香吹耳,治聤耳耳聾。

烏賊魚:善補益精氣,尤治婦人血枯經閉。」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2:26
龍骨者,古老之骨者。今骨將化乎石,則骨石相兼。云其老,老者安也,定也,鎮守者也,非乎年少陽浮走動之輩,少者當鎮以之老。曾為骨者,今為石者,能交乎血肉有情而重鎮者也。骨為髓海,精成而腦髓生,骨者守精者也;石與精併,亦為精之定者,故亡精,精氣失守,精血不穩,邪氣擾精,皆當用之。

本草正:「龍骨,味甘,平,性收澀。其氣入肝、腎。故能安神志,定魂魄,鎮驚悸,澀腸胃,逐邪氣,除夜夢鬼交、吐血衄血、遺精夢泄,收虛汗,止瀉痢,縮小便,禁腸風下血、尿血、虛滑脫肛、女子崩淋帶濁、失血漏胎、小兒風熱驚癇,亦療腸癰臟毒、內疽陰蝕,斂膿斂瘡,生肌長肉,澀可去脫,即此屬也。制須酒煮、焙乾,或用水飛過,同黑豆蒸熟,曬乾用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2:35
麝香者,香臍子也。其處臍與陰部之間,為丹田元氣之所守,陽也。以麝香敷臍者,亦臍子相引也。元氣之所守,故能殺鬼物邪氣,除毒與積。臍中香引辛開之物,慮其走散胎兒臍帶之炁,則胎無所繫而隕落。腎者在後,陰也,臍者前,陽也。少腹者,陰也,坤為腹。陰中積聚香竄之氣,陰中之陽也,故能入諸陰而通陽,比猶惡濁氣,心腹寒熱惡氣、客忤氣、腐氣。元氣之藥,他可比乎?苟或元氣受蔽,用之立通,以元入元也。

本草正:「麝香,味苦、辛,性溫。能開諸竅,通經絡,透肌骨,解酒毒,吐風痰,消積聚癥瘕,散諸惡濁氣,除心腹暴痛脹急,殺鬼物邪氣魘寐、臟腑蟲積、蛇蟲毒、蠱毒、瘴毒、沙蝨毒及婦人難產。尤善墮胎,用熱水研服一粒。治小兒驚癇客忤,鎮心安神,療鼻塞不聞香臭,目疾可去翳膜,除一切惡瘡、痔漏腫痛、膿水腐肉,面䵟斑疹。凡氣滯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蟲咬成瘡,但以麝香封之,則愈。欲辨真假,但置些須於火炭上,有油滾出而成焦黑炭者,肉類也,此即香之本體;若燃火而化白灰者,木類也,是即假攙。」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2:47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1-2-8 22:48 編輯

膽者,中精之府,少陽之經,則何以膽中能藏苦寒之汁?當知其稟甲木之性而擁苦寒之汁以守之。苦者火之味,則水火可明。苦則入心,寒能退熱。又以膽汁同氣相求,以汁入汁也。精得火而化氣,初生也,焉知膽汁之瀉者,只往乎下?火勝則苦上,水勝則寒下,又以下者為妙,蓋六腑當隨胃氣以降,少陽之精亦順乎陽明金氣以降,木為金妻,金用木也。膽之正者取乎熊,蓋熊罷其壯盛而膽猶壯也,得木之氣。熊之膽者,木之陽木也。
今云膽汁能融乎脂與水者,相混也,不亦表裡不分之象?


本草正:「熊膽,味苦,性寒。能退熱清心,療時氣黃疸,平肝明目,去翳障,殺蛔、蟯、牙蟲風痛及小兒熱疳、熱痰驚癇、瘈瘲、疳䘌、熱痢,俱宜以竹瀝化兩豆粒許服之,甚良;亦治鼻瘡、熱瘡、痔漏腫痛,以湯化、塗之,少加冰片尤效。欲辨其真,惟取一粟許,置水面如線而下一道不散者,是也。且凡是諸膽皆能水面闢塵,惟此尤速,乃亦可辨。」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2:57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1-2-8 22:59 編輯

牛黃者,牛之黃者,牛之石者。牛屬坤,畜之順者也。石亦屬土,故為土之土。丑寶之名者,丑牛也。東垣曰:「因其病在心及肝膽之間,凝結成黃,故還能治心及肝膽之病。正如人之淋石,複能治淋也。」同氣相求,豈不明乎?肝黃入肝,心黃入心,皆為入積聚成石之類。今云猴棗者,竊以為理相同也。汁液得火煎熬成砂,今牛黃涼氣,亦能平其火,入乎其石,平其積煉之火氣,則氣散而形消,病當除矣。取土之石者,土氣重矣。又有艮為砂石,為外堅,為山。山者,土之厚者,積也。以積入積。

本草正:「牛黃,味苦、辛,性涼,氣平。有小毒。忌常山。入心、肺、肝經。能清心退熱,化痰涼驚,通關竅,開結滯,治小兒驚癇客忤、熱痰口噤,大人癲狂、痰壅中風發痙,辟邪魁中惡、天行疫疾,安魂定魄,清神志不寧,聰耳目壅閉,療痘瘡紫色、痰盛躁狂。亦能墮胎,孕婦少用。」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3:14
羚羊本火畜,角者,骨之餘也,角者,上升者也,升至頂上,其氣當清,惟其與鹿則不冋,鹿茸稟血甚深,羊角則少血,經有多血少血,角之類亦然。景岳云其木,則火上而為風木,善通風氣而平之。骨者,身之硬者也,質硬不動如骨,故能定。上部無骨塞,云通天眼者,氣微味淡而清透,通乎清靈之天氣,辟邪可知。頭乃清靈之府,一切為火為風所擾者,皆以此通之托之,從裡透外,其色清淡也。

本草正:「羚羊角,味鹹,性寒。羊本火畜,而此則屬木,善走少陽、厥陰二經。故能清肝定風,行血行氣,闢鬼疰邪毒,安魂魄,定驚狂,祛魘寐,療傷寒邪熱、一切邪毒、中惡毒風、卒死、昏不知人及婦人子癇強痙、小兒驚悸煩悶、痰火不清。俱宜為末,蜜水調服;或燒脆研末,酒調服之;若治腫毒惡瘡,磨水塗之亦可。」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8 23:28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1-2-9 16:25 編輯

犀角者,雖處於上,猶乎面之鼻上,雙角者則後角出乎兩眼之間,下極者心也,兩目之間審乎心之外候,則心氣托出,諸獸罕見,不亦靈乎?直下者,肝也,前角生乎肝之外候,豈非木氣所聚?及其角之粗壯力雄,諸角難比。凡尖而向上者,一氣獨升,猶乎香之輕清上浮。《文始真經》云:「曰想、曰識,譬犀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胸中之天地萬物亦然。」犀角居太陰之形,其氣豈凡物可比?靈乎?角從皮毛而長,金之上升者也,辛輕可明,為出表之氣。陽明燥金也,故入陽明。特其角因識生,吾人豈不問乎其角生於眼前者何哉?亦為心氣絪蘊而生。
今以水牛角代之者,莫非皆為牛之類乎?

本草正:「犀角,味苦、辛、微甘,氣寒。氣味俱輕,升也,陽也。其性靈通,長於走散,較諸角為甚。藥用黑色,功力在尖。專入陽明,清胃火,亦施他臟。涼心定神鎮驚,瀉肝明目,能解大熱,散風毒、陽毒、溫疫熱煩。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傷寒蓄血發狂、發黃、發斑、譫語、痘瘡稠密、內熱黑陷或不結痂;亦散瘡毒癰瘍、膿血腫痛,殺妖狐精魅、鬼疰、百毒、蠱毒、鉤吻、鴆羽、蛇毒,闢溪瘴山嵐惡氣。其性升而善散,故治傷寒熱毒閉表、煩熱昏悶而汗不得解者。磨尖,攙入藥中,取汗,速如響應。仲景云:「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者,正以此兩物俱入陽明,功皆升散。」今人莫得其解,每致疑詞,是但知犀角之解心熱,而不知犀角之能升散尤峻,速於升麻也。倘中氣虛弱,脈細無神及痘瘡、血虛、真陰不足等證,凡畏汗、畏寒、畏散者,乃所當忌。或必不得已,宜兼補劑用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9 16:04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1-2-9 16:30 編輯

夫鹿茸者,角之類也。茸者,初生細柔之草,蓋鹿角有細毛也,此不見於他角者。觀物外篇云:「虎豹之毛猶草也。」角類鹿茸得初生草象,少陽可知。亦惟少陽精血稟盛,生長盛矣,方如寇宗奭云「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長,筋次之,骨最難長⋯⋯惟麋、鹿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凡骨之生無速於此。」余觀其角如枝椏分出,木象具焉,木主升也,其升性當為角類之勝者。修園云「角中皆血所貫」,是肝血乎?心血乎?修園云衝為血海,一記。為骨則確乎腎精上注。思小兒變蒸而長速,純陽之體,亦同類也。

諸角之類,惟鹿角自脫,蓋生之速,落亦速,陽極轉陰之易見者。鹿茸取其初生者,則取其陽也。待其陽極而脫,當思陽氣精血勢緩也。古云夏至解角,春來又生,不亦周天之期?無怪能通乎督。

髮居頂而為血之餘,今角亦居天上,可離乎血?一草一木也,一剛一柔也。


寇宗奭:「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長,筋次之,骨最難長。故人自胚胎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堅。 惟麋、鹿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大者至二十余斤。計一日夜鬚生數兩,凡骨之生無速於此。」

本草正:「
鹿茸
味甘、咸,氣溫。破開,塗酥,炙黃脆入藥。益元氣,填真陰,扶衰羸瘦弱,善助精血,尤強筋骨,堅齒牙,益神志,治耳聾目暗、頭腦眩運,補腰腎虛冷、腳膝無力、夜夢鬼交、遺精滑泄、小便頻數、虛痢、尿血及婦人崩中漏血、赤白帶下。道家云:「惟有班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血」者,即此是也。若得嫩而肥大如紫茄者,較之鹿角膠,其功力為倍倍。

鹿角膠

味甘、咸,氣溫。大補虛羸,益血氣,填精髓,壯筋骨,長肌肉,悅顏色,延年益壽,療吐血下血、尿精尿血及婦人崩淋、赤白帶濁、血虛無子,止痛安胎,亦治折跌損傷、瘡瘍腫毒。善助陰中之陽,最為補陰要藥。」

神農本草經讀:

「然角中皆血所貫,衝為血海,其大補衝脈可知也。凡驚癇之病,皆挾衝脈而作,陰氣虛不能寧謐於內,則附陽而上升,故上熱而下寒;陽氣虛不能周衛於身,則隨陰而下陷,故下熱而上寒;鹿茸入衝脈,而大補其血,所以能治寒熱驚癇也。」

本經逢原:
「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熬膠則益陽補腎,強精活血,總不出通督脈補命門之用。但膠力稍緩,不如茸之力峻耳。互參二條經旨,乃知茸有交通陽維之功,膠有緣合衝任之用。然非助桂以通其陽,不能除寒熱驚癇。非龜鹿二膠并用,不通達任脈,而治羸瘦腰痛;非輔當歸、地黃,不能引入衝脈,而治婦人血閉胎漏。至若膠治傷中勞絕,即茸主漏下惡下也;膠之補中益氣力,即茸之益氣強志也。歷考《別錄》、《外台》、《千金》等方,散血解毒居多,非如近世專一溫補為條,殊失聖賢一脈相傳之義。」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9 16:42
象牙者,蓋牙出乎嘴,似乎獠牙。惟象不食肉,此牙可作防衛乎?器出乎口,口者大離頤卦,離為戈兵,口主咀嚼撕咬,不亦聞下顎咬合之力大乎?水為體,離火為用也。齒為骨之餘,蓋腎水上於舌下而為金津玉液,其精上於口而為齒,水能剋火易明,故清心腎火。然諸牙藏諸內,獨二牙伸出而長,又似離卦之外顯,為甲胄,剛在外也。

本草正:「象牙

味甘,氣涼。能清心腎之火,可療驚悸風狂、骨蒸痰熱、鬼精邪氣、癰毒諸瘡,並宜生屑入藥煮服;若諸物鯁刺喉中,宜磨水飲之;竹木刺入肌肉,宜刮牙屑,和水敷之,即出。」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9 16:54
虎虎生威,今人俚語也。又一山不能藏二虎,其為王可明。貓之大者,骨亦壯也。獵食於夜,猶熱發於夜類,陰也。以其自定而諸獸驚,能定驚悸也,能伏諸獸咬毒。誠寇宗奭言,風從虎,風木為金用也,能治風病。蓋骨屬水,然外則剛,內柔藏髓,離中虛,以火為用也。愚思骨者人身之剛者,金石之質,虎屬金,是取金中金者?

本草正:「虎骨

味微辛,氣平。主百邪、惡氣,殺鬼精、心腹諸痛,止驚悸,壯筋骨,治肢體毒風拘攣、走注疼痛,闢傷寒、溫瘧及惡瘡鼠瘻、犬咬諸毒。頭骨作枕,辟惡夢魘魅;置戶上,闢鬼祟。寇宗奭曰:「風從虎者,風,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安得弗從?故可治風病攣急、走注風毒、癲厥、驚癇諸病。」李時珍曰:「虎骨,通可用。凡辟邪,療驚癇、頭風、溫瘧、瘡疽,當用頭骨;治手足諸風,當用脛骨;治腰背諸風,當用脊骨。亦各從其類也。」吳球曰:「虎之一身筋節、氣力,皆出前足,故以脛骨為勝。」」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9 17:15
雞者,食蟲者也。鳥之不能飛者,鳥之地者也。蜈蚣雖為毒蟲之最,雞猶可捕之,知其剋用。巽為雞,風木之畜,時珍日:「蓋行而疾者,惟風與蛇。蜈蚣能製蛇,故亦能截風。」今蜈蚣當屬金也,何以反為木剋?以其陽木故也。說文曰:「知時畜也。」春秋·說題辭曰:「雞爲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鳥多飛,象風,不能飛者,風之伏地者也。巽伏震,震陽之象。以此震陽主之,陽木可降陰金。
蟲附於樹木之類,陰木也,陽木亦皆主之。故治蟲毒。
火能變化諸味,諸物遇火皆成炭類,欲變化其毒,當觀雞冠,諸陽會也。其冠色紅,又取冠血,血之陽者也。


本草正:「雞血

(注:附雞冠血)

味鹹,性平。主療痿痹、中惡腹痛,解丹毒、蠱毒、蟲毒、鹽滷毒及小兒驚風、便結,亦能下乳。俱宜以熱血服之;若馬咬人傷,宜以熱血浸之。

雞冠血,治白癜風、經絡風熱。塗囟頰,治口喎不正;卒灌之,治縊死欲絕及小兒卒驚客忤;和酒服,發痘最佳;塗諸瘡癬、蜈蚣、蜘蛛、馬齧等毒;若百蟲入耳,宜用熱血滴之。」

綱目:「時珍曰︰蓋行而疾者,惟風與蛇。蜈蚣能製蛇,故亦能截風,蓋厥陰經藥也。故所主諸証,多屬厥陰。」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14 21:58
「各復歸其根」,河上公曰:言萬物無不枯落,各復反其根而更生也。
「歸根曰靜」,河上公曰:靜謂根也。根安靜柔弱,謙卑處下,故不復死也。是謂復命。言安靜者是為復還性命,使不死也。復命曰常。復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

按:葉莖者萬物也,多年生者,逢冬則上枯,惟候春氣則再生者,以其根能復命也。
根者,安靜也,柔弱也,謙卑處下之者。根體卑下,其用為靜,人心靜則歸根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14 22:00
今人植物,有多年生一類,逢冬則在上的枝葉莖皆枯萎,惟氣津營養皆儲藏於 儲藏根,則春氣則再生者,以其根能復命也。
根者,安靜也,柔弱也,謙卑處下之者。根體卑下,其用為靜,人心靜則歸根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1-2-20 22:12
藥性賦梔子一條:易老有云:輕飄而象肺,色赤而象火,又能瀉肺中之火。

赤而象火者,其氣入火也。此乃象也者其善入?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1-26 00:26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26 19:04 編輯

述本草也,愚未算胸無塵埃。
惟心中一口氣,需知不足亦乘氣發之。

古代本草的起源,周禮雖有隱微,例當發於《神農本草經》,繼以《名醫別錄》、歷朝諸《本草》,猶以金元兆其變以歸經,明清又溯源兼而達變,引入六氣與諸藥象解釋,惟本草之原本為何?

愚以為,論本草藥理之根源,應以動物部位入藥作釋,以其更易理解,所貫之線索,即乾文言之:「子曰: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時珍曰「蓋用為引向,各從其類也」、「借其引導」。

植物與人尚有異,動物五畜則與人皆生有五臟,雖天地稟氣各異,氣有多寡,惟五臟五氣則近矣。故金匱曰「食肝又能補肝」、神農本草經已有藉動物身體部位治人身相應部位病患。若問鹿茸仍頭上之角,則人無角,何以知其同類相從?答曰:茸乃頭頂上生,知本乎天者,乘陽氣親上也,於人身亦引至巔頂也。至《名醫別錄》採動物五臟入藥,以腎入腎,以心入心,以肝入肝,諸例無不同氣相引也,而物各有性,則豬腎與羊腎自然有別,變而通之,鼓之舞之,醫者以此盡神也。本經鰂魚膽主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何不聞內經天年云「膽汁始減,目始不明」?「久服強悍益志氣。」豈不知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剛正果決也。別錄兔頭骨「主治頭眩痛癲疾」,皆清空之穹頂,親上之例。兔肝治目暗,肝開竅於目,目本於肝,而兔者木氣有餘。時珍曰︰「豬肚⋯⋯豬水畜而胃屬土,故方藥用之補虛,以胃治胃也。」古之藥者,以其部位同氣相引,是為引導。迨至金元,以藥物歸經入引使,例皆草藥,一變也。
以今視之,即龜甲亦外骨髂,皆骨之類。又有魚類之無肺,卻是有鰓,主司水中呼吸,不亦肺之類?要之以人身立例,與天地相參,可與動物相應歸類。
若言植物,則花葉枝幹根果子,以天地論之,葉近天也,其氣輕浮,猶清陽之上升。根之扎於地,本乎地者親下。今知根之引水灌上,亦有其例。然植物與人身差異較大,則雖同為根,而差異較大。有紫菀之咳逆上氣,又有防己之除邪利大小便,需隨其性味顏色,生長情性辨之。又以吳鞠通言為佳:「古來著本草者,皆逐論其氣味性情,未嘗總論夫形體之大綱,生長化收藏之運用,茲特補之。蓋蘆主生,幹與枝葉主長,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木也;草則收藏皆在子。凡幹皆升,蘆勝于幹;凡葉皆散,花勝於葉;凡枝皆走絡,鬚勝於枝;凡根皆降,子勝於根;由蘆之升而長而化而收,子則復降而升而化而收矣。此草木各得一太極之理也。」古云參不去蘆令人吐,以其升。

而上所述,金元首家劉完素早已盡透其理,嗚呼時人不識。

是以物各有性以謂物之性有盡也制而用之將使之無盡物之用有窮也變而通之將使之無窮夫惟性無盡用無窮故施於品劑以佐使斯人其功用亦不可一而足也於是有因其性而為用者有因其所勝為制者有氣同則相求者有氣相剋則相制者有氣有餘而補不足者有氣相感則以意使者有質同而性異者有名異而實同者故蛇之性上竄而引藥蟬之性脫而退翳蝱飲血而用以治血鼠善穿而用以治漏所謂因其性而為用者如此弩牙速產以機發而不括也杵糠下噎以杵築下也謂因其用為使者如此萍不沉水可以勝酒獨活不搖風可以治其風所謂因其所勝而為之用制也如此麻木穀而治風豆水穀而治水所謂氣相同則相求者如此牛土畜乳可以止渴疾豕水畜心可以鎮恍惚所謂因其氣相剋則相制也如此熊肉振羸兔肝明視所謂因其氣有餘補不足也如此鯉之治水鶩之利水所謂因其氣相感則以意使者如此蜜本成於蜂蜜溫而蜂寒油本生於蔴蔴溫而油寒茲同質而異性也蘼蕪生於芎藭蓬蔂生於覆盆茲名異而實同者也所以如此之類不可勝舉故天地賦形不離陰陽形色自然皆有法象毛羽之類生於陽而屬於陰鱗介之類生於陰而屬於陽空青法水色青而主肝丹法火色赤而主心雲母法金色白而主肺磁石法水色黑而主腎黃石脂法土色黃而主脾故觸類而長之莫不有自然之理也欲為醫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後可以愈人之疾病不然則如無目夜遊無足登涉動致顛殞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故治病者必明天地之理道陰陽更勝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王注曰不明天地之理又昧陰陽之候則以壽為夭以夭以為壽雖盡上聖救生之道心明經脈藥石之妙猶未免世中之誣斥也明乎醫者幸詳究焉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10 17:27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3-10 17:28 編輯

論編排歷代本草,列明糾正佢正與不正,甚至與現今科學分類互參,可謂甚難,非一人之力能及。

闡釋其理,將古人未透本草之秘,半語之隱,精華盡透,愚願一試。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10 17:33
現錄本草綱目之半語。

「時珍續補三百七十四種。雖曰醫家藥品,其考釋性理,實吾儒格物之學,可裨《爾雅》、《詩疏》之缺。」

本草者,實研究天地萬物之性情氣質,物理研之精,對其氣之所屬,所走,功能治病生剋,則能併入人身之陰陽五行而隨氣所至。
世人實不知,此格物之大學。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10 17:45
「舊本玉、石、水、土混同,諸蟲、鱗、介不別,或蟲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各列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為萬物之先,土為萬物母也。次之以金、石,從土也。
        次之以草、穀、菜、果、木,從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從草、木也。次之以蟲、鱗、介、禽、獸,終之以人,從賤至貴也。」

時珍之本草列部,首以水火木金土,即洪範五行之序,又同河圖之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
又有從草穀到果木,自微小至巨大,從動物之蟲鱗至禽獸,最後為人,人乃萬物之貴者。
此天地變化之序,惜愚未有力參透。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10 17:48
《名醫別錄》 李時珍曰︰《神農本草》藥分三品,計三百六十五種,以應周天之數。

此名醫別錄之數,以應周天之數。
古之數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10 17:53
「弘景自序曰︰隱居先生在乎茅山之上,以吐納余暇,游意方技,覽本草藥性,以為盡聖人之心,故撰而論之。舊稱《神農本經》,予以為信然。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八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種以省殺生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之命。」

陶弘景游意方技,覽本草藥性,其撰論盡聖人之心,愚信然。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3-15 12:01
李中梓 雷公炮製藥性解:
金銀箔
味辛,性平有毒。入心肺二經,主安心神,定驚悸,鎮癲狂,除邪熱。
按:金銀之入肺部,固其類也。其性沉重,能制火臟之輕揚,故亦入心經。過服必中其毒,以鷓鴣肉解之。

肺屬金,金銀之箔亦入肺也. 金屬性沉重, 能降心火, 如龍骨, 故能安心神, 定驚悸, 鎮癲狂.
世以金銀箔作食物之裝飾, 此欲於裝飾 而不知藥性.
惟今之金銀箔造之極薄, 亦不知其藥性之輕重尚存多少.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5:07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序:自唐以後,藥性不明,方多自撰,如《千金方》、《外臺秘要》之屬,執藥治病,氣性雖不相背,而變化已鮮沿及。宋元藥品日增,性未研極,師心自用,謬誤相仍。即用本經諸種,其精微妙義,多所遺漏。是以方不成方,藥非其藥,間有效用,亦偶中而非可取。必良由本經之不講故也。

此所謂唐後藥性不明,宋元藥之性未能研極,以致精微變化不能窮盡,乃本草與制方變化之重要段落與謎團。
其得失究竟何在?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5:30
醫方考:君子曰:夫夫也,弱齡譾陋,輕議古人,則昆有罪焉爾。世有覺者,觸目而疵之,從而可否之,吾幸吾之得師也。

能砭之者,當是知其太過不及,此難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5:47
《醫學源流論卷上》
方劑古今論

後世之方,已不知幾億萬矣,此皆不足以名方者。昔者聖人之製方也,推藥理之本原,識藥性之專能,察氣味之從逆,審臟腑之好惡,合君臣之配耦,而又探索病源,推求經絡。其思遠,其義精,味不過三四,而其用變化不窮。聖人之智,真與天地同體,非人之心思所能及也。上古至今,千聖相傳,無敢失墜。至張仲景先生,復申明用法,設為問難,註明主治之症。其傷寒論金匱要略,集千聖之大成,以承先而啟後,萬世不能出其範圍,此謂之古方與《內經》並垂不朽。其前後名家,如倉公、扁鵲、華陀、孫思邈諸人,各有師承,而淵源又與仲景微別,然猶自成一家,但不能與靈素本草一線相傳為宗枝正脈耳。既而積習相仍,每著一書,必自撰方千百。

與靈素本草一線相傳為宗枝正脈,此本也。惟他枝亦當如何取接?
此一線相傳亦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5:51
醫學源流論:
古人製方之義,微妙精詳,不可思議。蓋其審察病情,辨別經絡,參考藥性,斟酌輕重,其於所治之病,不爽毫髮。故不必有奇品異術,而沈痼艱險之疾,投之輒有神效,此漢以前之方也。

按:奇藥有奇用,也有其趣,亦趣其理。惟現今藥物嚴戒,奇藥反不易用,又奇者多罕而貴,亦不通而不利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5:56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7-21 15:57 編輯

《醫學源流論卷上》

古成方劑大小論034

二十年來,時醫誤閱古方,增重分兩,此風日熾,即使對病,元氣不勝藥力,亦必有害,況更  與病相反,害不尤速乎?既不考古,又無師授,無怪乎其動成笑柄也。

按:此謂用藥漸重,欲回復古制用兩,「即使對病,元氣不勝藥力,亦必有害」此句宜深看,藥力助元氣,袪病邪,惟不可勝元氣,否則動人根本。
又,當元氣勝藥氣,藥氣扶元氣,則補益藥乃能化為己用,又補先後天之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5:59
歷代本草所註藥性,較之神農本經所註功用增益數倍,蓋以此也。但其中有當有不當,不若神農本草字字精切耳。
此一也。

蓋古人用藥之法,並不專取其寒熱溫涼補瀉之性也。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其嗜好之偏。其要似與病情之寒熱溫涼補瀉若不相關,而投之反有神效,古方中如此者,不可枚舉。學者必將神農本草,字字求其精義之所在,而參以仲景諸方,則聖人之精理,自能洞曉。而己之立方,亦必有奇思妙想,深入病機,而天下無難治之症也。
此二也。
古方之「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其嗜好之偏。其要似與病情之寒熱溫涼補瀉若不相關,而投之反有神效」,當探求之。


篇名:藥石性同用異論036
出典:《醫學源流論卷上》
內文:一藥有一藥之性情功效,其藥能治某病,古方中用之以治某病,此顯而易見者。然一藥不止一方用之,他方用之亦效何也?蓋藥之功用不止一端,在此方則取其此長,在彼方則取其彼長,真知其功效之實,自能曲中病情而得其力。迨至後世,一藥所治之病愈多,而亦效者,蓋古人尚未盡知之,後人屢試而後知。所以歷代本草所註藥性,較之神農本經所註功用增益數倍,蓋以此也。但其中有當有不當,不若神農本草字字精切耳。又同一熱藥,而附子之熱與乾薑之熱,迥乎不同;同一寒藥,而石膏之寒與黃連之寒,迥乎不同。一或誤用,禍害立至。蓋古人用藥之法,並不專取其寒熱溫涼補瀉之性也。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其嗜好之偏。其要似與病情之寒熱溫涼補瀉若不相關,而投之反有神效,古方中如此者,不可枚舉。學者必將神農本草,字字求其精義之所在,而參以仲景諸方,則聖人之精理,自能洞曉。而己之立方,亦必有奇思妙想,深入病機,而天下無難治之症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6:02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7-21 16:05 編輯

《醫學源流論卷上》
執方治病論041

1.古人用藥立方,先陳列病症,然後云某方主之。若其症少有出入,則有加減之法,附於方後。可知方中之藥,必與所現之症纖悉皆合,無一味虛設,乃用此方,毫無通融也。

古方之藥甚對症,現今多思考病之病機,非不妥,唯於對症一處有所鬆懈。觀本草之言功效也漸趨廣泛,言病機不言治症,此又一也。方證一派,似是沿漢之古學而得此也。本草對症,比起獨言經絡,更能指明此藥之所欲走,所善治。


2.總之欲用古方,必先審病者所患之症,悉與古方前所陳列之症皆合,更檢方中所用之藥,無一不與所現之症相合,然後施用,否則必須加減。無可加減,則另擇一方。

以前背方,往往對於方所言之「症」有所疏懶,今知所列之「症」猶有其重要處。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6:07
《醫學源流論卷上》
湯藥不足盡病論042

蓋服藥之功,入腸胃而氣四達,未嘗不能行於臟腑經絡。若邪在筋骨肌肉之中,則病屬有形,藥之氣味,不能奏功也。故必用針灸等法,即從病之所在,調其血氣,逐其風寒,為實而可據也。

「蓋服藥之功,入腸胃而氣四達。」此藥湯灌腸之未能達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6:19
1. 本草之始,昉於神農,藥止三百六十品。此乃開天之聖人,與天地為一體,實能探造化之精,窮萬物之理,字字精確,非若後人推測而知之者。故對症施治,其應若響。

聖人所著之書,後世本草欲追而難追索

2. 仲景諸方之藥,悉本此書,藥品不多,而神明變化,已無病不治矣。

則神明變化,又不在藥品之多。藥品增廣有其好處,惟不可忘此,亦宜以此驗自身。

3. 迨其後藥味日多,至陶弘景倍之,而為七百二十品。後世日增一日,凡華夷之奇草逸品,試而有效,醫家皆取而用之。
宋人有云:用神農之品無不效,而弘景所增已不甚效。若後世所增之藥,則尤有不足憑者

陶氏之高明尚有不及,況乎後世?

4.故其所治之病益廣,然皆不若神農本草之純正直確。

於此「純正直確」四字不可忽。

5.又有後世所增之奇藥,或出於深山窮谷,或出於殊方異域,前世所未嘗有者,後人用之,往往有奇效。此乃偏方異氣之所鍾,造物之機,久而愈洩,能治古方所不能治之奇病。博物君子,亦宜識之,以廣見聞,此又在本草之外者矣。

此秉乎博采眾方之意,在宗本之餘又善採枝葉。

6. 至張潔古、李東垣輩,以某藥專派入某經,則更穿鑿矣。其詳在治病不必分經絡臟腑篇。故論本草,必以神農為本,而他說則必審擇而從之,必驗之於病而後信。又必考古人方中所曾用者,乃可採取,餘則止可於單方外治之法用之。

東垣潔古之歸經理論,今猶盛之。吾雖信徐靈胎,亦秉吳崑之意不欲輕議古人,二位之盛名亦當有其效驗。吾又以東垣確有驗於難經而他家未能拾得處,先議此猶醫家之權變,此變之善與不善只能以後體會。



-------
《醫學源流論卷上》
本草古今論043

本草之始,昉於神農,藥止三百六十品。此乃開天之聖人,與天地為一體,實能探造化之精,窮萬物之理,字字精確,非若後人推測而知之者。故對症施治,其應若響。仲景諸方之藥,悉本此書,藥品不多,而神明變化,已無病不治矣。迨其後藥味日多,至陶弘景倍之,而為七百二十品。後世日增一日,凡華夷之奇草逸品,試而有效,醫家皆取而用之。代有成書,至明李時珍,增益唐慎微證類本草為綱目,考其異同,辦其真偽,原其生產,集諸家之說,而本草更大備,此藥味由少而多之故也。至其功用,則亦後人試驗而知之。故其所治之病益廣,然皆不若神農本草之純正直確。故宋人有云:用神農之品無不效,而弘景所增已不甚效。若後世所增之藥,則尤有不足憑者,至其詮釋,大半皆視古方用此藥醫某病則增註之。或古方治某病,藥不止一品,而誤以方中此藥為專治此病者有之,更有以己意推測而知者。又或偶愈一病,實非此藥之功,而強著  其效者,種種難信。至張潔古、李東垣輩,以某藥專派入某經,則更穿鑿矣。其詳在治病不必分經絡臟腑篇。故論本草,必以神農為本,而他說則必審擇而從之,必驗之於病而後信。又必考古人方中所曾用者,乃可採取,餘則止可於單方外治之法用之。又有後世所增之奇藥,或出於深山窮谷,或出於殊方異域,前世所未嘗有者,後人用之,往往有奇效。此乃偏方異氣之所鍾,造物之機,久而愈洩,能治古方所不能治之奇病。博物君子,亦宜識之,以廣見聞,此又在本草之外者矣。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6:23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7-21 16:26 編輯

此古本草之信又需驗也。

蓋有數端焉。一則地氣之殊也。⋯⋯一則種類之異也。⋯⋯一則天生與人力之異也。⋯⋯一則名實之訛也。

《醫學源流論卷上》
藥性變遷論044

內文:古方所用之藥,當時效驗顯著,而本草載其功用鑿鑿者,今依方施用,竟有應有不應,其故何哉?蓋有數端焉。一則地氣之殊也。當時初用之始,必有所產之地,此乃其本生之土,故氣厚而力全。以後傳種他方,則地氣移而力薄矣。一則種類之異也。凡物之種類不一,古人所採,必至貴之種,後世相傳,必擇其易於繁衍者而種之,未必皆種之至貴者。物雖非偽,而種則殊矣。一則天生與人力之異也。當時所採,皆生於山谷之中,元氣未洩,故得氣獨厚。今皆  人功種植,既非山谷之真氣,又加灌溉之功,則性平淡而薄劣矣。一則名實之訛也。當時藥不市賣,皆醫者自取而備之。迨其後有不常用之品,後人欲得而用之,尋求採訪,或誤以他物充之,或以別 種代之,又肆中未備,以近似者欺人取利,此藥遂失其真矣。其變 遷之因,實非一端。藥性既殊,即審病極真,處方極當,奈其藥非當時之藥,則效亦不可必矣。今之醫者,惟知定方,其藥則惟病家取之肆中,所以真假莫辨,雖有神醫,不能以假藥治真病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6:27
藥之專長,猶藥善治之症。


《醫學源流論卷上》
藥性專長論045

藥之治病,有可解者,有不可解者。如性熱能治寒,性燥能治濕,芳香則通氣,滋潤則生津,此可解者也。如同一發散也,而桂枝則散太陽之邪,柴胡則散少陽之邪。同一滋陰也,而麥冬則滋肺之陰,生地則滋腎之陰。同一解毒也,而雄黃則解蛇蟲之毒,甘草則解飲食之毒。已有不可盡解者,至如鱉甲之消痞塊,史君子之殺蛔蟲,赤小豆之消膚腫,蕤仁生服不眠、熟服多睡,白鶴花之不腐肉而腐骨,則尤不可解者,此乃藥性之專長,即所謂單方秘方也。然人  止知不可解者之為專長,而不知常用藥之中,亦各有專長之功。後人或不知之而不能用,或日用而忽焉,皆不能盡收藥之功效者也。故醫者當廣集奇方,深明藥理,然後奇症當前,皆有治法,變化不窮。當年神農著本草之時,既不能睹形而即識其性,又不可每藥歷試而知,竟能深識其功能,而所投必效,豈非與造化相為默契,而非後人思慮之所能及者乎。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6:33
蓋司天運氣之說,黃帝不過言天人相應之理如此,其應驗先候於脈。

按:此所忽略者也。

----

《醫學源流論卷下》
司天運氣論053

內文:邪說之外,有欺人之學,有耳食之學。何謂欺人之學?好為高談奇論,以駭人聽聞,或勦襲前人之語,以示淵博。彼亦自知其為全然不解,但量他人亦莫之能深考也,此為欺人之學。何謂耳食之學?或竊聽他人之說,或偶閱先古之書,略記數語,自信為已得其祕,大言不慚,以此動眾,所謂道聽塗說是也。如近人所談司天運氣之類是矣。彼所謂司天運氣者,以為何氣司天,則是年民當何病。假如厥陰司天,風氣主之,則是年之病,皆當作風治。此等議論,所謂耳食也。蓋司天運氣之說,黃帝不過言天人相應之理如此,其應驗先候於脈。凡遇少陰司天,則兩手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則右寸不應,太陰司天,則左寸不應,若在泉則尺脈不應亦如之;若脈不當其位,則病相反者死,此診脈之一法也。至於病則必觀是年歲氣勝與不勝,如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心痛脅滿等症。倘是年風  淫雖勝,而民另生他病,則不得亦指為風淫之病也;若是年風淫不勝,則又不當從風治矣。經又云:相火之下,水氣乘之,水位之下,火氣承之。五氣之勝皆然,此乃亢則害,承乃制之理。即使果勝,亦有相剋者乘之,更與司天之氣相反矣。又云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有勝則復,無勝則否。則歲半以前屬司天,歲半以後又屬在泉,其中又有勝不勝之殊,其病更無定矣。又云:厥陰司天,左少陰,右太陽。謂之左間右間,六氣皆有左右間,每間主六十日,是一歲之中復有六氣循環作主矣。其外又有南政北政之反其位,天符歲會三合之不齊,太過不及之異氣,欲辨明分晰,終年不能盡其蘊。當時聖人,不過言天地之氣運行旋轉如此耳。至於人之得病,則豈能一一與之盡合?一歲之中,不許有一人生他病乎?故《內經》治歲氣勝復,亦不分所以得病之因。總之,則病治病,如風淫於內,則治以辛涼,六氣皆有簡便易守之法。又云:治諸勝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無問其數,以平為期,何等劃一。凡運氣之道,言其深者,聖人有所不能知,及施之實用,則平正通達,人人易曉。但不若今之醫者所云,何氣司天則生何病,正與《內經》圓機活法相背耳。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6:40
清朝運當極隆之會,聖聖相承,大權獨攬,朝綱整肅,惠澤旁流,此陽盛於上之明徵也。又冠飾朱纓,口燔煙草,五行惟火獨旺。故其為病,皆屬盛陽上越之症。

故當有溫病之流行,與溫病學派之出世?

----

《醫學源流論卷下》
病隨國運論056

內文:天地之氣運,數百年一更易,而國家之氣運亦應之。上古無論,即以近代言。如宋之末造,中原失陷,主弱臣弛。張潔古、李東垣輩,立方皆以補中宮,健脾胃,用剛燥扶陽之藥為主,局方亦然。至於明季,主暗臣專,膏澤不下於民。故丹溪以下諸醫,皆以補陰益下為主。至我本朝,運當極隆之會,聖聖相承,大權獨攬,朝綱整肅,惠澤旁流,此陽盛於上之明徵也。又冠飾朱纓,口燔煙草,五行惟火獨旺。故其為病,皆屬盛陽上越之症。數十年前,雲間老醫知此義者,往往專以芩、連、知、柏挽回誤投溫補之人,應手奇效,此實與運氣相符。近人不知此理,非惟不能隨症施治,并執寧過溫熱,毋過寒冷之說。偏於溫熱,又多矯枉過正之論。如中暑一症,或有伏陽在內者,當用大順散、理中湯,此乃千中之一。今則不論何人,凡屬中暑,皆用理中等湯。我目睹七竅皆裂而死者,不可勝數。至於託言袓述東垣用蒼朮等燥藥者,舉國皆然。此等惡習,皆由不知天時國運之理,誤引舊說以害人也。故古人云:不知天地人者,不可以為醫。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6:47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7-21 17:17 編輯

1.兩經治病云,某病取某穴者固多,其餘則指經而不指穴。如靈樞終始篇云:人迎一盛,瀉足少陽,補足太陰。厥病篇云:厥頭痛,或取足陽明太陰,或取手少陽足少陰;耳聾取手陽明;嗌乾取足少陰,皆不言某穴,其中又有瀉子補母等義。今則每病指定幾穴,此二失也。

2.兩經論治井營輸經合最重,冬刺井,春刺營,夏刺輸,長夏刺經,秋刺合,「凡只言某經而不言某穴者,大都皆指井營五者為言。」今則皆不講矣

按:只言取經,不言某穴,是因為取其經,至於井滎輸經合則按時?或按子母補瀉而決?

3.《內經》云:吸則  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
吸則納針,無令氣忤。又吸則轉針。皆因吸氣,則納外來之清氣也。醫者用針,亦有外來之氣,故而併吸氣時施,則皆外來而不忤於內。

4. 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為瀉。
呼則自身之大氣亦有所瀉。針出則針處之氣亦有所瀉,大氣者為大,與大者併瀉,則瀉有度矣。

5.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為補。
吸納清氣時引針,全身氣機向內,針處之氣不得出。推闔其門,無門可出矣,故神氣存,大氣留止。

6. 靜以久留,無令邪佈
等待邪氣至,不作手法以免邪氣因手法而出入散離?

7.納針之後,必候其氣。刺實者,陰氣隆至乃去針;刺虛者,陽氣隆至乃出針。氣不至無問其數,氣至即去之勿復針。《難經》云:先以左手壓按所針之處,彈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來如動脈之狀,順而刺之,得氣因而推內之,是謂補;動而伸之,是謂瀉。今則時時轉動,俟針下寬轉,而後出針,不問氣之至與不至,此五失也。

候其氣?

8.凡針之深淺隨時不同,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肌肉,冬氣在筋骨。故春夏刺淺,秋冬刺深,反此有害。今則不論四時,分寸各有定數,此六失也。
現適長夏,入針宜淺,以在皮膚?

9.古人刺法,取血甚多,靈樞血絡論言之最詳。而頭痛腰痛,尤必大瀉其血。凡血絡有邪者,必盡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令變色,見赤血而止,否則病不  除而反有害。今人則偶爾見血病者,醫者已惶恐失據,病何由除?此八失也。

吾不擅者

----

《醫學源流論卷下》
針灸失傳論057
內文:靈素兩經,其詳論藏府經穴疾病等說。為針法言者,十之七八;為方藥言者,十之二三。上古之重針法如此,然針道難而方藥易,病者亦樂於服藥而苦於針,所以後世方藥盛行,而針法不講。今之為針者,其顯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與焉。兩經所言十二經之出入起止淺深左右,交錯不齊,其穴隨經上下,亦參差無定。今人祇執  同身寸依左右一直豎量,並不依經曲折,則經非經而穴非穴,此一失也。兩經治病云,某病取某穴者固多,其餘則指經而不指穴。如靈樞終始篇云:人迎一盛,瀉足少陽,補足太陰。厥病篇云:厥頭痛,或取足陽明太陰,或取手少陽足少陰;耳聾取手陽明;嗌乾取足少陰,皆不言某穴,其中又有瀉子補母等義。今則每病指定幾穴,此二失也。兩經論治井營輸經合最重,冬刺井,春刺營,夏刺輸,長夏刺經,秋刺合,凡只言某經而不言某穴者,大都皆指井營五者為言。今則皆不講矣,此三失也。補瀉之法,《內經》云:吸則  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為瀉。呼盡內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為補。又必迎其經氣,疾內而徐出,不按其痏為瀉,隨其經氣,徐內而疾出,即按其痏為補,其法多端。今則轉針之時,以大指推出為瀉,搓入為補,此四失也。納針之後,必候其氣。刺實者,陰氣隆至乃去針;刺虛者,陽氣隆至乃出針。氣不至無問其數,氣至即去之勿復針。《難經》云:先以左手壓按所針之處,彈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來如動脈之狀,順而刺之,得氣因而推內之,是謂補;動而伸之,是謂瀉。今則時時轉動,俟針下寬轉,而後出針,不問氣之至與不至,此五失也。凡針之深淺隨時不同,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肌肉,冬氣在筋骨。故春夏刺淺,秋冬刺深,反此有害。今則不論四時,分寸各有定數,此六失也。古之用針,凡瘧疾傷寒寒熱咳嗽,一切藏府七竅等病,無所不治。今則  止治經脈形體痿痺屈伸等病而已,此七失也。古人刺法,取血甚多,靈樞血絡論言之最詳。而頭痛腰痛,尤必大瀉其血。凡血絡有邪者,必盡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令變色,見赤血而止,否則病不  除而反有害。今人則偶爾見血病者,醫者已惶恐失據,病何由除?此八失也。《內經》刺法有九變十二節。九變者:輸刺、遠道刺、經刺、絡刺、分刺、大瀉刺、毛刺、巨刺、焠刺。十二節者:偶刺、報刺、恢刺、齊刺、揚刺、直針刺、輸刺、短刺、浮刺、陰刺、傍刺、贊刺。以上二十一法視病所宜,不可更易。一法不備,則一病不愈。今則祇直刺一法,此九失也。古之針制有九:鑱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大針,亦隨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則病不應。今則大者如員針,小者如毫針而已,豈能治痼疾暴氣?此十失也。其大端之失已如此,而其尤要者,更在神志專一,手法精嚴。經云: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刺之無殆。又云: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又云:伏如橫弩,起如發機。其專精敏妙如此。今之醫者,隨手下針,漫不經意,即使針法如古,志不凝而機不達,猶恐無效,況乎全與古法相背乎!其外更有先後之序,迎隨之異,貴賤之殊,勞逸之分,肥瘦之度,多少之數,更僕難窮。果能潛心體察,以合聖度,必有神功。其如人之畏難就易,盡違古法,所以世之視針甚輕,而其術亦不甚行也。若灸之一法,則較之針所治之病,不過十之一二。知針之理,則灸又易易耳。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6:59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7-21 17:12 編輯

窦汉卿《针经指南》中"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及《针灸大成》中"左转从阳,能行诸阳;右转从阴,能行诸阴"为捻转补泻奠定了基础。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反复施行捻转手法,拇指向前捻转时用力重(左转),指力下沉,拇指向后还原时用力轻,为补法。

徐靈胎曰:今則轉針之時,以大指推出為瀉,搓入為補,此四失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8:08
「陰氣有餘則上溉,陽氣有餘則下固」

陽氣欲上,陰氣欲下,此自然之理,但貴陽能下固,陰能上溉。
即地天泰卦,水火既濟卦。


《醫學源流論卷上》
陰陽升降論004

人身象天地。天之陽藏於地之中者,謂之元陽。元陽之外護者,謂之浮陽,浮陽則與時升降。若人之陽氣,則藏於腎中,而四布於周身,惟元陽則固守於中而不離其位。故太極圖中心白圈,即元陽也,始終不動,其分陰分陽,皆在白圈之外。故發汗之藥,皆鼓動其浮陽,出於營衛之中,以洩其氣耳。若元陽一動,則元氣漓矣。是以發汗太甚,動其元陽,即有亡陽之患。病深之人發喘呃逆,即有陽越之虞,其危皆在煩刻,必用參附及重鎮之藥以墜安之。所以治元氣虛弱之人,用升提發散之藥,最防陽氣散越,此第一關也。至於陰氣則不患其升,而患其竭,竭則精液不布,乾枯燥烈,廉泉玉英,毫無滋潤,舌燥唇焦,皮膚粗槁。所謂天氣不降,地氣不升,孤陽無附,害不旋踵。《內經》云:「陰精所奉其人壽」故陰氣有餘則上溉,陽氣有餘則下固,其人無病,病亦易愈,反此則危。故醫人者,慎毋發其陽而竭其陰也。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7-21 18:12
天之陽者,在外為太陽,在地中為地心?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8 14:58
逛m+, 有一展品,名五枝針的時鐘,品中有沙甸魚,蝴蝶,甲蟲,會飛,爬行的,水裡游的。

仲景有一條方,名大黃蟅蟲丸,方中有虻蟲,蟅蟲,水蛭,也是海陸空。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合飛爬搜剔之攻以除去瘀血,此聖人立意之所欲救人。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8 15:03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9-8 15:16 編輯

m+ 後感,最美的展品,在窗外的陽光海滂。

而當中的展品,不少陰鬱沉沉,或囈語綿綿,或虛浮無根,或展露心底欲望,皆陰氣之意象。
真刺激人欲反辯之。
批曰:陰鬱。
又曰:履霜,堅冰至,上世紀之藝術意象,觀此花費之浩大,實非一日之寒也。
雖亦狂言,亦不可不乘意氣發之。

作者: 任人    時間: 2022-9-11 18:50
本草乘雅自序:又明年乙酉五月,會有兵變,挈家而逃,流離萬狀,諸楚備嘗。沿至丙戌之十月,始得生還,而家徒四壁,則板帙之零落殆盡可知已。

古人寫書誠不易也。




歡迎光臨 ThinkingBeing (http://thinkingbei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