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65562|回復: 32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醫隨筆

[複製鏈接]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
發表於 2020-2-2 22:3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讀中醫要看經典,有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
為什麼要讀經典?因為聖人之理經久不變。至於各種醫論述記注解,各有精采,隨所衍文是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6

帖子

380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80
推薦
發表於 2020-8-9 15:30:13 | 只看該作者
普善堂玄法子徐忠山問曰:「祖竅果在何處?求師指明。」
千峰老人答曰:「二目之中心內即足祖竅,老子曰『玄牝之門,』是為守中抱一。內里有顆黍米珠;為人身天地之正中,藏元始祖氣之竅也。是知竅而不知妙,妙者,性光也,就是這個○而已。儒謂之『仁』;『仁』;《易》曰『無極』;釋謂之『珠』;亦曰『圓明』;道謂之『丹』;亦曰『靈光』;皆指先天真一之氣。知此一竅,則金丹大道之能事盡矣,所謂『得其一,萬事畢』是也。
是以用功之時,兩眼歸中守--,養於祖竅之內,勿勤勿怠,謂之安神祖竅、為煉性之所,立命之根。
昔我師了然曰:『不煉祖竅,則真息不住,而神化無基,藥物不全,而金丹亦不結。』蓋此竅為總持之門,萬法之都,無內無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無心求。以有心守之,則著相;以無心求之,則落空。
然則如何煉之而後可?曰:『垂簾明心守祖竅,見著性光是功夫。閉口藏舌頂上齶,五行之中神氣凝。』吾之念正,則天地之心亦正;吾之神清,則太極之理自明。倘能一念不起,久久澄清,虛極靜篤之時,則虛室生白,金機飛電,複見天地之心,而自明矣。」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324#
 樓主| 發表於 前天 23:54 | 只看該作者
「西方煞傷成物,辛所以煞傷之也」,辛辣之味有煞傷。西方帶有少許傷害的意思。
北方鹹而堅?與鹹軟堅有區別。
可能醫與儒,總需在此劃出分界線。

白虎通德論:「水味所以鹹何?是其性也。所以北方鹹者,萬物鹹與,所以堅之也,猶五味得鹹乃堅也。木味所以酸何?東方,萬物之生也,酸者以達生也,猶五味得酸乃達也。火味所以苦何?南方主長養,苦者所以長養也,猶五味須苦可以養也。金味所以辛何?西方煞傷成物,辛所以煞傷之也,猶五味得辛乃委煞也。土味所以甘何?中央者,中和也,故甘,猶五味以甘為主也。《尚書》曰:「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北方其臭朽者何?,北方水,萬物所幽藏也,又水者受垢濁,故臭腐朽也。東方者木也,萬物新出地中,故其臭膻。南方者水也,盛陽承動,故其臭焦。西方者金也,萬物成熟,始復諾,故其臭腥。中央土也,主養,故其臭香也。《月令》曰:「東方其臭膻,南方其臭焦,中央其臭香,西方其臭腥,北方其臭朽。」所以名之為東方者,動方也,萬物始動生也。南方者,任養之方,萬物懷任也。西方者,遷方也,萬物遷落也。北方者,伏方也,萬物伏藏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323#
 樓主| 發表於 2024-3-15 23:11:16 | 只看該作者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鹼與酸相對,鹼能中和酸,能減酸,故傷肝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322#
 樓主| 發表於 2024-3-13 11:01: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3-13 11:05 編輯

談談內經的心。

太陰之人,貪而不仁。貪心。

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見人有亡,常若有得,好傷好害,見人有榮,乃反慍怒,心疾而無恩。有點像做賊的,性好傷害。

其為人也,貪于取與,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也。還是貪心。

有些人貪心,有些人較殘忍,這是人性的一部分,而內經詳述其氣血與針法,以治其病,扶其生,這便是內經聖人傳下,歷代不衰的心意。

黃帝曰:「窘乎哉!聖人之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釐,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321#
 樓主| 發表於 2024-3-13 10:02: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3-13 10:11 編輯

丹參飲和 瓜蔞薤白白酒湯有點特別。

薤白配白酒,氣濃濁以通破。

丹參飲則用檀香芳香辟穢。備要謂去邪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320#
 樓主| 發表於 2024-2-29 20:12:36 | 只看該作者
在看國史大綱時,一個小故事一直在腦海中,劉元成言:「哲宗嘗因春日折一枝柳,程頤為說書,遽起諫曰:‘方今萬物生榮,不可無故摧折。’」

所不解的是,為什麼儒家會談春天?現代的中哲講課基本很少這樣談,倒是黃帝而內經有所談及。

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另一部會談四時的是禮記月令。

去年跟好友聊天,談及百家的問題,莊子的天下篇,什麼是古人的大體,如何調和百家?結論是自然,大自然,四季。

這在月令也是明顯的,順從四時,農作做的好,才是養民的根本。(如井卦)

人的身體的氣血運動也跟隨著大自然的四時而變化,違逆了會生病,不是我們想這樣就這樣,有時有代價的。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沈。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除了耕作,人,動物也在跟從四季的變化生活,所以內經言萬物,月令有物候。

月令那時是周朝,天子百官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是遵從四季的規矩,如春三月是木氣,立春天子三去東郊迎春,做順應春氣的事,賞賜忠良(孔穎達:故《尚書》云:「顯忠遂良。」)。春天是木初生時,以護養生機,不要伐木;巢穴有鳥蛋幼雛,不要殺害。

「先立春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齊。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還反,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

「是月也... 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

仲春也有「安萌芽,養幼少,存諸孤...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獄訟。」

季春更有「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泄,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開府庫,出幣帛,周天下。勉諸侯,聘名士,禮賢者。」

固護生機,自然與興兵戰事相矛盾,所以春天不宜兵戎之事,因為要尊重、順從天地萬物的春生之氣。

「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

兵戎,賞賜,這些都是古代大官的事,與我們何干?我們現在又少耕作。但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我們的身體,五臟其實通於四季,身體健康也息息相關。

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披髮,不綁頭髮,就是穿寬鬆衣物,不要束縛身體,使動作寛鬆而和緩,讓內心志意順從生氣,春天的生的精神。而月令中的安萌芽,養幼少,存諸孤,便是生;母覆巢、母殺孩蟲,便是勿殺。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便是予,行慶施惠便是賞。勿奪勿罰,因為天時不對,不是沒有罰,那是秋天肅殺的事。

古代的禮是包含日常生活規律,所以月令跟隨四時,生活,作息,所做的事,祭祀也要隨四時變化。我認為黄帝內經在大醫所做的,是參考,濃縮禮記月令的事,四時的精要,因應時代變遷,提煉出當中的精神,變化而成平民百姓,乃至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事,去養生,順從四季,來使五臟調和,身體健康。

這便是從禮開始蛻變出養生的文化。

這是四季的哲學,包羅宇宙人生觀,都在四時流轉中,這就是自然。這比老子所講的自然形而下一點,卻能承接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萬物在陰陽四時五行中生榮,元亨利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319#
 樓主| 發表於 2024-2-25 18:32:07 | 只看該作者
最近覺得,有時人說話,偶爾像有某個音出了來。有時人的表現怪起來,好像這個音也跟著走調,這種怪起來包括言語上,態度上,做事上,要調一調音,但人的調音方法,有時是要透過聊天對話來去撥弄這個弦,讓這個音回復正常。
因而開始少許明白,為什麼靈樞陰陽二十五人在土型人,要用左宮來表達,大概土型人也有不同的土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318#
 樓主| 發表於 2024-2-21 22:42: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2-21 22:44 編輯

黃耆

《日華子本草》:惡白鮮皮。

《藥性賦》:味甘,氣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溫分肉而實腠理,益元氣而補三焦,內托陰證之瘡瘍,外固表虛之盜汗。

《神農本草經》:味甘,微溫。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兒百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317#
 樓主| 發表於 2024-2-21 22:28:03 | 只看該作者
新汲水

惡壽夭,亦相關涉。金石草木,尚隨水土之性,而況萬物之靈者乎。貪淫有泉,仙壽有井,載在往牒,必不我欺。《淮南子》云︰土地各以類生人。是故山氣多男,澤氣多女,水氣多,風氣多聾,林氣多癃,木氣多傴,岸下氣多,石氣多力,險阻氣多癭,暑氣多夭,寒氣多壽,穀氣多痺,丘氣多狂,廣氣多仁,陵氣多貪。堅土人剛,弱土人脆,壚土人大,沙土人細,息土人美,耗土人丑,輕土多利,重土多遲。清水音小,濁水音大,湍水人輕,遲水人重。皆應其類也。又《河圖括地象》云︰九州殊題,水泉剛柔各異。青州角征會,其氣輕,人聲急,其泉酸以苦。梁州商征接,其氣剛勇,人聲塞,其泉苦以辛。兗豫宮征會,其氣平靜,人聲端,其泉甘以苦。雍冀商羽合,其氣快烈,人聲捷,其泉咸以辛。觀此二說,則人賴水土以養生,可不慎所擇乎。
9         時珍曰︰按《後漢書》云︰有婦人病經年,世謂寒熱注病。十一月,華佗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冷水灌,雲當至百。始灌七十,冷顫欲死,灌者懼欲止,佗不許。灌至八十,熱氣乃蒸出,囂囂然高二、三尺。滿百灌,乃使燃火溫床,濃覆而臥,良久冷汗出,以粉撲之而愈。
10         又《南史》云︰將軍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許劑,更患冷疾,夏月常複衣。徐嗣伯診之,曰︰乃伏熱也,須以水發之,非冬月不可。十一月冰雪大盛時,令伯玉解衣坐石上,取新汲冷水,從頭澆之,盡二十斛,口噤氣絕。家人啼哭請止,嗣伯執撾KT 者。又盡水百斛,伯玉始能動,背上彭彭有氣。俄而起坐,雲熱不可忍,乞冷凍飲料。嗣伯以水一升飲之,疾遂愈。自爾常發熱,冬月猶單衫,體更肥壯。時珍竊謂二人所病,皆伏火之証,《素問》所謂諸噤鼓栗,皆屬於火也。治法火郁則發之,而二子乃於冬月平旦澆以冷水者,冬至後陽氣在內也,平旦亦陽氣方盛時也,折之以寒,使熱氣郁遏至極,激發而汗解,乃物不極不反,是亦發之之意。
11         《素問》所謂逆者正治,從者反治,逆而從之,從而逆之,疏通道路,令氣調和者也。春月則陽氣已泄,夏秋則陰氣在內,故必於十一月至後,乃可行之。二子之醫,可謂神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316#
 樓主| 發表於 2024-2-21 15:36: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2-21 16:54 編輯

玉屏風散三藥皆有治風, 黃耆防風皆治大風.

黃耆
【內容】
【性味】

甘、微溫,無毒。

【功效】

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兒百病。炮製:生用、鹽水炒、酒炒、蜜炙、白水炒。

【集注】

陳修園曰:

黃耆氣微溫,稟少陽之氣入膽與三焦。味甘無毒,稟太陰之味入肺與脾。
其主癰疽者,甘能解毒也。久敗之瘡,肌肉皮毛潰瀾,必膿多而痛甚。黃耆入脾而主肌肉,入肺而主皮毛也。
大風者,殺人之邪風也。黃耆入膽而助中正之氣,俾(音必)神明不為風邪亂。入三焦而助決瀆之用,俾竅道不為風所壅。入脾而救受剋之傷。入肺而制風木之動,所以主之。
癩疾又名『大麻風』,即風毒之甚也。


防風
【內容】
【性味】

甘、溫,無毒。

【功效】

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痛。久服輕身。

【集注】

陳修園曰:

防風氣溫,稟天春木之氣而入肝。味甘無毒,得地中土之味而入脾。
主大風三字提綱,詳於巴戟天註,不贅。
風傷陽位,則頭痛而眩。風傷皮毛,則為惡風之風邪。風害空竅,則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者,經絡之風也。骨節疼痛者,關節之風也。身重者,疾風而不能蹻捷也。防風之甘溫發散,可以統主之。
然溫屬春和之氣,入肝而治風;尤妙在甘以入脾,培土以和木氣,其用獨神。


白朮
【內容】
【性味】

甘、溫,無毒。

【功效】

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品類:仲景有赤朮,即蒼朮也。功用略同,偏長於消導。汗多者大忌之。

【集注】

陳修園曰:

此為脾之正藥。
其曰:風寒濕痹者,以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也。
三氣雜至,以濕氣為主。死肌者,濕浸肌肉也。痙者,濕流關節也。疸者,濕鬱而為熱,熱則發黃也。濕與熱交蒸,則自汗而發熱也。脾受濕則失其健運之常,斯食不能消也。白朮功在除濕,所以主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3
315#
 樓主| 發表於 2024-1-26 23:06:48 | 只看該作者
大學有云:「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災)必逮夫身。」

少陰之人若見人有榮,乃反慍恕,需小心這一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5-2 09:42 , Processed in 0.0629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