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任人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醫隨筆

[複製鏈接]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16#
 樓主| 發表於 2023-12-22 12:32:59 | 只看該作者
三伏天灸,是取庚日,按照天干,每十日一次庚日,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五個庚日是末伏,有點天陽下降的意味。

民諺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但三九天灸?三九是數九,原來數九也有幾個方法,有些就是數九日與干支無關,有一個逢壬數九,還是跟壬日天干。一般是數九日的。問題是,天九?
診要經終論: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
坤文言:天地閉,腎人隱。
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

天氣不降,地氣閉藏,天何以灸?至少這種灸貼不應說是天灸。



民间的“数九”方法

一、冬至当天数九

如今的日历上一般都是从冬至当天就开始数九,因为冬至时,太阳运行到最南边并开始北返,冬至之后,黑夜开始逐渐变短,白昼开始变长,太阳照射大地的时间也在逐渐加长,阳气也在逐渐增强,所以“冬至一阳生”。

初生的阳气被寒气笼罩,是很虚弱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增强过程。在数字之中,九为至阳之数,所以人们用数九的方法来计算冬季的寒冷,从一九到九九,代表着阳气不断增强的过程。在《荆楚岁时记》中说:“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二、冬至第二天数九

农历有大月和小月之分,由于月亮每次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间为二十九天半,半天不能算作一天,只能往下个月累加,所以阴历的小月为二十九天,大月为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为354天,就是阴历的平年,闰年有十三个月。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冬至所在的那个月如果是小月,就从冬至当天开始数九,如果是大月,就从冬至后第二天开始数九。



三、冬至逢壬数九

意思就是从冬至过后,第一个壬日开始数九,壬是阳天干,与阳地支相配之后,就形成了:壬子、壬寅、壬申、壬辰、壬戌、壬午六个组合。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数一九,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就九尽桃花开了。



三种“数九”的方法,到底哪一种方法正确呢?

很明显,三种方法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历法得来的,第一种是根据节气数九的,第二种是根据农历得来的,第三种是根据干支历得来的。而干支历又是根据节气来划分的,比如子月,就是从大雪节气到小寒之间,因此第二种可以排除了。

那么从冬至当天开始数九,属于比较简单好记的方法,然而冬至是太阴生少阳,阳气初生的开始,从冬至当天开始“数九”,是数着阳气增强的过程,也就是可以把一九、二九、三九看成一阳、二阳、三阳等,九九八十一天,双阳相逢,春暖花开,代表阳气。

正因为“冬至一阳生”,所以从冬至当天开始数阳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代表着阳气增强的过程,是对春天的一种期盼。因此从冬至当天开始数九,是数着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



冬至逢壬数九

从冬至当天数九,是数着阳气增强的过程。而冬至逢壬数九,则是计算寒冷天气的,两种方法的用途不一样。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一个是计算炎热天气的开始,一个是计算寒冷天气的开始。

夏季属火,代表炎热,秋季属金,相对于夏季来说,秋金就是凉爽的秋风,也就是庚金。由于夏季是火最旺的季节,过了夏至之后,虽然太阳开始南行,但地面的积热越来越多,庚金遇到强火就会被熔化,强火熔金,因此金气要伏藏。



所以金气伏藏之日就是炎热的开始,“夏至三庚入伏”其实是“夏至三庚为伏”,曾是一个节日,后来就演化成了入伏的开始,代表炎热天气的开始。同样冬季属水,冬水代表冬季的寒冷,在天干之中,壬水为阳,代表最强的天干之水。

冬季的水越旺,则寒气越强,天气就越寒冷。所以“冬至逢壬数九”代表着寒冷天气的开始。“冬至数九”和“逢壬数九”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数阳气的,一个是计算寒气的。也就是计算寒冷天气的。

由于以前人生活条件比较差,冬季无暖气,人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掰着手指头数着寒冷的天数,心想着春天怎么还不来?所以“冬至数九”只是人们对春季的一种期盼,而“逢壬数九”与“三庚入伏”一样,是反映气候变化规律的,是判断冬季的寒冷天气的。



所以“冬至数九”在民间流传广泛,是普通老百姓期待温暖天气早日到来的一种愿望,而“逢壬数九”主要用于计算冬季的寒冷天气,从冬至后第一个壬日开始进入寒冬,三九四九最冷,其实就是“逢壬数九”的三九和四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15#
 樓主| 發表於 2023-12-20 19:27:11 | 只看該作者
景岳有一陰煎, 二陰煎, 三陰煎, 四陰煎, 五陰煎, 實是對應河圖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一陰煎八:此治水虧火勝之劑,故曰一陰。凡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虛火發熱,及陰虛動血等證,或瘧疾傷寒屢散之後,取汗既多,脈虛氣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此以汗多傷陰,水虧而然也,皆宜用此加減主之。
一陰煎: 凡中風血不養筋,及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能止,是皆少陽,厥陰陰虛少血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陰煎
二陰煎十: 此治心經有熱,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陰。凡驚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瘍疹煩熱失血等證,宜此主之。
三陰煎十一: 此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病,故曰三陰。
四陰煎十二: 此保肺清金之劑,故曰四陰。治陰虛勞損,相火熾盛,津枯煩渴,欬嗽吐衂多熱等證。
五陰煎十三: 凡真陰虧損,脾虛失血等證,或見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陰。

一陰煎八
此治水虧火勝之劑,故曰一陰。凡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虛火發熱,及陰虛動血等證,或瘧疾傷寒屢散之後,取汗既多,脈虛氣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此以汗多傷陰,水虧而然也,皆宜用此加減主之。生地,二錢。熟地,三、五錢。芍藥,二錢。麥冬,二錢。甘草,一錢。牛膝,一錢半。丹參,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火盛躁煩者,入真龜膠二、三錢化服。如氣虛者,間用人參一、二錢。如心虛不眠多汗者,加棗仁,當歸各一、二錢。如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十粒。或加山藥,山茱萸。如見微火者,加女貞子一、二錢。如虛火上浮,或吐血,或衂血不止者,加澤瀉一、二錢,茜根二錢,或加川續斷,一二錢以澀之亦妙。

加減一陰煎九
治證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生地,芍藥,麥冬,各二錢。熟地,三、五錢。炙甘草,五、七分。知母,地骨皮,各一錢。水二鍾,煎服。如躁煩熱甚便結者,加石膏二、三錢。如小水熱澀者,加梔子一、二錢。如火浮於上者,加澤瀉一、二錢,或黃芩一錢。如血燥血少者,加當歸一、二錢。

二陰煎十
【內容】
此治心經有熱,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陰。凡驚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瘍疹煩熱失血等證,宜此主之。生地,二、三錢。麥冬,二、三錢。棗仁,二錢。生甘草,一錢。玄參,一錢半。黃連,或一、二錢。茯苓,一錢半。木通,一錢半。水二鍾,加燈草二十根,或竹葉亦可,煎七分。食遠服。如痰勝熱甚者,加九制膽星一錢,或天花粉一錢五分。

三陰煎十一
【內容】
此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病,故曰三陰。凡中風血不養筋,及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能止,是皆少陽,厥陰陰虛少血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陰煎;無火者,宜此主之。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炙甘草,一錢。芍藥,酒炒,二錢。棗仁,二錢。人參,隨宜。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嘔惡者,加生薑三、五片。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氣虛者,加黃耆一、二錢。小腹隱痛,加枹杞二、三錢。如有脹悶,加陳皮一錢。如腰膝筋骨無力,加杜仲,牛膝。

四陰煎十二
【內容】
此保肺清金之劑,故曰四陰。治陰虛勞損,相火熾盛,津枯煩渴,欬嗽吐衂多熱等證。生地,二、三錢。麥冬,二錢。白芍藥,二錢。百合,二錢。沙參,二錢。生甘草,一錢。茯苓,一錢半。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夜熱盜汗,加地骨皮一、二錢。如痰多氣盛,加貝母二、三錢,阿膠一、二錢,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而乾燥喘嗽者,加熟地三、五錢。如多汗不眠,神魂不寧,加棗仁二錢。如多汗兼渴,加北五味十四粒。如熱甚者,加黃檗一、二錢,鹽水炒用,或玄參亦可,但分上下用之。如血燥經遲,枯澀不至者,加牛膝二錢。如血熱吐衂,加茜根二錢。如多火便燥,或肺乾欬咯者,加天門冬二錢,或加童便亦可。如火載血上者,去甘草,加炒梔子一、二錢。

五陰煎十三
【內容】
凡真陰虧損,脾虛失血等證,或見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陰。忌用潤滑,宜此主之。熟地,五、七錢,或一兩。山藥,炒,二錢。扁豆,炒,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茯苓,一錢半。芍藥,炒黃,二錢。五味子,廿粒。人參,隨宜用。白朮,炒,一、二錢。水二鍾,加蓮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14#
 樓主| 發表於 2023-12-3 22:50:37 | 只看該作者
《淮南子.天文訓》:「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

1.天先成而地後定,此義在醫道還元亦有,與陰陽應象大論重疊。

2.若天比精神情緒,地比形體,天氣易改變,地氣則需飲食或鍛鍊而生成有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13#
 樓主| 發表於 2023-12-3 20:12:08 | 只看該作者
為什麼我不喜歡九種體質?因為這種說法,完全將靈樞通天、陰陽二十五人置若罔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12#
 樓主| 發表於 2023-12-3 20:08:42 | 只看該作者
五行是在地面上觀察的,恐怕在高空五百米未必有五行可言。六氣,風寒暑濕燥火,也要吹到地面上,才能出現變化,大地承受天氣而萬物變化出焉。

在人身,則五臟對應五行,那六氣呢?對應連絡臟腑的十二經脈?至少從五運六氣,比如厥陰風木,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可能要把五運六氣前,五運六氣出現後當作兩個系統,來思考人副天數,才更容易想清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11#
 樓主| 發表於 2023-12-3 19:59: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3-15 23:23 編輯

究竟較陰的人,是言其寒濕氣偏重?言其整體之氣偏冷?或者是其氣以陰為主(寒、濕),而鎮守陰氣的陽氣要長期收藏在裡面?抑或其氣血,經絡虛實狀態也能反映出來?

同理,偏陽的人,一般外在可從做運動,肌肉發達,性情較開朗來辨認,會否身中的氣也是以陽為主,或偏陽(風,暑,燥,火)?
會否有陰氣,或陰血不足的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10#
 樓主| 發表於 2023-12-3 19:55:59 | 只看該作者
僅言陽氣

少陽是陽氣初升,太陽是陽氣升極而浮,少陰是陽氣始降,陽氣降一分,便冷一分,陰寒多一分,太陰是陽氣降極而沉於地下,地面上始冷?

故春天是陽氣初升而萬物萌芽,夏天是陽氣盛極而萬物繁盛,秋天是陽氣漸降而萬物收斂,冬天是天地間陽氣閉藏而地上的萬物亦收藏冬眠。
春夏秋冬的陰陽變化,是由太陽公轉所引起的,冬至為日照最短,地面接收到來自太陽的陽氣最少,是為天氣不降,地面的陽氣藏於地下而不露面,是謂地氣不升,故天地閉塞。可否這樣解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09#
 樓主| 發表於 2023-11-19 23:45:53 | 只看該作者
大戴禮記易本命的五土之民,又與周禮地官的五地之物,內經異法方宜論的五方之民相互進退。現在不同國家旅行方便,可能去旅行可以留意一下不同地方人民的特色。記得在大阪入巿中心的地鐵路上,為什麼大阪人的面色黃而帶點黑?心想,會否是每餐多吃漬物所致?

易本命:「是故堅土之人肥,虛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醜。」

周禮地官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阜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動物宜羽物,其植物宜核物,其民專而長。四曰墳衍,其動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莢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動物宜祼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庳。」

乾隆御製三禮義疏序曰:「三禮之傳遠矣......掇捨拾灰燼之餘,傳先王制作之舊,得什一於千百,好古者所為鄭重而愛惜也。......夫禮之所為本於天殽(相雜錯)於地,達之人倫日用,行於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斯須不可去者。天不變道亦不變,此其本也。其制度品節服物采章,隨時損益,履變以適其宜者。禮之文也,三代去今數千年矣修其教,而教明循其道,而道行,謂三代至今存可也,何則其本得也。若其用之朝廷邦國名物器數之具周旋進退之儀。雖先王處此必將變通以適其宜,而不泥於其迹。
故言禮者,惟求其修道設教之由,以得夫禮之意而已。
顧其教之不冺,道之所由傳,未嘗不賴於經好學深思之士讀其書,有惜不能俯仰揖讓於其間者,先王制作之精意尚可想見於抱殘守闕之餘則經傳之為功也。......敘論以其端俾隆禮者有所考云。」

乾卦其中一種天行、剛健,在於窮處能轉出生機,使亨通,通乃久,即利者義所考和,貞者各得其正而固,利貞之所出是也。

內經大醫對於禮之轉變,亦不出乎此一得禮之意,觀朝代禮之進退損益而深思,稟「雖先王處此必將變通以適其宜,而不泥其迹」之心,效乾之四德,修道設教,畀民得以養其生。

今之世代又大變,觀所穿著之衣服,所居住之環境,所飲食之食物,又不得不變而通之,方能找出那一片生機。

又按,按乾隆之意,禮即天地交泰之於人倫社會之文理。不知此意是否乾隆首創?

再按:荀子禮論謂「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倒不如直言禮論中後段之「禮有三本」,及禮之「四時以序」。以此言禮之緣起,編於禮論之首,荀子之心思可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08#
 樓主| 發表於 2023-11-18 18:56:42 | 只看該作者
陰陽應象大論所講的「審其陰陽,以別柔剛」,柔剛是繫辭傳講的「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07#
 樓主| 發表於 2023-11-18 14:43: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1-18 14:58 編輯

大戴禮記之易本命,與內經、本草諸經、小戴禮記月令相輝映。後之淮南子天文訓亦有所繼承發揮。

帝王好壞巢破卵,則鳳凰不翔焉
按:此句傷於月令孟春之月,以「毋覆巢...毋卵」故也。

堅土之人肥一段,又與周禮地官司徒相見:「[size=18.666666px]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阜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動物宜羽物,其植物宜核物,其民專而長。四曰墳衍,其動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莢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動物宜祼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庳。」

易本命:
子曰:「夫易之生,人、禽、獸、萬物昆蟲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飛或行,而莫知其情;惟達道德者,能原本之矣。」

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

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

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

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

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

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

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日化也。

其餘各以其類。

鳥魚皆生於陰而屬於陽;故鳥魚皆卵;魚游於水,鳥飛於雲。故冬燕雀入於海,化而為蚧。

萬物之性各異類:故蠶食而不飲,蟬飲而不食,蜉蝣不飲不食,介鱗夏食冬蟄。齕吞者八竅而卵生;咀嚾者九竅而胎生。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無角者膏而無前齒,有角者脂而無後齒。晝生者類父,夜生者類母。

凡地:東西為緯,南北為經。山為積德,川為積刑;高者為生,下者為死。邱陵發牡,谿谷為牝。

蚌蛤龜珠,與月盛虛。

是故堅土之人肥,虛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醜。

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穀者智惠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故曰: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皇為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勞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為之長,此乾坤之美類,禽獸萬物之數也。

故帝王好壞巢破卵,則鳳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魚,則蛟龍不出焉;好刳胎殺夭,則麒麟不來焉;好填谿塞谷,則神龜不出焉。

故王者動必以道,靜必以理;動不以道,靜不以理,則自夭而不壽,訞孽數起,神靈不見,風雨不時,暴風水旱並興,人民夭死,五穀不滋,六畜不蕃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5-18 18:24 , Processed in 0.0634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