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任人

讀醫隨筆

[複製鏈接]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3-4-10 05:52:34 | 顯示全部樓層
重卦乃見上下之位,而上下莫若陽上陰下,火上水下,天地流行而通達,天上地下,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泰卦言其氣之運行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3-4-10 06:37: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4-12 20:16 編輯

離卦二陽一陰,終究陽多陰少,陽多而近南方夏天熱火也。

坎卦二陰一陽,終究陰多陽少,陰多而近北方冬天寒水也
火曰炎上,心火無離中一陰,則炎上不止。
水曰潤下,腎水無坎中一陽,則潤下不止。

陽上陰下成天地否卦,故離卦不得不配以南方,坎卦不得不配以北方,以代乾坤之用,以成後天八卦。
重卦乃見上下之位,而上下者莫若陽上陰下,火上水下。天上地下,其氣莫不流行而通達,故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泰卦言其氣之運行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治病必求於本,陰陽也,天地之道也。故啟下言天地陰陽升降。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此天地定位也。

「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此陰陽之性情也。

「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飱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此言天地之不可久久否塞。陰極生陽,陰中有陽也。陽極生陰,陽中有陰也。天地,一太極也。陰極則自坤而坎,陽極則自乾而離,後天出焉。
熱極生寒,寒氣生濁,此熱極生寒之寒也,陽熱在上,故曰濁氣在上。
寒極生熱,熱氣生清,此寒極生熱之熱也,陰寒在下,故曰清氣在下。
熱極生寒,寒氣所生之濁氣在上,在人則曰䐜脹。
寒極生熱,熱氣所生之清氣在下,在人則曰飱泄。
濁上清下,故曰陰陽反作,病之逆從。惟此在易言之,在上熱極生寒,寒生濁,乃離卦代乾之用,離中一陰即濁陰也。在下寒極生熱,熱生清,乃坎卦代坤卦之用,坎中一陽即清陽也。
陰陽應象大論所言,乾坤生坎離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濁陰為地,坤卦變為坎卦,地氣上而為雲,雲出天氣,坎中一陽補離中之陰而出天氣也。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離中一陰補坎中一陽而出地氣也。
上言濁上清下,即在上之濁,離陰也,在下之清,坎陽也,地氣上為雲而出天氣,天氣下為雨而出地氣,以地中的清陽上升助天上清陽,以天中的濁陰下降助地中的濁陰,此坎離代乾坤之用而互補也,天地氣轉樞運行不息之機要也。既未濟成矣。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
在人身言之,頭圓配天,清陽出於上竅,眼耳口鼻。足方配地,濁陰出於下竅,前後二陰。清陽發腠理,膚腠在外接天氣也。濁陰走五藏,五藏在內厚地氣也。清陽實四支,自軀幹走外也。濁陰歸六府,六府在內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3-4-10 16:08:44 | 顯示全部樓層
陽化氣,陰成形

陽化氣,天氣不能觸也。
陰成形,大地厚積載物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3-4-25 18:4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物外篇:「素問陰符,七國時書也。素問密語之類,於術之理可謂至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3-5-8 22:00:09 | 顯示全部樓層
嘗試作一個自己版本的同情理解原則:相信古人說話下筆是很有誠意,想將重要的見解、經驗留存下來,這些都是有其根據的。所以我也願意用最大的誠意,去理解當中的意思,道理。

用這種心去求內經,本經,傷寒金匱的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3-5-8 22:12:30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地人三才。
頭圓象天,足方象地,軀幹象天地之間,人居其中,南面而立,心臟屬南方夏天,背乃北方,腎臟屬北方冬天,四時五行見於人,而五運六氣上下天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3:17:15 | 顯示全部樓層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飱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即天地絪縕,陰陽沖和之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3-5-24 22:30:44 | 顯示全部樓層
皮膚病小想。

聞病人皮膚瘙癢時,搽潤膚膏會減緩。但我覺得只可薄塗,多了則遮蓋汗孔玄府。
其一,衛氣熏膚澤毛,皮膚乾燥為衛氣失其施,恢復營衛方為根本之法。
其二,夏日汗孔開,香港卻大開冷氣,使天氣忽冷忽熱,忽爾開洩毛孔,進室內則寒凝皮毛而收縮,汗毛竪起,則寒氣易入皮表,寒熱交錯則成皮膚病。此夏而冬之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3-5-31 20: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0-16 20:08 編輯

簡述一下《醫道還元》這本書。

這是一本清朝的鸞書,出自道教,談的內容是中醫,道,道教內丹修煉,少數佛教的內容,儒釋道三教如何同源。

這本書有討論一些脈學,望診的內容,似乎也有一些暗語提示,比如神農本草經的奧妙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多,要回到黃帝內經。

但最重要的內容,其一,是以易卦為根本的身體生成論。
其二,是穿插於其中的各種提示語,讓我們應該回到古代最精華的書藉,大家,去看看他們怎樣談陰陽。

此處可視為一種易卦是本體論的看法,離卦在人身體呈現為心臟,坎卦在人身體呈現為腎臟,乾卦在人身體呈現為首。
不是心為離卦,而是離卦為心,或者說,心臟具南方離卦之理。或者說,心臟具南方離卦之氣?古代道教稱之為絳宮,可能要在道藏裡找根據和解讀。
《說卦傳》說:「乾為首。」內經說,我們的頭圓象天,足方象地。頭是乾卦,有百會穴在最高之處,百脈交會,各種的經脈都要上來首,所以人的首面,能反映出身體各部的變化,可以說是靈樞五色望診的理論根源。我們常說元首,首與元有密切關係,而元,莫不出於乾卦。人的頭首為元氣所在。
至於後世說元神,可備一說。

是的,人身具有一天地,心臟有如南方的宮城,八卦是天地間的理,離卦的理呈現在心臟。文王後天八卦指的地上的八方,天人一理,人身的心臟即是南方,即是離文明之處。心藏神,心神的文明從此中照射。

當然,有一些如心主血的斷語,則又有待思考探索驗證。又叫我們留神於五臟所出之竅,莫不有候有可參,如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肝其華在爪。《靈樞.本藏》「肝應爪」有多描述,皆返回內經也。

黑色腎水,是北方的宮城,坎卦的呈現。在天地為北方冬天,在人身為下部的腎臟。
坎卦是水,陰寒的水,裡面有坎中一陽,在一個充滿冬天寒水的地方,陰氣充滿的地方,卻藏有一個不受陰氣影響的陽氣,易學叫坎中微陽之氣。在群陰之中而不為陰所凌的陽氣,故稱「真陽」。坎卦一般所見的群陰稱之為水,但道教內丹認為這水裡最重要的當中的火,火不為凡水所熄,故稱得上為「真火」,就是坎中一陽。
中醫現在一般稱為腎陽,我不太肯定是否完全等同於命門之火。大概要回到景岳,趙獻可等醫書中深入。

道教內丹的取坎填離,便是要取這坎中一陽,上升,填補坎中一陰,使離卦重新變回乾卦。我個人認為,其一,要取坎陽上補離陰,而非取離填坎,關鍵在於心藏神。(補充:離陰亦有下行之處,但這方面先不討論,只提出較有代表性重要性一面)
其二,天上地下是第一階段,離上坎下是第二階段,順則凡,要倒回去,從坎離恢復至乾坤,大概也有這意思。尚有一種理解,乾陽將陽氣分予離卦與坎卦,即乾坤互索而生六子,需要逆行,將這些陽氣重新匯聚成完整,原來的乾陽。易學有乾元,坤元,或許,這就是元,還元。或許這涉及陽神、元陽元陰的問題,但有很多我未肯定之處,姑如此說。

撇除內丹的問題,其實一般人在睡覺時,也會心腎相交,相信也是默默中有心腎的陰陽在相互資養,坎離二卦用功,心藏神,腎藏精,精在默默養神。

其他有如以艮卦為止,故艮配脾,坤配胃。震配膽,巽配肝,有些配法與傳統臟腑配卦不同,亦有待檢證。

第二所提的回到古書,是什麼?
我相信書中實際在引用的書藉很廣泛,有張載《正蒙.參兩》談雷風,震巽二卦:「凡陰氣凝聚,陽在內者不得出,則奮擊而為雷霆;陽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為風。」不知這是否羲皇當時畫卦所想?

天乃積陽,即回到陰陽應象大論的「積陽為天」,又可見於孔穎達《周易正義》的「此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積諸陽氣而成天,故此卦六爻皆陽畫成卦也。」

有無極而太極處,即周敦頤《太極圖說》之「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論心神如同一國有君,有《管子.君臣》的「君之在國都也,若心之在身體也。道德定於上,則百姓化於下矣。戒心形於內,則容貌動於外矣。」
亦似於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之行》「一國之君,其猶一體之心也。隱居深宮,若心之藏於胸;至貴無與敵,若心之神無與雙也。高清明而下重濁,若身之貴目而賤足也;任群臣無所親,若四肢之各有職也;內有四輔,若心之有肝肺脾腎也;外有百官,若心之有形體孔竅也;親聖近賢,若神明皆聚於心也;上下相承順,若肢體相為使也;布恩施惠,若元氣之流皮毛腠理也;百姓皆得其所,若血氣和平,形體無所苦也。」
此處不如引用南懷瑾一句來說:「所以宇宙中所有的一切眾生,及各種的現像,在我們人體的內部都統統有了。所以說,人體是個小宇宙」。

而業醫者,最需要回到的,莫非黃帝內經,書中用一段篇幅談及五色的相生相剋,無非叫人著意在內經的五行,與生剋變化。

書中有段談及四時,也涉及一些如火主禮,金主義的問題。似乎也有斷語如火應主義?大概要看看漢朝的《白虎通》、隋朝蕭吉的《五行大義》。《禮記.月令》也有豐富的四時記載。
個人意見,先回到黃帝內經的《陰陽應象大論》,《金匱真言論》。

篇名及某些內容,愚亦認為即是在談《陰陽應象大論》。(後補:書中有天地一大太極,人身亦有一天地,一太極,所論即是陰陽應象大論的積陽為天,積陰為地...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則內經此篇之重要不可不察)

書中也有稍為提及傷寒論,但篇幅較短。提及五運六氣之處,好像只有一兩句,但似乎著人別忽略。可能是留白?

「何需重作本草?」清朝諸多本草家、大醫如徐靈胎、陳修園重新回到《神農本草經》,而非後世本草,這是他們理性的表現,當有其原因。

脈學取古代常見脈法,又取一些七怪脈,蝦游脈,大概在現實也有所用,不應為醫所忽略。

簡單來說,醫道還元一書似是將重要的診法收集,重新闡明黃帝內經不少內容的重要性,也引用不少古書,大意應是醫人應留意古人這些瑰寶。至於醫易互通,醫易同源之處,尚有不少未明之處,俟候高明。

最後談到三教同源,書之作者既稱曰呂洞賓,呂祖,又即三教之師,書中稍展淨土於「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或可參於《無量壽經》。個人會看八卦是天地之理,「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儒家與道家皆有所取於《大易》,而各有取向。

既然說醫道還元是一張書單,茲列如下: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脈學。
易經,繫辭傳,說卦傳,周易正義。
中庸,大學,禮記月令。
莊子天下篇,管子,董子春秋繁露。
張子正蒙,周子太極圖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3-5-31 20:2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題外話:
《呂祖本傳》「
又問「抽添」?
曰:「冬至後,陽升於地,地抽其陰:
  『太陰』抽而為『厥陰』,『少陽』添而為『陽明』;
  『厥陰』抽而為『少陰』,『陽明』添而為『太陽』;
   夏至後,陰降於天,天抽其陽:
  『太陽』抽而為『陽明』,『少陰』添而為『厥陰』
  『陽明』抽而為『少陽』,『厥陰』添而為『太陰』。」
相信本段與五運六氣並參,概可知道五運六氣乃一年天地陰陽之升降,醫與道皆有所取法而用,一用於醫病,一用於修煉。個人亦相信,道教不少人皆看過《黃帝內經》。秦皇焚書,《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信《內經》有古之道傳焉。

「天地升降之道,氣中生水,水中生氣;」
最早應察見於黃帝內經《診要經終論》「 黃帝問曰:診要何如。歧伯對曰: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

《脈解》  「 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脽痛也。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也。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巔疾也。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所謂入中為瘖者,陽盛已衰,故為瘖也。內奪而厥,則為瘖俳,此腎虛也。少陰不至者,厥也。」
「 少陽所謂心脇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脇痛也,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所謂甚則躍者,九月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 」
「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故洒洒振寒也。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藏府間,故為水也。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藏府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并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并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
「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故曰病脹;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所謂嘔欬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欬上氣喘也;所謂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䀮䀮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䀮䀮無所見也;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所謂欬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欬,故血見於鼻也。」

及《禮記.月令》,《呂氏春秋》。未知是否與十二消息卦有關。

題外二:
《靈寶畢法》:「比喻曰:道生萬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為物中之靈者。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腎比地」

頭圓象天,足方象地,這是第一天地。軀幹中以五臟為尊,心比天,腎比地,而心腎相交,應是第二天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4-18 16:17 , Processed in 0.0630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