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任人

讀醫隨筆

[複製鏈接]

34

主題

1420

帖子

441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15
 樓主| 發表於 2022-9-17 13:58:41 | 顯示全部樓層
篇名:藥石性同用異論036
出典:《醫學源流論卷上》
內文:一藥有一藥之性情功效,其藥能治某病,古方中用之以治某病,此顯而易見者。然一藥不止一方用之,他方用之亦效何也?蓋藥之功用不止一端,在此方則取其此長,在彼方則取其彼長,真知其功效之實,自能曲中病情而得其力。迨至後世,一藥所治之病愈多,而亦效者,蓋古人尚未盡知之,後人屢試而後知。所以歷代本草所註藥性,較之神農本經所註功用增益數倍,蓋以此也。但其中有當有不當,不若神農本草字字精切耳。又同一熱藥,而附子之熱與乾薑之熱,迥乎不同;同一寒藥,而石膏之寒與黃連之寒,迥乎不同。一或誤用,禍害立至。蓋古人用藥之法,並不專取其寒熱溫涼補瀉之性也。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其嗜好之偏。其要似與病情之寒熱溫涼補瀉若不相關,而投之反有神效,古方中如此者,不可枚舉。學者必將神農本草,字字求其精義之所在,而參以仲景諸方,則聖人之精理,自能洞曉。而己之立方,亦必有奇思妙想,深入病機,而天下無難治之症也。


徐靈胎此言為肯肯,後世本草不如神農本草經之字字精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0

帖子

441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15
 樓主| 發表於 2022-9-17 14:02:56 | 顯示全部樓層
徐靈胎:天下之事,惟以口舌之爭而無從考其信否者,則是非難定。若夫醫則有效驗之可徵,知之最易。

草藥之象亦如是,當驗之以藥性功效診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0

帖子

441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15
 樓主| 發表於 2022-9-18 23:02:52 | 顯示全部樓層
易本命:「故帝王......好刳胎殺夭,則麒麟不來焉;」

針灸大成:「三陰交⋯⋯宋太子出苑,逢妊婦,診曰:女。徐文伯曰:一男一女。太子性急欲視。文伯瀉三陰交,補合谷,胎應針而下,果如文伯之診。後世遂以三陰交、合谷為妊婦禁針。」

按:此宋不得麒麟也。

「然文伯瀉三陰交、補合谷而墮胎,今獨不可補三陰交,瀉合谷而安胎乎?」

按:此後人之以此例補過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0

帖子

441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15
 樓主| 發表於 2022-9-22 10:38:11 | 顯示全部樓層
九種體質說:「平和型、氣虛型、陽虛型、陰虛型、濕熱型、血瘀型、氣鬱型、痰濕型、特稟型。」

個人覺得,還是有些體質未涵蓋:痰飲型,氣滯型,相火型,血熱型,心火型,肝火型,血虛型,腎虛型,內寒型,上熱下寒型(少陽,厥陰,腎虛多見)。
方證派的方證型也是一類,如溫經湯證,桂枝湯證,麻黃湯證,小柴胡證,大柴胡證,四逆散證,四逆湯證,真武湯證,腎氣丸證,烏梅丸證,其實都隱隱可以對應體質,日本經方好像做了不少功夫。
時方,也有逍遙散,柴胡疏肝散,鎮肝熄風湯,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溫膽湯,六味地黃,七寶美髯丹,桃紅四物湯,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防風通聖散型,涼膈散型,生脈散型,百合固金湯證,沙參玉竹湯證,(歸脾湯型,補中益氣類 不太能掌握)

這些湯對應的證,其實是由不同症狀而組合出一種相應的病證狀態。而有些證,更能擁有特殊相應的症,如四逆散的四肢逆冷。在我看來,天王補心丹證的症便是驚悸,山根淡白。
這些湯證,方證,也是體質描述的一種可能,其範圍比起單一臟腑更為廣泛,可以是由病機穿起各種線索串成,而在身體上出現一連串的症狀,中間有着核心的病機,即是疾病的本質,在某些方證,或者湯證裡,這些線索不是局限在某一部位,而是可以通上徹下,比如上熱下寒,至上在頭,至下在足,上至頭,下至足,有着相反的症狀表現。當極端的情況出現,就有如三個人玩繩子順時針旋轉遊戲,中間的人出了問題,左右兩位也會出問題,因為是升降的運動,左邊會上升,右邊要下降,但左升可能連着右邊的一些東西也拿走,而中間的人沒法好好斡旋。
太極的陰陽運動,可以看成陰陽兩位,也可以看成五位,木火土金水,大概就像只看極端就看到冬夏,分細點,就有春夏秋冬。再分還有長夏,四個季月。一年裡有着這規律,一月有,一日也有。從方位來看,方位簡分就是四個,細分八個,還可以再細點。
皇極是中間,三陰三陽,九宮八風,總覺是較為難解而特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0

帖子

441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15
 樓主| 發表於 2022-9-23 22:43:14 | 顯示全部樓層
將六經辨證用到雜病上,要面對一個問題,比如四逆湯。

在傷寒病裡,少陰病是要用附子來袪散寒邪,回陽救逆。
在雜病裡,少陰證用附子回陽救逆,益火之源以消陰霾,溫化重重陰寒。當然也可挾雜一些裡虛而感的寒濕外邪。

外感與內傷,確實有不同,但少陰證卻是相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0

帖子

441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15
 樓主| 發表於 2022-10-1 13:08:56 | 顯示全部樓層
劉元素 素問氣宜保命集:「元氣者,在氣非寒,非熱,非暖,非涼。在脈者非弦,非洪,非濇,非沉,不為氣而泮沉,不為血而流停,乃沖和自然之氣也。故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所以然者,為元氣動而不息,巡於四方木火水金之位,溫涼寒暑之化,生生相續,新新不停,日月更出,四序迭遷,脈不為息,故人有身形之後,五臟既生,身中元氣即生焉。」

吳又可 溫疫論:「夫疫者,感天地之戾氣也,戾氣者,非寒非暑,非煖非涼,亦非四時交錯之氣,乃天地別有一種戾氣,多見於兵荒之歲,間歲亦有之,但不甚耳」

二者之非寒非熱,非暖非涼,可謂極端矣。
是次新冠之溫疫不見於兵荒之歲,則何以成此一戾氣?醫者宜思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0

帖子

441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15
 樓主| 發表於 2022-10-1 13:23: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0-1 13:29 編輯

形食味,化生精。

味精屬味,歸入那裡?

1.味精最早從柴魚片和海帶提出,二者屬海產。
2.味精之味稱作鮮味,鮮又當屬海鮮。
皆海之屬。

3.鮮味(旨味)有一種清淡但難以形容的持久味道。鮮味會引導舌頭分泌唾液,帶來一種毛茸茸的感覺,刺激喉嚨、口腔的上方和後方(請詳閱Yamaguchi, 1998)。
清淡,則近甘味之淡味,雖徐靈胎言淡味為五味之淡者。
刺激喉嚨,口腔的上方後方,則宜考慮以此部位的經絡分屬。喉嚨可考慮少陰腎經。
脾主涎,鮮味引致分泌唾液,能引脾之反應。

4.鮮味本身並不美味,但會使多種食物令人垂涎,在配合香味方面尤甚。
能配合多種味道,則又較似甘淡,土能配合四行也。
思前想後,似淡之屬,與鹹有少許關係
現代飲食多糖,又下味精,於脾不甚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0

帖子

441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15
 樓主| 發表於 2022-10-4 13:32:57 | 顯示全部樓層
耳穴有一個問題:補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0

帖子

441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15
 樓主| 發表於 2022-10-4 23:06:40 | 顯示全部樓層
對於經方時方:

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朱子:「『擇乎中庸』,辨別眾理,以求所謂中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0

帖子

441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15
 樓主| 發表於 2022-10-12 17:02:3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0-12 21:38 編輯

異病同治.

異病同治,有一種是指病機相同,雖不同病,亦同一方藥治療。
個人認為同治還可有一個意思,就是症狀相似,雖不同病,亦同一方藥治之。
比如痰濕咳嗽,梅核氣(咽部有異物感),一者外感所致,一者七情鬱結,凝涎而生,皆可用半夏厚樸湯。此處的症狀類同而可同一方,特點在於藥物組合後,藥氣的治療位置準確地立在人體咽喉,所以咽喉疾病而有類同者皆可治之。
經方並未有歸經的說法,用藥也不多,卻能準確地讓藥物作用在指定部位,效果也精準。這究竟如何可能?古代的本草藏有這種神秘處,值得思考。


《金匱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氣,厚朴解結氣,茯苓消痰;尤妙以生薑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蘇之辛香,散其鬱氣。郁散氣行,而凝結焉有不化哉。


比如金匱方歌括並沒有明確指出方中藥的作用在咽喉,但個人覺得並非如此。觀下引最早記載之本草,半夏治下氣,喉咽腫痛,咳逆;厚朴治中風傷寒;茯苓治胸脅逆氣,憂恚,咳逆;蘇葉主下氣;生薑治鼻塞,咳逆上氣,又有下氣語。

《神農本草經》:半夏味辛,平。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神農本草經》:厚朴味苦,溫。主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痺,死肌,去三蟲。
《名醫別錄》:大溫,無毒。主溫中,益氣,消痰,下氣,治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逆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止煩滿,厚腸胃。

《神農本草經》:茯苓味甘,平。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止口焦舌乾,利小便。久服安魂魄養神。

《名醫別錄》:蘇葉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
《名醫別錄》:生薑味辛,微溫。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又,生薑,微溫,辛,歸五藏。去淡,下氣,止嘔吐,除風邪寒熱。久服小志少智,傷心氣。


總結而言,半夏能治喉咽腫痛,與茯苓蘇葉生薑皆有治咳逆,下氣之用。半夏似是最重(1升130g),生薑次之(五兩~75g)。厚樸在別錄方加入消痰,下氣。近乎全方有治下氣,主咳逆。徐靈胎曰:"古人用藥立方,先陳列病症,然後云某方主之。若其症少有出入,則有加減之法,附於方後。可知方中之藥,必與所現之症纖悉皆合,無一味虛設,乃用此方,毫無通融也。"上述之用,在嘗試證明徐氏之語驗,驗於古人用藥必與所現之症纖悉皆合,無一味虛設。

至於局方四七湯,上藥咀,每服四錢,減生姜五兩為七片,加棗一個,大抵古人列作驗方,亦有其效,但何者更宜則待考察。近世理氣消梅湯,狀似合上香砂六君,加牛子桔梗射干山豆根等咽喉藥,亦有其驗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3-29 06:56 , Processed in 0.5678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