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5817|回復: 9

有什麼書好看?

[複製鏈接]

4

主題

46

帖子

380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80
發表於 2020-12-24 12:17: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6

帖子

380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80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0 22:36:28 | 顯示全部樓層
2019年10月23日
毛姆的《人性枷鎖》是一部很辣的小說,看到後半部我簡直入迷了。這是繼夏目漱石的《心》之後,令我拜服的一部小說。當我讀到作者高呼︰「噢,人生啊,你的毒刺在哪裡?」我知道人將要與自己的人生同歸於盡。小說的主角菲利普大概是天才型的人物,他不甘於平凡,他有理想,厭惡庸俗。他為理想與現實的力量兩面拉扯,只能從艱苦的狹縫中活過來。他認為人生毫無意義,人們一代來了一代又去,都是本能地活著。菲利普如是默察眾人,又忍受自己,從觀照中獲得了趣味,然而轉眼又歸於虛無。

大眾都在擠擁中生活,受著貧窮的折磨,他們沒有時間和空間思索存在,他們亦不需要如此。生活可堪忍受,菲利普認為人必須汗流滿臉地工作,這不是一種詛咒,毋寧是一帖安慰劑。一方面失業是人們捱不過的;另一方面,生活的空虛無意義亦不能容忍。相信宇宙有上帝,存有一終極目的,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相比起宗教,菲利普寧願忍受虛無,他亦因自覺這點而感到愉悅。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但理性於人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對於人生並不起決定性的作用。人生有如一道河流,其奔流的軌跡總為地勢所決定,它或泛起波瀾,或緩和地流,總為其與生俱來的盲目力量所驅動,而不斷向環境作出反應。理性於此中無足輕重。也許理性會為激情而服務,甚至會掩飾罪惡,理性思考並不必然帶來道德,也不必然引致幸福。哲學家汲汲追求理性,視之為瑰寶,這不過是一齣喜劇。你儘可笑他們所重視的是那麼微不足道,但那是他們歷代以來全部的家業。謹小微慎的思考並無補於事,生命乃由激情所推動,天才能冒出頭來,見證這一切,然後又沉沒其中。尼采很能夠代表這種型態,他自己便為此而粉身碎骨。

這種人生真摯而激烈,但太過尖銳,不能在人生的各種力量中取得平衡,從而享受和諧。心靈能變至實,亦能成至虛,虛靈則能活轉,思考到存在的各種可能性。我寫《莊子心裁》亦寫出一個天才型的莊子,雖然他沒有神學背境,但其棱角分明,亦截穿世俗的表面和諧,不安於名教禮俗。至於,其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以與世俗共處,顯然有點著力不自然。但其不失安定,皆因其心能虛靈而已。

2019年10月24日
讀完了《人性枷鎖》,結局十分完滿。菲利普追求一個又一個理想,他不甘平凡,卻遭受一次又一次的幻滅。他終於當上了醫生,還準備隨船行醫,順便四處旅行。他要到西班牙這個浪漫的國度,還要到緬甸、上海、日本等東方地區,這是他多年的夢想。然而,在畢業之際,他卻與莎利戀上了。莎利有著健康的體格、美麗的外表和溫柔靈巧的性格,她是如此美好,他也非常喜歡莎利,但卻沒有像對米爾芮德般瘋狂的愛恨。他要放棄他的理想,而跟莎利結婚。無論他有多大理想都好,他都於婚姻面前投降,他甚至不覺得這是一種犧牲,他想要的是一個溫暖的家。這有如尼采對於愛情與婚姻的禮贊——女人是個謎,而答案就在於懷孕!

菲利普又寬恕了背叛過他的人,就如基督寬恕了無知的人——他們生來就被盲目的力量所驅動,以致他們連自己作了甚麼都不知道。這對於菲利普也是一種解脫。他不相信宗教上帝,但卻懷抱一種普遍的憐憫情懷,這是天心呈現的時刻。小說以此作結︰天才的歸宿在於家庭,也在於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否則再多作為也是徒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6

帖子

380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80
 樓主| 發表於 2021-1-13 16:46:10 | 顯示全部樓層
10月30日
又看《三言》,其中有很多考科舉的故事,大多是復仇故事。主角多是身負冤屈或仇恨,剛從敵人的加害中脫身,就努力考試進身,當官之後解除仇恨冤屈,到頭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中或間雜兄弟相認或夫婦團圓的情節,故事發展都有一定的格律,幾乎千篇一律。又或以愛情為主線,最終亦必加插考中入仕,富貴雙全的結局。這些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於人世的良好願望,以及對美善的追求。簡言之,就是對情愛與道義的歌頌,功名不過是維持兩者的工具。名利不但不與情義對立,而且臣服於情義之下,情義不但克服了障礙,而且徹底地戰勝了。要是在敵軍的陣營之中,插下自己的旗幟,為我所用,才算贏得徹底。就此而言,馮夢龍是徹底的情教教主。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故事有衝突和對立,卻沒有邪惡與仇恨,最終錯有錯著,三對佳人,皆大歡喜。故事沒有壞人,最終也無人受罰。這完全是出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的古風,於眾多故事中,最能表現作者的創作理念。

至於青樓故事也引人矚目,主題也是歌頌愛情,表達了追求的關鍵在於「幫襯」二字。關於「幫襯」,〈賣油郎獨佔花魁〉有此一段解釋︰「幫者,如鞋之有幫;襯者,如衣之有襯。但凡做小娘的,有一分所長,得人襯貼,就當十分。若有短處,曲意替他遮護,更兼低聲下氣,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諱,以情度情,豈有不愛之理?這叫做幫襯。」這故事讀來,比起《茶花女》還要意味深長。

10月30日
透過〈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的情節,馮夢龍肯定了情欲的正面意義。馮氏寫玉郎與慧娘這對情人,是先有性欲,後生情感。喬太守得悉這番姻緣之後,對這對情人也不苛斥。他們二人不但沒有始亂終棄,而且堅守不渝,最終乃能開花結果。情欲或會使人理智迷糊,但由情欲推導的人生,也能福德合一,卻又不失靈性,這大概是情教的最高境界。

人生一大難題是如何看待愛欲。偈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關於這偈語,固可視為犯了否定前項的謬誤,就是「如果有愛,那麼就有憂與怖」,不能有效推導出「如果沒有愛,那麼就沒有憂與怖」;不過,我對這偈語不作如此詮釋,而是視它將「愛」與「憂與怖」等值︰一方面,有前者就有後者;另一方面,沒有前者也沒有後者,中間沒有推導關係。愛欲與苦惱等價,但人生主要的成素就是苦惱,你要正面肯定人生,就要肯定愛欲。我相信除了極少數人,絕大多數的人都不能根絕愛欲,而說除了極少數人,那也是保守估計。愛欲需要滿足,需要疏導,更需要昇華。尼采歌頌愛欲與苦惱——且飲盡愛情的苦杯,連最甜美的愛情,也是苦澀的。就此一點,就值得我頂禮了。

人生充滿矛盾與苦楚,單靠理性思考不能幫助我們解脫,反而藝術有助我們鎮痛。我從觀看一切痛苦之中,得到了觀看的樂趣。我是痛苦的主體,又是痛苦的對象,我深入其中而又超出其外,痛苦不再是沒有意義的忍受,痛苦能使我變得更剛強,也更柔順。唐君毅說過,痛苦是一隻怪獸,它會吸食你的意識。當你痛時,你的全副精神都灌注其中,當你想分散注意力,它又會把你吸回來,此時痛苦是你的所有,除此你難有所覺。能在痛苦中默察,你就能出入於其中了。痛苦至真至幻,愛欲亦復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6

帖子

380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80
 樓主| 發表於 2021-1-20 17:56:15 | 顯示全部樓層
2020年4月11日
繼續看《金瓶梅》,西門慶給永福禪寺布施了五百兩銀子,意在廣結善緣,好使一家蒙福。於是,月娘勸西門慶與其布施錢財,不如不再勾引良家婦女,才算積陰德。西門慶發狂言道︰「娘,你的醋話兒又來了。卻不道天地尚有陰陽,男女自然配合。今生偷情的、苟合的,都是前生分定,姻緣簿上注名,今生了還。難道是生刺刺搊搊胡扯歪斯纏做的?咱聞那佛祖西天,也止不過要黃金鋪地。陰司十殿,也要些楮鏹營求。咱只消盡這家私,廣為善事,就使強奸了常娥,和奸了織女,拐了許飛瓊,盜了西王母的女兒,也不減我潑天富貴!」當然笑笑生筆帶諷刺,可見當時的社會風俗,乃至宗教信仰爛至甚麼地步。佛言慈悲,主張與人方便,誰不知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宗教終不能成為支撐天下的擎天柱,慈悲之餘,人還須講究道義。明朝中葉,大概佛教已滲透中國,連西門慶這一類小說人物都要布施,供養於佛。此中一轉念是善,一轉念便是惡。不但如此,更是善中有惡,惡不離善。是非對錯就是如此顛倒,笑笑生冷眼旁觀這一切,又將這些現象默默地記在心裡。

又買了好幾本書,都是談老莊的。看了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平易近人,沒有多少深刻的思想,勝在善於講故事,適合普羅大眾閱讀。

2020年4月12日
繼續看《金瓶梅》,官哥兒終被潘金蓮養的貓嚇死了。潘金蓮妒忌心極重,見李瓶兒生了孩子,又得到西門慶的寵愛,便處心積慮要把官哥兒害死。小說中數蛇蠍心腸的婦人,潘金蓮當是第一。

就在官哥兒瀕死之時,小說插敘了印經的事,而嚇死官哥兒的雪獅子剛好又叫做「雪中送炭」。這大概是暗示西門慶固然布施做了善事,卻不能做到雪中送炭,因此福報不足以抵銷罪業。況且佛家說因果報應,纖毫受之,不能說你做些好事,就能賄賂佛菩薩,要是真能修行,根絕惡業,才是正道。

另外,小說中寫道,李瓶兒夢見花子虛來索命,她扯住他的衣衫求饒,就醒了過來,卻發現扯住的是官哥兒的衣衫。官哥兒死後,其他人不斷勸說,夭折的兒子是冤親債主來索債,暗示了官哥兒是花子虛來投生報仇。當然,這種暗示的技巧是十分高超的,不著形跡。

讀著讀著,不覺同情李瓶兒。她固然是害死了前夫,又曾因西門慶面臨抄家而嫁了給蔣竹山。但自從她嫁入西門家,待人處事都是十分和善圓融的,甚至她給潘金蓮欺負,都是忍氣吞聲,息事寧人。或許,這是對於一個喪子之母的同情。自官哥兒夭折後,李瓶兒失魂落魄,茶飯不思,這更令人憐惜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6

帖子

380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80
 樓主| 發表於 2021-1-31 01:35:33 | 顯示全部樓層
2020年227
開始看雷馬克《西線無戰事》,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年輕人之間的參戰熱潮。他們視為國服務為頭等大事,並視不參戰的人為懦夫。他們為政客的演說所鼓動,並為熱情沖昏頭腦,他們以口號代替思維,直至他們眼見同伴陣亡。他們本來受良好的教育,本來有很好的社會生活,但他們加入軍隊,被訓練成為沒有情感、沒有同情心的人。這樣才能使他們適應戰爭的環境。
愚昧的人類看來並沒有多大的進步,到了現在,人們仍為空洞的口號所鼓動,他們一腔熱情,喪失了理智,脫離生活的常軌,投入一場集體運動。在集體之中,人失去了主見,甚至失去了個性。他們一忽兒憤怒,一忽兒感動,人與人之間連為一體,他們自以為崇高偉大,卻因自己的愚昧而被玩弄於股掌之間。
人在集體之中,情緒高漲起來,以致出現違常人格。小人物成了英雄,他們沾沾自喜,連他自己也欺騙起來。當一名郵差成了小軍官,便自我膨脹,濫權起來。他對下屬頤指氣使,百般折磨,好顯示自己高人一等。在正常的社會中,這種人不會出人頭地,正是在反常的時勢之中,他們才能一顯身手。
這有如宗教聚會與政治運動,人為狂熱鼓動,狂放起來。他們渾然忘我,打破了自我的界限,看起來也非常無私,但仍為情欲驅動。人們溶入集體之中,為遙遠的理想奮鬥。他們又製造出共同敵人,攻擊異端,甚至將暴力浪漫化。他們是施暴者,同時是受害者。群眾不能守住人與人之間的最後防線,這我們稱之為「人性的尊嚴」。
2020年228
半夜無眠,寫了《我是這樣讀莊子的》一節,論及宗教寬容。
數年前學了一兩招氣功,這星期練了幾天。練到第二天便上火,與之前的效果一樣,嘴唇焦爛了。但在五天治好了扭傷數月的手臂。三個月前,手臂在負重訓練中扭傷了,一直懶去看跌打。誰知以一兩招動功,便治好了。
繼續看《西線無戰事》,作者花了很多篇幅描寫戰場上的情況,有馬匹炸傷了,不斷痛苦鳴叫,同伴不忍,於是舉起手鎗打算了結馬兒的生命。但是有一位愛馬的人憤怒地阻止了。比起直接了斷,馬兒久延殘喘時所受的折磨,相信難以估計,而且以馬兒的傷勢看來,牠終歸於一死。作者反省到以馬匹來作戰爭的工具,是多麼的殘酷,更莫說募集年輕人上戰場作生死搏鬥。
發動戰爭的人總有很多雄圖偉略,甚至戰事取得成功,他們會留名千古,並被歌頌成偉大的人。在這些政治領袖眼中,傷亡的戰士不過是一個抽象的數字,他們都是沒有臉孔、沒有靈魂的工具。何以少數人可以動員成千上萬的人,為他們賣命?權力確是是一個謎!
在我看來,人類的政治文化是一種很畸形的東西,人們付出很大的代價,換來了愚蠢的結果。也許,這種愚蠢深根於人性,人活在世上就需要政府與法制,需要別人支配和指使他們如何過活。但我相信對於智者,就算沒有政府分配權力,他也能好好地自主他的生活。莊子說「天刑」,政治也算是其中一種。
2020年229
Duolingo,一星期已學了差不多四百個德文生字,希望有天能用德文讀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繼續讀《西線無戰事》,我覺得這部小說刻劃人性不夠入微。這部小說長於敘事,不過平白的說故事,卻不能滿足我對文學作品的要求,我希望讀出哲學味道。小說敘述了士兵之間的交談,他們談到戰爭完結之後,他們想做甚麼事。他們有的說要好好吃一餐,有的說要睡上一覺,除此之外就不能想到長遠的未來。他們朝不保夕,根本就沒有未來。他們不會想到要有甚麼事業,更不會想到自己的愛好,他們只剩下生存。於此,小說的敘述並不深刻,不知作者有沒有想過生命的意義,他觸及這個問題,卻又白白錯失,草草了事。或許這部小說有它的所長,不過我暫時未能發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發表於 2022-1-19 20:13: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19 23:18 編輯

其實近來看漫畫較多,其中有套舊的求生漫畫7seeds 出奇好看,大概是當中人的情感表達,如何一步步成長。成長包括調整自己的心態,慢慢去學習,寛恕和體諒別人,反而當中能看到自己不少問題。

「在這兒的所有隊員當中,只有你還活在過去。我們所有人都在,努力適應當下的環境,順應形勢,自認為了在這兒活下去做出了努力。終於,算是向前邁開了步伐。 」想不到,自己也有活在過去的傾向。而順應形勢,也包括努力適應當下。

「只你被過去拘束,依然活在以前的世界當中,這對我們來說挺困擾的。你要不要考慮一下,放下包袱,學著當個普通人,嘗試活在這世界看看吧。」


另外,偶然也有些句子讓人反思:「那些所謂的思想犯,以為只要身負使命就可以殺害無辜嗎?以為只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旁人就會寛恕他嗎?」

作品人物所引的詩,也能配合情境帶出詩意,「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說起來,詩確實如藝術品般有美的感覺,不止是美,還有一種淡淡如流水,帶點寂寞和小小心思,是詩人和讀者自己的私人感情,在這一刻相連在一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發表於 2022-2-20 21:09:09 | 顯示全部樓層
2022年2月20日

即將讀完余英時的《論天人之際 - 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

先談談讀這本書,留意到心術的問題。

這本書是在本科第三年買,印像中用了書卷,什麼原因獲得也不太記得,書本放在商務的當眼處,題目看似不錯,也就買下來,結果是看不懂,看到一小半就放下了,這一放就放了八年。

這次再看書前,對作余英時的印像其實不怎麼,因為曾經看過他的一些文章,內容大概提到錢穆不歸自己入新儒家,余氏又在長文中的一段提及牟宗三先生的一些(文章或學理上的)過失,並以此非議。我那時的印像是,怎麼一段紀念錢穆的文章,卻有一段在記得很清晰牟宗三犯了什麼過失?這不是表明余氏對牟氏的過失記得很仔細?鑑於個人對於新儒家的一些感情、感受,也就油然生起不愉快的感覺。

最近回想過來,如果我覺得余氏在小處記掛着新儒家的問題,而忍不着發揮出來(不論是否事實),反身來看,我何嘗不是捉住這一點,而不妥余氏?就這點來看,我也是會挑別人錯處,記住別人過失的人。
再進一步言,論天人之際一書確有指點人心,疏理經典之處,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難道他在儒學心性上沒有得著?何嘗未有寛大厚博之處?

由此反省到的,是我個人的心術,也算是蔽處。至少此刻反身,能誠心寫下來,算是孟子提及的一種樂。
亦由此深感陸象山觀人心術之微,這種涵養功夫是甚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發表於 2022-2-23 01: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2-30 23:35 編輯

《論天人之際 - 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這本書的主要論點,是中國思想如何參與了軸心時代,出現軸心突破。余氏將突破定在禮樂傳統,而突破發生在孔子身上,因為孔子說「吾從周」,是周禮的繼承與改造者。[1]

余氏認為,在孔子之前,禮的主要任務主要是事神致福,但孔子指出禮的真正意義在於背後的「仁」。「仁而不仁,如禮何?」禮的精神在於仁,離開了仁,禮只是形式。

題為「論天人之際」,余氏指出禮傳統在孔子之前挾雜着巫傳統,巫能通天,通鬼神之天。神巫透過儀式能接通鬼神,墨子所謂的「祭祀上帝鬼神,而祈福於天下」,但在軸心突破裡,諸子學派紛紛提出了更為超越的天,甚至是「道」(余氏引董子言,認為道仍然是天,但考慮老子言道生一,吾不從此論之)。《管子.內業》:「心靜氣理,道乃可止。」注為「若靜心,則氣自調,道乃可止。」在巫傳統,天人的交通,乃至合一,必須基於巫才能實現。 (再往前追溯,則是余一人的,一國之王承擔天命,親主祭祀卜筮。古代天人合一之天為鬼神之天,故在顓頊絕天地通後,只餘下王和巫集團能舉行天人合人的儀式)

《九歌.雲中君》:「
浴蘭湯兮沐芳,
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
爛昭昭兮未央。」

巫須要齋戒,潔淨身體來與鬼神之天聯繫,讓神祇降臨人間,暫棲於參與儀式之巫師身上。《管子.心術上》:「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不潔,神乃留處。」在軸心突破的新精神領域裡,人的心只要能靜,從外在的掃除身體污垢,一轉為掃除內心的塵埃不潔(欲),讓神留在心中,讓道來到人心。此處的神已經從巫傳統外在的神,轉為內心修養得來的「精神」之「神」,[2][3]余氏認為此神即是道,道是流行在宇宙之中的精神實體,而這個道長駐於心中,可以稱為「德」(「得」,得到的道稱為德,但道德不二,道在人為德,因處立名)。即是雅斯培言「哲學家初次出現,敢於靠個人的力量『證明自己能夠在內心中與整個宇宙相照映。他從自己生命中發現了可以將自我提升到超乎個體和世界之上的內在根源』。」

古代只有王和巫能祭祀,與鬼神之天聯繫,所以天命也落在帝王的身上。但在諸子以修心以通天的突破下,每個人都能通天,都在看自己心的修為。
劉殿爵在討論天命與人性在孟子思想中的合一,提出:「如此一來,孟子已打破了天人之隔以及天命與人性之間的藩篱。由人心深處有一秘道可以上通於天,而所屬於天者已非外在於人,反而變成是屬於人的最真實的本性。」所以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人想知道天,不再是外在地透過巫,而是轉回來,內向地,從自己的心性出發。

天人合一從此落到每個人的心中,天命也從周朝君王開放至每個人自心處,「自天子以至於庶民,壹皆是以修身為本」,「人皆可以為堯舜」。修身指稱精神修養,皆是回到修心。劉殿爵謂:「天命不再限於人王所有。每一個人都都受到天命的約束,天命要人有道德,人也有責任達到天命的要求。」儒道墨三家的天人合一有着共通的預設與目標。余氏指出軸心思想家嚮往的合一,是相信天地萬物和人同是氣創生出來的,故可稱為一體。而這種並存呈現出一種秩序,即體現一價值系統,故名之為「道」。「萬物皆備於我」、「萬物與我為一」,用他的語言是「氣是生命之源,道是價值之源⋯⋯與天地、萬物合一即是回到『生命之源』、『價值之源』,或與『氣』合一、與『道』合一。」

《莊子・逍遙遊》談及「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怍看似乎說有「神人」能如此,實際是指「心」而言。支循(道林)說得最明白:「夫逍遙者,明至人之心也。」「神人」便是一種寓言」,寄託著「心」或「精神」的意思。(淮南子・精神訓〉:故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寶。」)《莊子・刻意》篇說:「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用巫傳統來看,會看到一個神人。用軸心突破後的心來看,這是一種心境,精神與天地同流,自在之至。個人認為,這既是一種心靈境界,也是一種心靈意象。如何達到這種境地,就要從「齋戒」升華至「心齋」。

又需要留意,諸子所關懷的並不僅止於個人的「得道」(或西方宗教所謂的「得救」),而是通過「天人合一的的精神修煉以建立理想的政治、社會秩序。所以孔子答子路「修己」之問,先說「修己以敬」,再說「修己以安人」,最後則說「修己以安百姓」。《管子.心術下》:「執一之君子,執一而不失,能君萬物。日月與之同光,天地與之同理。⋯⋯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治心在於中,治言出於口,治事加於民。故功作而民從,則百姓治矣。」此一點也可以看在政治上的「在德不在城」,晉獻公責令士蒍(大司空)為他二子(重耳、夷吾)各築一城在邊境加強防衛,但士蒍認為當時無兵患,築城只會為內部敵人所用。更進獻言:「詩云:『懷德惟寧,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晉獻公寵信驪姬,又有喪德敗行,而士蒍指出國防的真正保障不是外在的城池,而是內在的道德。[4][5]

還可以留意的幾個問題,余氏一題目為治氣養心之術,養心還有涉及氣。道是最高的精神實體,其構成為氣,氣有精微與粗糙,或清與濁的區別,管子說物之精者,是氣之精者,精氣。氣構成了萬物,萬物稟受的氣各有不同,而人又需要修心,虛其欲,才有最為珍貴的精氣來到。在養心之前,還有治氣一環,這是在軸心突破前已有,而當中的「行氣」為導引養形之士所重視,再與養心結合,在後世衍生出各種變化。[6]

余氏此書,讓我得以一覽未曾閱讀之古文,其中管子的內容,我認為正正可為易傳黃中通理的正釋。「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管子・內業》:「能正能靜,然後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枝堅固,可以為精舍。精也者,氣之精者也。」「心」必經修煉才能引進「道」來,而〈內業〉想像一個健康的「心」--「定心在中」--才是適於「精」來居留的所在,精足而「耳目聰明,四枝堅固」。余氏認為這段非常可能是從降神信仰中變化而來,而神所附的身體應該是很健康的。拙以為〈內業〉云「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於胸中,謂之聖人」,即是聖人有精氣藏於胸中,胸中有膻中為心之宮城,內藏心,而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湯液醪醴論〉談及形弊血盡,則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謂之「神不使」。相反言之,「定心在中」,「精氣藏於胸中」,通於「正位居體」、「黃中通理」(黃中乃抽象的天地之中,猶雞蛋的懸空之雞子黃)、「美在其中」,因為能正能靜能定,黃中通理,所以精氣能收藏在心中,即是正位「居」體,美在其中。這即是「精氣之極」,「神乃留處」,然後耳目四肢,乃至事業,自然暢發。[7]

此書也讓我重溫了一下《莊子・應帝王》的渾沌,渾沌居中央,本來沒有竅,若替渾沌鑿出七竅,渾沌就會死去。成玄英以渾沌為無心,至醇,鑿竅則耳目之官亂心染塵。個人在此提一假設,此渾沌象徵太極,如雞蛋裡懸浮在中央的雞子黃,雞的七竅形體皆未成,但若演變下去,則先天(先於雞生)的渾沌去,而後天面具以雞現。一般以渾沌在人指心,但心為火臟,五行各有五臟,以渾沌配火臟似所未宜,而拙嘗試選擇奇恒之腑的腦,此腑居頭,在五臟居中,而腦居頭,乃至高之地,諸陽之會,一身之元首。〈五藏別論〉言奇恒之腑如腦是地氣之所生,藏於陰而象於地。當中子宮和膽在身體,骨及髓布散於全身,而腦為天中之地,地氣上於天者。俞嘉言曰:「頭為一身之元首⋯⋯其所主之臟,則以頭之外殼包藏腦髓。腦為髓之海。」吾嘗謂,此即是元氣所化,元氣有藏於臍下關元氣海者,胸中氣海者,其至清者,上奉元首,陰陽互根,清陽當得陰配,故頭中藏腦。自後天言之,渾沌已鑿,故頭得眼耳鼻口舌之官,而渾沌在雙眼之後,雙耳之間,口舌之後,頭之中,化為有形之腦,仍主藏。[8]

若心能虛靜,頓失火性,惟道集虛,則心亦如渾沌居矣,此後天返先天。[9]

註:

1: 諸子皆有在鬼神之天外提出另一個超越的天,道。但以禮樂傳統中從巫的天人合人,轉而走向心的天人合一,則當首舉孔子。

2: 管子對神字用法似乎在偷換概念,屬於概念滑轉。但也正正是用這種做法,將「掃除不潔」,「神乃留處」的意義搖身一變,突破為每個人藉着自己的心來達致天人合一的方法。以易象言之,雖謂同象,意義非殊。
20221230按:這種概念滑轉在中文字的運用是合法的,甚至是精妙之處。

3: 在後世,猶其是道教解讀道德經時,亦充分運用這種同象,隱喻的方式,將道德經往氣的修煉上演繹。個人認為,這種象的不同演繹,正正是中國文化傳統中重要一環,而始於易,以易象言人事,言醫事,言德行,言方外內丹事,是易道不宥於一面,而能通於方方面面的表現。在雜卦傳的乾為天、為圜、為君,乾在德為健;黃帝內經的「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皆是此類,拙稱之「為辭」,實為理一分殊之體現。

4: 這亦是軸心突破前的醞釀期,春秋時期修德的「精神內向運動」。

5: 道德經:「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河上公注:言侯王鎮撫以道德,民亦將不欲,故當以清靜導化之也。天下將自定。能如是者,天下將自正定也。既然沒有兵患,侯王不應該更思邊境築城,而是內向思想,反省自己的行為。(儒道的反省有少許不同,但皆向內在個人行為)

6: 應該直接修心,還是先練氣,等身體基礎改善後再修心,似是後世練氣的修行路徑。

7: 有關「精」,「精氣」,「神」,「道」,這幾個事物如何理解區分才是最好,尚在醞釀。

8: 易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吾此狂論是合乎天理?茲錯亦留之。

9: 20221230按,此刻神乃留處的心,虛靜的心,還需要去區分識神,元神嗎?此心與胸中的心臟真無關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發表於 2022-12-30 23:35: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2-31 10:17 編輯

20221230按:最近對於精有新的看法,因為精是多麼寶貴而純粹的,可以拿來讚頌形容乾元。再看管子言「能正能靜,然後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枝堅固,可以為精舍。精也者,氣之精者也。」精為氣之精者,這一句猶其重要。
第二是,有定心,耳目聰明,四肢堅固,才可以為精的住舍。氣之精者是有選擇條件的。如果條件改變了,或許精是留不住。

另外,在禮記或周禮提到的 五臟有貴氣。精屬氣之精者,氣之純粹者,也算是氣之珍貴者,堪稱為「貴氣」,就像精的本義是揀擇過的米。估計後期則以「精」一字取代「貴氣」。

我曾經在追尋,古人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發現五臟的特殊性?其中一個線索就在周禮中將動物的五臟作為祭品,而根據是五臟中有貴氣。從再之後的黃帝內經來說,我們相信五臟藏精,有其純粹的氣的地方,比如心屬火臟而以火氣為主。相對而言,人的身體其他部位的氣可能較雜,比如手指包含了皮爪肉筋骨,五行的氣都有。但心則不然。《說文》:「精,擇也。」就像在選擇米,把品質純淨的好米選擇出來。或許在考慮揀擇祭品的過程,比起肉、脂、皮,古人開始發現五臟更為純粹,其氣更為珍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發表於 2023-5-8 21:54:16 | 顯示全部樓層
很少看其他書,翻譯書,為《人類群星閃耀時》留個小筆記。

一.「皇帝最後一次匆忙返回皇宮。他請求大臣和僕從們原諒他以往的不公之處,以及他生在生活中對他們的不周。接著他騎上馬...」
對我來說,拜占庭的淪陷這一章,這裡便是閃耀之處。皇帝知道自己有缺失之處,在這特殊、最後的時間,他願意坦露自己的過失,請求比他低下的人們原諒。

每個人在成長經歷裡累積了很多東西,而我們的生命多少應有類似的時刻,若能捉緊這機會,卸下平時多餘的自尊、身份、偏執、想法,坦承面對自己,面對別人,這是多麼幸運。

二.「他疲憊地坐著,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人。他懶得說話,也不想寫作,不想彈奏和思考。他厭倦一切,厭倦生活。這樣活著的意義何在?他像個醉漢般沿著帕摩爾街和聖詹母士街走回家,內心只有一個念頭:睡覺,睡覺。什麼也不想,只要休息, 獲得安寧,最好永不配來。....」

「不,什麼也無法安忍他,上帝已經把他打入深淵,他已經與生活神聖的洪流徹底隔絕不可是他心中卻有一種力量在掙扎,一種隱隱的好奇心在催逼他,,而他昏沉無力,無法抵禦這種好奇。韓德爾起身,回到書房,用顫抖的手再次點燃蠟燭。奇蹟不是在他中風時出現過一次嗎?」

「第一句話就讓他驚跳來。你必得安慰!唱詞以這句話開頭。你必得安慰!——猶如魔咒——不,這不唱詞,是回答。上帝的回答,是天使為他沮喪的心捎來的天籟。你必得安慰!——這句抑揚頓挫的唱詞喚醒了他怯懦的靈魂。一句激發創造力,富有創造力的唱詞。唯讀到這一句,韓德爾就聽見了音槳。不絕的音樂在上空盤旋,呼喊,歌唱,猶如電閃雷鳴。哦,多麼幸福!音樂之門就這樣敝開!他再次怠受到,聽到了音樂!」

大概人也有軟弱的時候,有時就希望有這麼一句來震動內心深處,把壓抑,沉重的都袪散開去,讓雷電閃鳴,音符在空中飛翔,有時就值得這樣激昂一番,高歌高唱,狂歡大叫,心裡的東西釋放出來,這就是生命。

近日心情也有鬱悶的地方,看着這一章,卻彷彿隨着韓德爾一樣喚醒起來,
「心中的陰霾不是已經清除?光明已闖入他的心扉。」這是不知不覺的,讓心情跟隨着跳躍,感受燃燒的內心中的一點火焰。原來這也是給我的一劑藥,讓疲倦消失吧,偶爾就這樣隨着火焰沖向天空。「啊!音樂在怎樣衝撞他的心,躍躍欲試著要一飛歸天。韓德爾迅速抓起筆,神奇而疾速地一行行記下音符。就像一艘船,狂風灌滿了風帆,他無法停筆,不斷向前。」為什麼要停筆?就讓音樂響徹下去,繼續向前,跑吧。

三.
本來想試試不引書本字眼,但還是忍不住引一些。

「他通常只以影射、隱喻和象徵來吐露深藏內心的秘密。現在他已成為老翁,卻初次盡情釋放心懷。」
作者形容他的生活,或許從未有像這重要轉折時刻的生機勃勃。這裡讓我想起牟先生所寫的,這是觸碰生命核心,生命力,生機,情感,激情各種的奔流不息。我也是一個較為內斂的人,但願每個內斂的人都能遇上這生命的時刻,偶爾就不用隱藏節制,盡情釋放燃燒吧!

「今日仍是一朵未開之花,
又能對再會作何期盼?
天堂、地獄由你定奪,
我的心緒啊,紛繁不寧!」

四.
看來我還是喜歡摘取句子。
「要麼再做最後的努力,要麼永遠失去機會。股東們愈發猶豫不決面面相覷:難道他們要將最後一部分股份托付給這個呆子?但獨斷的意志總能帶領遲疑的人們向前。」
獨斷有時也有用,前提是有智慧與遠見。

「8月31日,秋高氣爽,整個城市將在這一天,只為一個叫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的人沸騰。自從帝王和統帥們的時代以來,幾乎還沒有那位勝利者獲得過如此殊榮。」
科技,科學家,創業者開始推動世界的潮流。

五.
「暴力只能不可避免地催生暴力。你們一旦掌握了武器,你們將馬上建立新的專制政體。你們不是摧毁專制,於是延續專制。」

「真正力量不是暴力。真正的力量是順服。」

托爾斯泰的主張我該支持或反對?畢竟歷史上也有破舊立新的時候,堅毅順受也有成功的時候。還是要看事件,時勢而定。
我想有兩點,第一點是新朝成立後能偃武修文,闔闢有時。第二是,不要被暴力所掌握。

六.
人類群星閃耀時,作者有些閃耀的時刻和我想像中不同,那裡有他所見到的光芒,吸引著他去為這些人作傳。不禁反問,我所追求的閃亮是什麼?另開一篇,發夢般又興奮地寫了我心裡的群星閃耀時,以後應該還有要寫的待筆,工作上,興趣上,生命上。

書看完了,那我的生命裡,可有屬於我自己生命閃耀的時刻?或者偶爾能照亮別人的時,偶爾被人照亮的時刻?應該有的,雖然常常會被生活種種瑣碎遮蓋,要定期提提自己。
有些人對這本書的書評與我風格感想大異,非我所曾想過,可能大家在用各自的風格反射這些光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4-18 22:57 , Processed in 0.0653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