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78|回復: 11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國史大綱

[複製鏈接]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1-10-3 23:24: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姑且算是舊社會的一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116#
 樓主| 發表於 2023-6-7 23:49:17 | 只看該作者
浩然正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115#
 樓主| 發表於 2023-2-1 16:40:03 | 只看該作者
宋哲宗折枝,伊川勤勿伐生氣,而哲宗棄枝而走,溫公厭之。

或許可參考陽明所說:「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亦如朋友說,對不同人用不同方法,要婉曲以勤,未可「發其愧恥憤恨之心」。

聽友人說,戰國策有個故事,國君打勝仗後,與臣子開心飲宴,席中問可喜,有一位老臣出來說,論國力我們勝於某國?論財富我們勝於某國?幾個比較,原來也沒太多值得慶祝?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直面之告。齊威王廣求諫言是少有,另人敬佩其胸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114#
 樓主| 發表於 2023-1-17 09:32:18 | 只看該作者
見人引述《近思錄‧卷十》:伊川每見人論前輩之短,則曰:「汝輩且取他長處。」

醫亦如是,宜見各派之長處。不過治法用藥,若有差誤,真的會傷人性命,又不得不論其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113#
 樓主| 發表於 2022-12-28 23:09: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2-29 15:23 編輯
任人 發表於 2022-2-5 23:47
曾、左、胡、李號稱同治中興功臣,然此等人物,僅能平亂,卻不能致治。
一因清政府種族觀念太深,不能推誠 ...

「釀亂之源,依然存在。只為社會元氣大損,一時再鼓不起亂來。急病不死,變成慢病。而其病已成絕症,不可救藥。」

有了行醫經驗再看這句,問我能否分辨中醫之絕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112#
 樓主| 發表於 2022-8-10 22:57:51 | 只看該作者
任人 發表於 2022-2-3 12:46
此書對我最大之啟發,亦在宋儒的兩種表現。其一,是范仲淹、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宋儒明白到要改革現實,更重 ...

「范王二人政治重於教育,而二程橫渠以來,則教育重過政治,走上講學的路。
為什麼要這樣?這是歸納范王變法失敗所遇到的阻力與困難,從而看到,相比起論治道,首要任務在啟迪人心,開尊德樂道之誠。
在我看來,即是比起革新政治,不如先選擇講學,疏通心性。
若以蘇湖講學的教法分類,有經義和治事兩項,治事包括治民、講武、堰水、曆算等,都是治理國家的要務,而經義則是講明六經。
為什麼疏通心性重於治事?因為要先使社會人心轉向,種一誠心種子,欲改變時艱,先從改易風俗入手,則人心漸善,而希冀以此聚善類,蓄勢。用呂東萊的話,即是「善類既多,氣燄必大,薰蒸上騰,亦自有轉移之理。」

對於香港,甚至整個中國的格局,中醫學的格局,我的想法是:
1. 中國上下千年累積的文明,必有其陽氣,當有此陽氣升發之時。
2. 此陽氣自心而發,所以比起其他外在的條件,更着重首要疏通心性。
3. 由此復卦陽氣遞增,自下而上,自內而外,自知致行,陽氣日蒸,陰漸消退。
4. 我對於這股至大至剛的陽氣的信任,接近於神秘樂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111#
 樓主| 發表於 2022-2-8 23:46:04 | 只看該作者
錢穆有一句一直不懂,他說經義衰落,則方術興起。

之前不明白,現在想通了,看看新年伊始,我們電視台最喜歡談的是什麼?如何為自己招來好運。

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又說「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如果行為不仁,想着要擺個陣法,上個頭炷香,就能祈求一年好運。即使招來了運氣,恐怕也留不住。
即使為一國之首,祭祀之禮能至厚,周公尚且告誡成王「不可以不敬德」,以免失去天命。這是因為留住運氣的必要條件不足祭祀,不是獻禮,不是陣法,而是仁心。
禮之本如是,更況乎術。

經義隱,方術興,這是一個陰陽消息,歷史潮流的徵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110#
 樓主| 發表於 2022-2-6 00:03:57 | 只看該作者
最後簡論清末變法之失敗原由。

其一是滿洲君臣不會喜歡變法自削地位。
其二是政府官員腐化,人才欠缺,而有一批損貲之輩,這些人不知道變法圖強為何事,更首先會留意到變法妨礙他們的地位與前途。他們既不會協助襄成此事,又會在後方掣肘。這種政治積習與氛圍中,少量的真知灼見聲音是浮不上政治上層。

最後只能外患日緊,即使廢科舉興學校也要數十年時間收效,而內政腐敗,人心就不再能按捺,然興起對會部政治徹底改革的要求。(此㲃人心不能按捺,是一個關要)

至於戊戌變法,主事皇帝無實權,康有為僅為督辦上海官報,也是欠缺政治名義和實力。
康氏上皇帝書謂:「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全變。」而錢氏評速變、全變,惟有革命。宋神宗、王荊公在熙寧時,尚不能速變、全變,清德宗之強毅有力遠不如宋神宗,康有為之位望資歷遠不如王荊公,如何能速變、全變?⋯⋯大抵當時變法,牽一髮,動全身。苟求全變,勢不能速。若使有統籌全局之君、相,慎思密慮,徐以圖之,庶乎有濟。而清室諸帝,自咸豐以下皆非其人。

至於辛亥革命,則從政治領導改進社會之希望斷絕,不得不由社會領導來改進政治。前者犧牲較少,進趨較易(即日本明治維新所取之路徑);後者則犧牲大而進趨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109#
 樓主| 發表於 2022-2-5 23:47:59 | 只看該作者
曾、左、胡、李號稱同治中興功臣,然此等人物,僅能平亂,卻不能致治。

一因清政府種族觀念太深,不能推誠大用。
曾、胡皆以文慶主持於內,始得稍有展布。胡林翼為湖北巡撫,委曲交歡於湖廣總督官文,始克盡其為湘軍後方之職責。咸豐遺詔:「無論何人,克南京封郡王」,而曾國藩僅得封一等勇毅侯,曾國荃、李鴻章、左宗棠皆為一等伯。南京於同治三年六月克復,十月即命曾國藩離守剿捻。此後曾即往返於兩江、直隸兩督任,未得為中央官。清廷曾諭國藩保薦督、撫大員,國藩引嫌,謂:「宜防外重內輕之漸,兼杜植私樹黨之端。」洪、楊平,即亟亟謀遣散湘軍,以淮軍自代。曾、胡皆善處當時之變局,以自成其所欲達之目的。

二則因胡既早卒,曾、左諸人皆馳驅軍旅,效命疆場,未得為中央大吏,於朝政少可獻替。
曾氏同治元年五月七日日記,詳論洋務,謂:「欲求自強之道,總以修政事、求賢才為急務,以學作炸炮、學造輪舟等具為下手工夫」雲雲。知曾氏並非專知有兵事,不知有民政者。曾氏對當時朝政極抱不滿,然方其在翰院為部臣時,尚敢稍為論列。其後出外操握軍權,因種種牽掣顧慮,對朝政即嘿不發言,一意以平亂為主。逮平亂以後,畏讒避謗,急流勇退。遣散湘軍,以淮軍代。平捻之任,交付與李鴻章。如江南製造局、譯學館及派遣留學生等,只就疆吏可辦者辦之,於朝政綱領,更無獻替。其幕府賓僚,亦極少為清廷重用者。
⋯⋯

因此軍事上雖足平亂,而吏治官方,依然腐敗。釀亂之源,依然存在。只為社會元氣大損,一時再鼓不起亂來。急病不死,變成慢病。而其病已成絕症,不可救藥。

----------------

「逮平亂以後,畏讒避謗,急流勇退。遣散湘軍,以淮軍代。」急流勇退,保存自身,但吏治病源也只能持續不已,直至錢氏所云已成絕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108#
 樓主| 發表於 2022-2-5 23:43:54 | 只看該作者
此數年間,清廷雖知曾國藩才力可依,然並不曾想以削平洪、楊事業全付湘軍之仔肩。忽而令之援浙,忽而令之援閩。忽而令之入川,又忽而令之赴蘇。若使曾國藩遵從清廷意旨,必致一事無成,全局失敗而止。

---------------

前線打仗聽從朝廷的指令,看來是難成大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5-5 23:00 , Processed in 0.0610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