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任人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國史大綱

[複製鏈接]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7#
 樓主| 發表於 2022-1-30 23:15:33 | 只看該作者
「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了絕大的反動。宋朝百年以來種種的優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幾許讀書做官人的特有權利,范仲淹從頭把他推翻,天下成千成萬的官僚乃至秀才們,究竟能『以天下為己任』的有多少?能『先天下而憂後天下而樂』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層叠打來。不到一年,仲淹只得倉皇乞身而去。仁宗雖心裡明白,也挽不過舉國洶湧的聲勢,終於許他卸責。」

變法談何容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6#
 樓主| 發表於 2022-1-30 23:11:58 | 只看該作者
范仲俺提出《十事疏》,大概可以看到以前政事在於澄清吏治、調整科舉、修戎備(軍事)、富強(均公田,平均職田分配;厚農桑)、減徭役、重命令(謹慎法令頒佈)。
科舉,吏治都為選賢,軍事為守衛,命令屬法規實施,農桑、減徭役與人民生產有關。

這裡大概看到古代國家的構成與運作重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5#
 樓主| 發表於 2022-1-30 23:01: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1-30 23:03 編輯

自范仲俺提出一種自覺精神,要讀書人從心裡湧出一種感覺,覺到他們應該起來擔負著天下的重任,而不僅僅是望進士及第,做官。
錢氏說這是「帶著宗教性的熱忱,要求對此現實世界,大展抱負。」對於用宗教性來形容,我有少許疑惑,可能我有點認為,這是一種天性,是一種義氣,是在學統裡一直隱含的精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4#
 樓主| 發表於 2022-1-30 22:54:58 | 只看該作者
宋朝繼承唐朝的制度,嘗試損武益文。錢氏說,宋代如此優獎進士,無非想轉移社會風氣,把當時積習相沿驕兵悍卒的世界,漸漸再換成一個文的局面。
這是有五代藩鎮節度使諸武臣跋扈的背景。

大概每一朝都會因應之前的問題而提出處理方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3#
 樓主| 發表於 2022-1-29 18:25:34 | 只看該作者
現在寫下冊的拾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2#
 樓主| 發表於 2021-12-25 14:27: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1-12-25 18:17 編輯

唐朝其中一個問題,在於盲目的以為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沒有在文化和教育上着墨,然後就放鬆了戒備。結果對方拿了錢和兵權,卻沒有相應的文化思想。「生年二十,未知古有人曰周公、孔夫子者。擊球飲酒,射馬走兔,語言習尚,無非攻守戰鬭之事。」人沒了文化上的陶養,智識上的追求,喜歡射獵攻守之事,實在平常。觀現代年輕人,喜競技之遊戲,亦為人性中力的一部分,即氣質之性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1#
 樓主| 發表於 2021-12-25 13:11: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1-12-25 13:16 編輯

吾思讀史之要,可評判目前處於盛或衰,盛中何憾,衰中何急,象態近似何一朝代,又需顧及內外諸患,民生經濟諸事。則史學便可成一鑑印,照明未來之路。
較之純理論者,則史中包括各理論與事實細節之升降浮沉,不純是思考而貼合現實人情,即如《文心雕龍》謂:「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閱喬岳以形培塿,酌滄波以喻畎澮。無私於輕重,不偏於憎愛,然後能平理若衡,照辭如鏡矣。」史之厚者,使人腹中有墨水也。竊以為此現代教育忽略之處,多以理推之,而少談積事而理自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30#
 樓主| 發表於 2021-12-25 13:08:50 | 只看該作者
「直要到政治意識再轉清明,政府漸上軌道,則君臣相與之意態亦變(其君不敢以私屬待其臣,其臣亦不復以私屬自居。君不以防制為事,臣不以篡為能。)。君相仍為相輔成治,而非相剋成敵。其時則魏晉以來的私機關,又一變而成政府正式的首領官,完全實替了秦漢時代的相權,而即以扶翼君權,共同組成一個像樣的政府(其內包有王室)。這便是隨唐統一之復現。

此種轉變,無異乎告訴我們,中國史雖則經歷了四百年的長期紛亂,其背後尚有活力,還是有一個精神的力量,(即是一種意識,或說是一個理性的指導。)依然使中國史再走上光明的路。

唐代中央最高機關,依然是魏晉以來的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但他們現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屬。其職權分配,則中書掌定旨出命(命令權);門下給事中掌封駁(審駁權);尚書受而行之(施行權);古代的宰相權,現在是析而為三。」

讀國史大綱其中之目的可謂見於此,即是古代自群權分出相權,而相權已有定出大旨者,審駁處,行政者。而君相權之平衡,亦有相輔與相剋之變化,權既有分,時有交替,有施行者,有駁正違失者,豈可謂古代治權獨君王一家?

「中國政治,自秦漢以下,本有一種理性之指導,法度紀綱粗建,無豪強之兼并,無世冑、僧侶之專政;教育、選舉、考試與統治權常有密切之聯繫,不斷吸收社會俊秀分子,公開參政,使其新陳代謝,政府與民眾,即以此為連鎖。」

其理性自具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29#
 樓主| 發表於 2021-12-25 12:52:37 | 只看該作者
太宗一朝君臣,每每以有隨相警惕,不敢驕縱荒佚,而成治世。
魏徵所謂:「隨以富強動之而危,我以寡弱靜之而安。」

此易之謂「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否則初吉終亂也,不可終,貞之失也。富驕屬既濟卦者,猶需謹記,以自剋其利,無名利反侮之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1

帖子

44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73
28#
 樓主| 發表於 2021-12-25 12:47:02 | 只看該作者
其餘些許需要注意的:

其一,群體失其涵育,私的期求奮興,禮樂衰而方術盛⋯⋯禮樂與方術到底不能融合為一。
當真如此?個人感受,禮樂與方術,皆可調和人身,及至家庭,而方術一部分,也轉為養生,或張景岳談的攝生。
至於時憲書的某日宜某事,某日不宜某事,是否仍宜?先存不論。

其二,大的群體日趨腐敗毀滅,既不能在政治社會大處著力,希圖補救,常自退縮在個人的私期求裡,於是只有從方術再轉到清談。
此即自黃老轉入莊老也。黃老尚帶有政治意味(即牽涉群體),與陰陽學家相羼混。莊老則全屬個人主義。東漢治老子學者常兼通天文圖讖,清談家則否。清談家一方面似較合理,另一方面,則對全體觀念更為淺狹。(按:清談似乎少談元氣?)

在沉迷方術之際,確需如姜子牙推蓍蹈龜,大曰「枯骨死草,何知而凶?」一推而醒,此之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5-19 05:46 , Processed in 0.0592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