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任人

讀國史大綱

[複製鏈接]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13:57:56 | 顯示全部樓層
學校可以造成所欲期望之人才,科舉則只就社會已有人才而甄拔之。又薦舉亦益稀,出身全由場屋(?)。
惟承平日久,科舉進士日益重,而學校貢舉日益輕。

----------

選拔人材,或許多途也好,反正一種選賢制度大概總有其不足,以他補足。猶現代多種公開試,又有精英運動員計劃,推薦信。即以中醫為例,大陸開始承認師徒制,則又不拘於課堂授學一種。現代公司選擇主管,也有內部培訓拔擢,或公開招聘空降,說是那種較好,大概要因事而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14: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英宗天順以後,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翰林人才亦為科目所限。而教習庶吉士漸漸變成有名無實。
及翰林院慢慢不能培養人才,而吏部選舉又漸漸有拈鬮、掣籤之法,而選舉遂不可問。
(“拈鬮法”和“掣籤法”是明代銓政獨創的。明吏部對官員選授遷除,先用拈鬮法。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吏部尚書孫丕揚為避免宦官請託,創立掣籤法,以竹籤預寫所選機構地區及姓名等,雜置筒中,大選急選,皆由選人自掣。清沿用此制,外省官員分散任用,由吏部掣籤分發各省。)

至於科舉方面,經義漸漸變成為八股。

-----------

「翰林人才亦為科目所限」,此需留意塞流的問題。上游一堵,則下游生機為之一扼。猶大學欲收縮學系,有些長遠弊端日後方知,知亦已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17:21: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2-2 17:26 編輯

八股文是什麼?

顧炎武:「經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蓋始於明憲宗成化年間(1465~1487),如《樂天下者保天下》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樂天』四股,中間過接四句,復講『保天下』四股,復收四句,再作大結。如《責難於君謂之恭》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責難於君』四股,中間過接二句,復講『謂之恭』四股,復收二句,再作大結。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若題本兩對,文亦兩大對,是為兩扇立格,則每扇之中,各有四般,其次第之法,亦復如之。故人相傳謂之八股。長題則不拘此,亦有聯屬二句四句為對,排比十數對成篇,而不止於八股者。」

科舉推行既久,學者只就四書一經中,擬題一、二百題,竊取他人文記之,(富家延師,一經擬數十題,譔文論價。)入場抄謄一過,便可僥倖中式。本經全文有不讀者。(禮喪服不讀、檀弓不讀,書五子之歌、湯誓、盤庚、西伯戡黎、微子、金縢、顧命、康王之誥、文侯之命不讀,詩淫風、變雅不讀,易訟、否、剝、遯、明夷、睽、蹇、困、旅諸卦不讀。)

----------

八股文大概有一套解釋題目的格式。現代眼光看上去,比一般的古文稍難理解,但古代似乎已成定式,甚至大家只背答案,前後修改,即「科舉推行既久,學者只就四書一經中,擬題一、二百題,竊取他人文記之,入場抄謄一過,便可僥倖中式。本經全文有不讀者。」

補習社擬題十多,學生記之。甚則背範文,入場抄謄,不亦近乎?
本經全文有不讀者,即如物理學書本,只讀熱門題目。
即如中醫,大概是讀筆記,不讀課本全文。比如神農本草經,應該也少人讀矣。

顧炎武:「舉天下惟十八房之讀,讀之三年、五年,而一幸登第,則無知之童子,儼然與公卿相揖讓,而文、武之道,棄如弁髦。故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廿一史廢。此法不變,則人才日至於消耗,學術日至於荒陋,而五帝、三王以來之天下,將不知其所終。」十八房指明制,會試用考試官二員總裁,同考試官十八員分閱五經,謂之「十八房」。其事始萬曆。後增至二十房。匯其範作,供士子之揣摩。

大家都去讀十八房的進士範文,揣摩其中心思筆法。漸成以十八房範文代本經的風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17:31: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2-4 21:56 編輯

顧亭林日知錄稱:「石林燕語:『熙寧以前,以詩賦取士,學者無不先徧讀五經。余見前輩雖無科名人,亦多能雜舉五經。蓋自幼時習之,故終老不忘。」
此段所言「自幼習之,終老不忘」,是現代教育所昧處。

「自改經術,人之教子者,往往以一經授之,他經縱讀亦不能精。其教之者亦未必皆通五經,故雖經書正文亦多遺誤。若今人問答之間,稱其所習為貴經,而自稱為敝經,尤可笑也。」
餘句則示學問空疏之過。
元袁桷國學議謂:「自宋末年尊朱熹之學,脣腐舌弊,止於四書之注。凡刑獄簿書、金穀戶口,靡密出入,皆以為俗吏而爭鄙棄。清談危坐,卒至國亡而莫可救。近江南學校教法,止於四書,髫齔諸生,相師成風,尚甚於宋之末世。知其學之不能通,大言以蓋之。議禮止於誠敬,言樂止於中和。其不涉史者,謂自漢以下皆霸道。不能辭章,謂之玩物喪志。」是學風之陋,南宋以來已然。荊公早自悔:本欲變學究為秀才,不謂變秀才為學究。學究者,即學究一經之謂也。⋯⋯蓋朱、王皆欲提倡一種新學風,而皆為科舉功利所掩,其提倡之苦心深意皆失,而流弊轉無窮。陽明繼起,力倡良知而斥功利。然良人口大之說,仍為空疏不學者所逃。荊公、朱子、陽明皆有驅虛就實之意,而皆不勝世變之滔滔,則以學校之教不立故也。在上者僅知懸一標準以取士,而不知教育,則無論東漢之察孝廉,隨、唐之考詩賦,宋、明之試經義,其末流之不能無弊皆一矣。

此段即只讀四書注,不讀其他吏治書本,卒至清談空疏,不能達細微處。若是不涉史,又以大言「自漢以下皆霸道」而略之。
個人之所以讀國史大綱,是知道胸中無史學,對於古代種種不識,即使只言心學,如誠敬中和之類,現代需落在現代生活上,在古代亦有其落到實處。故讀史學之目的,一為知其歷朝之背景與變化,有助理解學問變化,言儒言醫亦然;一為究本地之歷史變於照於何史何段;一為探究古代政制是否如當今所說之一文不值。

那本地之歷史變於照於何史何段?現有肅殺之風自北而落,以重典止亂局,遏制人心,稍似明清重法。至於社會風氣,或漸似魏晉之走向清談?高則清談,俗則娛樂。謂娛樂俗,想起阿森一族和莎士比亞劇場的觀眾調查故事,大家知道莎士比亞較高雅,卻還是選擇看阿森一族。至於明末清初,激起一班明朝遺老風骨,其堅貞又成一學風榜樣,不過現在即使有,也近是西方式榜樣了。
還有一件事,無論是治風,或疫氣,致使本港政策主封閉,不利往來也好,種種皆使西氣漸漸離開,此一變化之影響是大是小?可能有待未來反觀。

至於探究古代政制是否如當今所說之一文不值,則感覺古代之政府由皇帝、宰相士人分權合作所成,升降自科舉,治理則涉及賦稅,工程,農業生產,又有水利,軍事。當中自有一套議論、進諫方式和理性,讓反對的聲音得以進入殿堂。選取國家精英討論治理之事,雖然未必有現代科技講求定律,但總有歸納以往成功失敗,觀察目前時弊,從而作出適當的調整。
然後政道(政府架構,舉賢方式,帝王與大臣交流方式,科舉等等)、治道(政策,外交,稅務,刑法,貿易)、學風(科舉),皆會不知不覺地漸漸變化,倘若往壞方向去,需及時整飭,否則待大樑都蛀壞,屋頂就要塌下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18:27:05 | 顯示全部樓層
明朝還有皇帝深居淵默,舉朝群龍無首之象,而明代風習又獎勵廷臣風發言事。於是以空疏之人,長叫囂之氣,而致於以議論誤國。

錢氏指廷議誤國,事不勝舉,要之不度時勢,徒逞臆見,是非紛呶,貽誤事機。
一,明末有流寇四起,若先議和關外,猶可專心治內,思宗想言和,卻又不敢,廷臣亦無敢主和事者。陳新甲主兵部,皇帝密召欲議和,結果事洩於外,群臣譁言,為殺新甲,也失去了最後一次議和機會。
二,其中孫傳庭守關中,議者責其逗撓,朝廷屢旨促戰;傳庭曰:「往不返矣,然大丈夫豈能再對獄吏!」遂敗死。
三,賊既渡河,有請撤吳三桂兵迎擊者,議者責其自蹙地(責其自行損失國土),遂不果。
四,及賊勢燎原,或請南幸,或請以皇儲監國南京,議者又斥其邪妄。
明事終至於一無可為而止。

-----------
將軍因朝廷文官之壓力,竟不得不出兵赴死,可謂轟烈,亦明末之無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18:32:34 | 顯示全部樓層
至於地方生員,則有養無教,日益滋增,徒蠹公帑。(宣德中,生員設立增廣之額,初食廩者謂之「廩膳生員工」,增廣者謂之「增廣生員工。嗣後又額外增取,附於諸生之末,謂之「附學生的。人愈多,習愈惡。邊遠一隅,亦生員百人,遊手好閑成患)
又在地方仗勢為惡,把持啓噬,實做土豪少紳。(崇禎之末,開門迎賊,縳官投偽,皆出生員。)

------------

地方鄉紳,有養無教,未成安定地方之力,反仗勢成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18:36:14 | 顯示全部樓層
顧炎武說:「昔之清談談老莊,今之清談談孔孟⋯⋯不綜當代之務,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

------

引此段以正己之誤。
雖專業不在此,已過學習時期,是不綜當代之務。惟亦要留意高言尚需實學,醫亦猶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18:3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萬曆間人看書不看首尾,只看中間兩三行。」
「今代之人,但有薄行而無雋才,不能通作者之意,其盜竊所成之書,必不如元本,名為鈍賊何辭!」

---------

引日知錄此幾句,為提醒讀書不通意之病,讀書只看兩三行之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18:42:16 | 顯示全部樓層
明室政治之支撐點,上面靠有英明能獨裁的君主,下面靠有比較清廉肯負責的官僚。逮至君主不能獨裁,則變成宦官擅權。官僚不能負責,則變成官僚膨脹。於是政治教育破產之後,兵制、田賦(明末屢次加賦)等相繼崩潰,而緊接著的便是一個經濟破產。

-----------

算是總結明朝政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4

帖子

444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41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18:46:33 | 顯示全部樓層
古人除了耕田,還有桑蠶之事。而絲織之事,漸漸自北而南。

當中「由是江淮間曠土盡闢,桑柘滿野。」
家家種桑樹,不免讓人想像家家育桑樹之氣,總似好事。觀桑自葉、果至根皆有藥用,對人有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4-19 06:39 , Processed in 0.0587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