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任人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息尚存

[複製鏈接]

34

主題

1430

帖子

4469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9
491#
 樓主| 發表於 2023-10-9 22:06:15 | 只看該作者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0

帖子

4469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9
492#
 樓主| 發表於 2023-10-24 23:22: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0-24 23:31 編輯

看完封神,倒覺得處理了幾個問題。

第一,古人希求長生,一種仙境般桃源鄉。古代道家的追求。

第二,道家從求長生,實踐至道教的外丹,內丹,丹是精華,內丹採天地之精華。那這個精華是什麼?正氣歌有些提示:「留取丹心照汗青。」白話譯成「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此處說的不再氣,而是精神,天地之心,呂洞賓的大願是「渡盡凡夫,方肯上升」。繫辭傳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心便在此。在此,乾卦得以還元。
張景岳注素問說「道者,天地之生意也。」無論儒家,道家,天下殊途而同歸,一致而百慮,皆在此生,在此生生。
而道教在此從小乘,一轉為大乘道教,雖然生意早藏,但總要有人發揚。

開玩笑的說,渡盡凡夫,說此句時是否存有「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若非,即是著有凡夫相。因為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0

帖子

4469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9
493#
 樓主| 發表於 2023-10-24 23:22:57 | 只看該作者
神的極致,純粹,精一,與精又有何區別?別名為丹,諸精華煉制所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0

帖子

4469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9
494#
 樓主| 發表於 2023-10-24 23:54:37 | 只看該作者
全真教南宗的先修命,後修性。
在醫家即為調和人的身體,有助身心舒暢,自然問題也較易想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0

帖子

4469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9
495#
 樓主| 發表於 2023-10-29 17:17:52 | 只看該作者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

這段句子是來說魯迅的《狂人日記》,很多人會來拿諷刺古代說的「仁義道德」,實則是在吃人。釐清先於解答,首先,仁是什麼意思?
仁有時有不同的理解,但不妨從孟子所謂的四善端來理解,能簡單準確擭取「仁」的意思。

《孟子.公孫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人見到小孩子將跌入井裡,任何人都會有驚駭哀痛的心情,這種心情的產生,不是為了與小孩子的父母攀結交情,不是要在鄉里朋友間博取名譽,也不是厭惡那小孩的哭聲才如此。

多年前在炮台山地鐵站前的馬路,有個人在馬路上轉燈後沒走上行人路,結果被巴士撞了一下,我旁邊的一位女士叫了出來。儘管巴士及時剎車,那個男人只輕輕撞倒在地上,很快能站起來。但當時我一直在想,那位女士為什麼會尖叫?那時我的不明白,這原來是人的一種基本人性,她不是為了要結交那個撞倒的男士,不是要博取友人贊賞的反應而尖叫,她也不是厭惡那男人被撞倒的畫面而尖叫,她只是看到意外,看到有人受傷,心裡產生驚駭哀痛的情緒而尖叫,因為她不忍心,不能忍心看到有人受傷的事發生。而我當時只是不解,不明白。

有些東西很難透過定義來說明,所以有所謂「展義句」來使人明白他想講述什麼。不要忍這個心,這個是人很根本的東西。

那麼,將「仁」替換成「見小孩子將跌入井而生起的驚駭哀痛同情的心情」,還能「說仔細看了半夜⋯⋯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嗎?仁正正是討論,人為什麼值得是人。魯迅雖然在那個時代,可能看到了不少人說一套做一套,因而激憤寫出這樣的話。但如果真的明白了「仁」的內涵與外延,還能這樣寫嗎?魯迅在那個時代想激起人的反抗心,去反對一些不正確的事,用狠辣的筆鋒去刺穿各種掩飾的泡沫,但有時下筆用字,還是要看清楚這個字本來是表達什麼意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0

帖子

4469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9
496#
 樓主| 發表於 2023-10-31 10:42: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0-31 11:56 編輯

《淮南子·修務訓》:“文王四乳,是謂大仁。”
漢·王充《論衡·骨相》:“傳言黃帝龍顏,顓頊戴幹,帝嚳駢齒,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湯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陽,周公背僂,臯陶馬口,孔子反羽,斯十二聖者,皆在帝王之位。”

之前看到文王四乳,文中作者大概是一笑置之的心態。我也心想,這難道是古代才有,現代不可能有的異相?有可能古人誇張了嗎?
最近看到新聞,原來真的有人有三個乳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0

帖子

4469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9
497#
 樓主| 發表於 2023-10-31 22:24:17 | 只看該作者
有時會想學大舜這樣隱惡揚善,反正沒多少人會這樣做,就偶爾讓一個人試試,這樣也挺帥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0

帖子

4469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9
498#
 樓主| 發表於 2023-10-31 22:24:51 | 只看該作者
王陽明即使面對山賊,也讓顯露出他的羞恥之心,一點良知。王陽明這種看人性,才有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0

帖子

4469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9
499#
 樓主| 發表於 2023-11-1 12:47: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1-2 11:51 編輯

思考陰陽.一

思考方法的語理分析一環,講求在討論問題的對錯前,先釐清其中的關鍵概念或關鍵用語的意思,在意義明確後再進行研究調查去判斷真假。因為沒有意義的問題無所謂解答不解答,沒有意義的說法無所謂真假。 當我們能夠認知某個說法為真或為假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它是什麼意思,沒有意義的陳述則是連「假都不如」。

但有些時候,學習的自然過程並不是所有都先釐定的一清二楚再進行,我們會一步步學習,在過程中理解體會一個概念的意思,並不是所有釐清概念的過程都能如此清晰,可以說,個人體會,語理分析可以是在學習過程中突然冒起,作為一個反省運用的方式,適時去協助思考。

李生提及「用語迷糊不清(其極端是全無意義),這種現象甚為普遍;在哲學、宗教、政治言論、文化評論、社會科學、藝文論評以及、「風水、術數」等領域之中都是如此。正如心理學家索利(R.H. Thouless)指出「關於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解釋說,那是作者們之怠惰及無能的產品;但是我們也可以這麼說,那是贏取學術聲譽的最佳捷徑」。

在此想要檢討和疏理的是,陰陽是什麼?難道像梁啟超說「陰陽五行說為二千年來迷信之大本營」?

曾經想用家族相似性之類的概念,因為陰陽指涉的可以極廣,但可能不盡相同。也有將陰陽作為系統論來看,似乎只描述了一部分性質。試看陰陽作為描述過程的起承轉合:「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動靜迴圈,相連不斷」,曾經解讀成像一個人出拳之始,拳到盡時,開始收掌,收掌在肘下,蓄力作下一拳,如此成一迴圈而相連不斷。其實即是像一個圓形,左升為進,升盡為極,右降為退,退盡復升。然後所有的活動,運動,都可以放到這個圓圈中,看看到了那一個程度。比如塑膠的由設計到創造,作為工具運用,但到最後破損便得棄掉。塑膠的長處在耐用,價廉,能塑造成多形狀,還有耐酸鹼等等(粗略言之),科學家所漏算的是,這種耐用的好處會變成難以分解的垃圾,作為垃圾,這些耐用的好處就是壞處。此處有兩點,第一,用一陰一陽來看,可以說,一件事物的好處在另一個情境可能是壞處,有點像老子講的禍福相依。第二,陰陽細分一點會講成春夏秋冬,生長收藏,像物件沿着圓形(太極)的軌跡移動。春天是出生,創造,夏天是物壯,運用,秋天開始落坡,冬天就是閉藏,失去作用。那就可以說在思考塑膠的過程,缺乏了考慮塑膠的生涯中的「藏」、「廢棄」的過程會如何?塑膠的長處會否在某些情況成為害處?

上述討論,可以看出陰陽,四時作為一種思考的方式,其中一種特質可以歸類為思考方法中的創意法度一環。古代用從陽到陰(兩種狀態),從少陽太陽到少陰太陰(四種狀態),從春夏至秋冬(四種狀態),以此作為一個框架,一個模糊的模型去描述,這種描述狀態是可以活用到不同範疇的事物上,比如物件都會經歷從創造到敗壞的「四種狀態」,冬藏在物件的脈絡指涉物件毀壞,在事件的脈絡指涉事件結束。在塑膠此一例,冬藏便可指涉塑膠毀壞的狀態。其不足之處,塑膠毀壞的狀態是什麼?獲取此一信息,要透過事實考證,去察看塑膠如何分解,才能獲得塑膠分解過程的知識。其好處是,當人們已經想好如何製作塑膠原料,加工成工具運用時,能協助人思考還有什麼可能性:塑膠在「冬藏」狀態,也就是在「廢棄不用」的狀態下會發生什麼事?這個可能性的問題屬於事實問題,可以引出如「膠袋不容易分解」,「膠袋需要數十年來分解」等具有「認知意義」的事實陳述,而需要通過經驗觀察或科學實驗或問卷調查來分辨真假。協助人思考平常容易忽略的可能性,便是創意法度的其中一個作用。上述便是我將陰陽解作少陽太陽少陰太陰,春夏秋冬,作為天地間一年的四種狀態,而這四種狀態如何透過相應理論,能夠靈活地運用在其他事物上。

在此,我亦嘗試提出,縱使陰陽看似能理解作很多相反意義的意思,如光明與陰影、表面與裡面、火與水、寒與熱、輕與重、清與濁、晝日與夜晚。如果覺得一時未能掌握,不妨回到天地間的大象,比如一年四時,再看古人如何在四時的思考上,抽象成四種狀態的變化框架,而運用在其他事物上。馮友蘭說周易是宇宙代數學。

如友人評語:「正是能夠由抽象的理論模型引導到描述性命題,具有了認知意義,陰陽五行學說才不是迷信。」這句應足以回答梁啟超。

如果古文來說,大概就是天有陰陽四時,萬物與天地相應,皆有陰陽四時之理,如四時有生長收藏,人亦有生長病死相應之,物又造用損棄。這已經是六七年前的觀點,現在有沒有其他想法?其實這已經涉及世界觀,或者天地觀,這種天地觀直貫於人的形而上,形而下,所以又推演出價值觀,人生觀,天人相應。上述作為創意法度,只是其中一面。如周易,於愚而言,便是天有元亨利貞,人有吉凶悔吝。孔穎達釋乾元亨利貞曰:「此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即是這四種狀態,乃是陽氣在升降變化而顯現的現象,是一種天理。如果只作狀態想,又會忽略了陽氣的主體。人在冬天會跟隨著冬天藏起來,人的一生中從孩提的春天走到年邁的冬天,人的死亡代表著元氣耗盡而散逸。物件毀壞也隱隱暗示其氣已盡。不過可否說塑膠的氣很頑強?不太肯定。

另外還有幾個問題,比如用狀態代替象,現代人可能容易點理解。一般會說夏天的象,象又通像,夏天炎熱的象像火,可否說夏天的狀態像火的狀態?與辣椒相近?象是無形之氣的可捉摸徵象。
象背後還有意,聖人立象以盡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30

帖子

4469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9
500#
 樓主| 發表於 2023-11-2 13:00:23 | 只看該作者
謹一記以春秋見木不曲直, 火不炎上之說.

漢書‧五行志

傳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姦謀,則木不曲直。」

說曰:木,東方也。於易,地上之木為觀。其於王事,威儀容貌亦可觀者也。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車有和鸞之節,田狩有三驅之制,飲食有享獻之禮,出入有名,使民以時,務在勸農桑,謀在安百姓:如此,則木得其性矣。若乃田獵馳騁不反宮室,飲食沈湎不顧法度,妄興繇役以奪民時,作為姦詐以傷民財,則木失其性矣。蓋工匠之為輪矢者多傷敗,及木為變怪,是為木不曲直。

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冰」。劉歆以為上陽施不下通,下陰施不上達,故雨,而木為之冰,雰氣寒,木不曲直也。劉向以為冰者陰之盛而水滯者也,木者少陽,貴臣卿大夫之象也。此人將有害,則陰氣協木,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是時叔孫喬如出奔,公子偃誅死。一曰,時晉執季孫行父,又執公,此執辱之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為「木介」。介者,甲。甲,兵象也。是歲晉有鄢陵之戰,楚王傷目而敗。屬常雨也。

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

說曰:火,南方,揚光煇為明者也。其於王者,南面鄉明而治。《書》云:「知人則悊,能官人。」故堯舜舉群賢而命之朝,遠四佞而放諸野。孔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明矣。」賢佞分別,官人有序,帥由舊章,敬重功勳,殊別適庶,如此則火得其性矣。若乃信道不篤,或燿虛偽,讒夫昌,邪勝正,則火失其性矣。自上而降,及濫炎妄起,災宗廟,燒宮館,雖興師眾,弗能救也,是為火不炎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5-10 19:12 , Processed in 0.0622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