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任人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息尚存

[複製鏈接]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521#
 樓主| 發表於 2024-1-4 11:21: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1-4 11:24 編輯

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李炳南居士解:「上恤孤而民不倍」,孤,孤子,喪父,普通講指無依無靠者。上,為民之父母,必須體恤照顧無依無靠的人。文王發政施仁,必先矜寡孤獨四者。

今之矜寡孤獨四者,即各類弱勢社群,又不可不知。不可謂一句這些弱勢社群的概念是來自西方那邊就置之不理,重在「無依無靠」四字,此文王施仁之本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522#
 樓主| 發表於 2024-1-4 11:43: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1-4 11:45 編輯

   李炳南居士的禮記月令講記的前言有這句:聽這個課,必須平心靜氣往裡求,否則不得實益。方法是聖人定的,但吾的講法有不同處。

聽課要平心靜氣往裡求,否則不得實質益處。

聽課其實也有心態要調整,這是現代人多所不諳。
"現今的現象,就像夜晚十一時、十二時,人們很疲倦,聽不進去,聽了就打瞌睡。以為西洋的東西無一不好,即使殺父母也好,以為仁義道德誤盡蒼生。你們縱使能知道這些,但是心裡不搖動嗎?中外之事能看六、七成,看明白就不得了。從前人讀書有悟性、記性之別,必須開悟性。"

讀書有悟性,記性之別,這又是一今人不明白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523#
 樓主| 發表於 2024-1-4 12:12: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1-4 12:14 編輯

常禮舉要有幾點:

十二、食時不歎,不訓斥子弟。(影響其他在食者心情, 甚則連帶氣鬱噯氣)

五、聽講時,應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腰,翹足。(翹足多少有點隨意, 不過現代人有此習慣. 彎腰則氣不能直)

三、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

四、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話;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免激其悲處)

五、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交淺言深,易迫其羞憤之心,陽明亦有言)

十一、遇事要鎮靜,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524#
 樓主| 發表於 2024-1-6 11:02: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1-6 11:12 編輯

「以文筆論,〈岳飛之少年時代〉真的沒什麼特別,但也不差,至少言簡意賅,明快寫出岳飛的性格、抱負和過人之處,這方面亦堪稱「在語文上值得學習的地方」。
然而文學上的佳作,除了妙筆生花,更重要是益人神思。〈岳飛之少年時代〉有什麼值得咀嚼的內容呢?我認為沒有。全文盡是讚美甚至「神化」岳飛,形容他如何文武雙全、勤奮好學、天賦異稟、尊師重道,難免予人「樣板」宣傳的印象。
最突兀是結尾。作者說岳飛懷念死去的射箭老師,每月初一十五都往墳墓拜祭,這沒問題。但岳飛的父親知道後,覺得兒子有情有義,就摸着他的背問:「如果將來你的才能有用於時世,會為國家和正義而死嗎?」(使汝異日得為時用,其殉國死義乎?)岳飛便答:「若父親大人准許我以身報國,我什麼事都可以做!」(惟大人許兒以身報國家,何事不可為!)
我小時候一直不明白:前文只是寫岳飛懷念亡師,怎麼一下子就量子跳躍到「殉國死義」呢?看到兒子有情義,每月兩次到老師墳前拜祭,就問他是否願意為國捐軀,這種中國式神邏輯實在令我嘆為觀止。但作者以及千百年來的讀者,似乎都覺得理所當然。
要解釋這個突兀的轉折,也是可以的。中國古人有個奇怪觀念,叫「移孝作忠」,出自以前人人讀過的《孝經》:「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即是把孝順父母的心,「轉移」為對國家的忠貞。岳飛父親見兒子孝敬師長,大概也根據這條「移孝作忠定律」,相信岳飛對老師的忠義,也可自動過戶給國家(即皇帝),所以才會有文末的一問。
然而孝子還孝子,忠臣還忠臣,七孔流血不等於死,忠臣也不等於孝子!(不信的話,請看看晉朝的嵇紹。)那「殉國死義」的一問,古人或覺得「順理成章」,但到了廿一世紀,如果仍然沒有人看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了。
附錄
岳飛之少年時代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也 。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未彌月 ,河決內黃 ,水暴至,母姚氏抱飛坐巨甕中,衝濤乘流而下,及岸,得不死。
飛少負氣節,沉厚寡言。天資敏悟,強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學射於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飛;飛引弓一發,破其筈;再發,又中。同大驚,以所愛良弓贈之。飛由是益自練習,盡得同術。
未幾,同死,飛悲慟不已。每值朔望,必具酒肉,詣同墓,奠而泣;又引同所贈弓,發三矢,乃酹。父知而義之,撫其背曰︰「使汝異日得為時用,其殉國死義乎?」應曰︰「惟大人許兒以身報國家,何事不可為!」


我偶然會跳掣,忍不住反駁的東西,fb看到就跳掣了。

「知而義之」,豈不是知兒子有義氣,問此義氣可發揮至為人為國而忘身?亦考其志向乎?
若仕途幸運, 你能夠在工作上擔大任, 你的義氣可會願意為了更多人而付出?
這種義氣, 願意為人付出自己的精神, 是父親對兒子的期盼, 做人要作大人, 胸懷要大.
用現代句子,即係父親問緊兒子會否有"能力越大,責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這種大人的心。
即使是移孝作忠, 也是有老吾老以乃人之老, 望人的尊重慈敬之心能擴充而不止於一家之內. 後句接著的"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儘管現代治家與治官做的事相差較遠,但談到態度用心,基本就是對待百姓如對待自家人,都要重視著緊,而不是事不關己或者打份工啫。古代叫父母官,愛民如子。
亦有一種,連屋企都管唔好,點信你管大野。

按:現代人其實不太明白這種大人,提拔自己的精神胸襟,從而適當不被小我所束縛。
如果有些古文底,卻不明白古代這種大人的精神,沒讀通古人的意,古人的心。不明白也算,還要自言自語在跟別人說他的見解,引來別人同意讚好,是在上者播其毒於眾(此處毒的意思,是歪曲的理解與冷嘲熱諷酸味。在現代應該如何恰當去理解古人的精神,古人的心,這固是不容易,但他的轉譯實際上不符合「達」的達意,這種似是而非最為陋,最為無奈)。
談到愛國主義這類討論「大我」的東西也有些相似,但如何恰當去處理這個問題,建立恰當的世界觀,需要思考討論。教人學做「大人」,是現代很不懂教的事情。

補:朋友謂戰國策有移孝為忠的例子,故仔類似係咁:群臣話某將軍叛變,君王 (好似係秦王) 堅唔信,將軍果然係忠心的,之後有人問秦王點解咁有信心,秦王話將軍好強孝心,所以一定唔會叛變。


古代的學問有時就像一本大書,要縱橫參考,在這個系統中沉浸久了,才能更深入了解明白一些斷句的箇中意義,並探討這種精神在現代何所發揮。此處談及的是對前輩,先生於我的人有一份敬心,從而擴展至不止父母,乃至其他年長的人,又包括領袖,從而不會輕易有以下犯上,目無專長的心念。這種沉穩敬意當真是無用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525#
 樓主| 發表於 2024-1-6 11:16: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1-6 11:27 編輯

文化其中一個重要性,在於教人如何留意到自己的大體,從其大體為大人。

一般常見的事物,還是以小體為主,不是說小體不好,耳目之官雖不思,喜歡看好的東西,聽容易好聽的歌,食美味的食物,這些也很重要。不過偶爾還是需要讓「大體」蒲蒲頭,人值得有機會覺察一下自己大體。
此處所談的大體,與牟先生談及生命的學問,有些學問能觸及生命的核心,使生命流露出來有相通之處。

可以嘗試陳構一個文化判準,這個文化能夠教人留意,培養到自己的大體,這是值得留意發揮的文化,能協助生命流通而發揮活力。
大概也相通於乾的「亨」,亨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526#
 樓主| 發表於 2024-1-6 11:19: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1-6 11:22 編輯

想到李生的牌局喻,就像抽到副牌,打副牌出來,用什麼眼光去看這副牌,我們在收到牌時會產生什麼樣的心情、心思,這就是「用」。李生講的法身喻較偏近「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527#
 樓主| 發表於 2024-1-24 19:55:22 | 只看該作者
李生提及生的「如何生存得愉快而有意義?」大概也屬「為生民立命」一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528#
 樓主| 發表於 2024-2-3 13:50:26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是如何看得見生命、心的發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529#
 樓主| 發表於 2024-2-16 21:21:30 | 只看該作者
孟子講「辭讓之心,禮之端也」,大概在辭一字,在讓一字,願意放下自己身段,想向前的意,一馬當先的衝動,這個的自我,一轉而讓他人先。
在日本行人路有單車,但卻不用像以前在四川那樣有警覺性,小心翼翼(還附帶很多喇叭聲刺激耳朵),有時單車也會讓讓人,避避人。有禮的社會,替換成有辭讓之心的社會,大家會少些衝突,多些寛容和耐性,生活輕鬆一點。
當然,也有應該主動爭取的場合。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怵,音黜。內,讀為納。要,平聲。惡,去聲,下同。乍,猶忽也。怵惕,驚動貌。惻,傷之切也。隱,痛之深也。此即所謂不忍人之心也。」
有時看到一些意外的新聞,會覺得慘,驚動,彷彿有痛的感覺。原來便是怵惕,傷之切近如在自身,的感覺。
可能新聞會寫的客觀,但人還是有感情的生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530#
 樓主| 發表於 2024-2-24 23:12: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4-2-24 23:13 編輯

以一家言之,亦應有人調和、斡旋元氣,則爭執能平息,辛勞能平復,就是調和一家裡的氛圍,使能床頭打架床尾和。現代環境也應較多爭執與衝突。使得中,致和,發而中節。

舒化有言:「方今聖天子斡旋元氣於上,賢公卿調和元氣於下,而草野間又有陰翊元氣,助成春藹者,若斯集焉,誠哉躋斯民於仁壽,厝萬方於春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5-10 04:24 , Processed in 0.0632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