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Being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任人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息尚存

[複製鏈接]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81#
 樓主| 發表於 2022-1-25 23:30:05 | 顯示全部樓層
以前總認天性論理,現在覺得變化氣質,乃重中之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82#
 樓主| 發表於 2022-2-18 22:24: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2-20 21:13 編輯

我對周易其中一個看法是,周易將意象統一為八卦,並將這種運用意象感受思考的方法流傳萬世,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體驗,都能和天地、八卦的意象合而為一,相互交通,流行於我們的精神世界。單單用文化符號一詞,並不足以表達這種精神意象的流行與傳承。

之前在講座聽的是道德的內在體驗,而周易談的是八卦的意象。這種意象也和我們生活中的大象,日月山辰相互輝映。
當我們生活在現代都市,少看了山,樹木,少曬了太陽,八卦的意象就從大象漸漸過渡到日常生活上熟悉的事物。

除了周易的大象外,還有五行的意象。五行自洪範而有,而我相信這是建基於一年的四時,透過大家的四季內在體驗,而凝聚成為五行的精神意象。這種意象除了透過五行,亦透過詩人的四時描述,農人的四時耕作收穫,在我們的生命中流行。
而詩、農、這些內在體驗距離現代人越來越遠,現代又有控制氣溫的機器,夏天可以不流汗而留在冷氣房為主,有物流讓不合時令的食物水果能在全年出現,難怪我們對於四時開始感到麻木不仁。
但需要留意的是,這種精神意象不僅僅在精神層面,還存在於現實層面,我們的五臟六腑都稟受着五行裡的一部分,而又互相溝通,形成一個穩定的系統。一年的四季讓植物能完成生長化收藏,新陳代謝,我們身體的系統也維繫着氣化升降、神機運行,讓人能維持他的生命,去演出他的人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83#
 樓主| 發表於 2022-2-18 22:48:43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聽別人說辯證法。

陰陽是要並存。

彷彿聽到東方和西方是需要並存,儘管中醫有自己大套很有價值的體系,西醫也是應該存在。

在個人立場,其實心底裡還是有點不喜歡西醫,或者不願意花太多精力去學習西醫。我還未謙虛到能完全去擁抱世界的每一部分,或許這是道的層次,也將這種胸懷留給道去處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84#
 樓主| 發表於 2022-2-20 21:13:19 | 顯示全部樓層
  心術指運用心思的方法,或可說思維的原理和功能。〔管子.七法〕中說:「實也、誠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謂之心術。」意思是說:忠實、誠信、敦厚、寬大、以己度人,就是所謂運用心思的原則或法則。管子的定義基本上以「心術」泛指起心動念背後的善良意圖,後世使用「心術」所指的則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見於〔荀子〕書中的〔非相篇〕與〔解蔽篇〕。
  荀子身處戰國末年,時人迷信禨祥,不識大道,占卜看相十分普遍。荀子於是作〔非相〕,希望能掃除迷信。荀子認為觀看人的形狀顏色,以判斷吉凶妖祥是世俗流行的謬說,講理的學者則不屑一顧。需知貌不如心,心不如術,有人面惡心善,也有人笑裡藏刀,〔非相〕中說:「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形不勝心,心不勝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也就是說以人的外貌判斷吉凶善惡,不如根據人的心。以人心判斷,又不如根據人選擇運用心思的方法。需知外貌受心思的支配,心思則受運思方法的支配。運思方法正確,心靈進而順從之,雖然外貌凶惡而心術善良,地無害為君子;反之雖然面貌和善,但心術邪惡,則不免為小人。由此可知,人不可貌相,必知其心術是否端正,才能據以判斷吉凶妖祥。
  此外運用心思時必須小心謹慎,澄清思慮,以免受到障蔽。荀子認為心能思能慮,但是往往蔽於一曲,闇於大理,形成心術的公患,〔解蔽〕中說:「故為蔽:欲為蔽,惡為蔽;始為蔽,終為蔽;遠為蔽,近為蔽;博為蔽,淺為蔽;古為蔽,今為蔽。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此心術之公患也。」也就是說人往往持一偏之見,不能觀照全局,造成認識上的蔽塞侷限。(參見「不蔽之福」)蔽塞侷限造成的原因,或為欲求歡喜,或為嫌惡討厭;或只見事物發紉之始,或因只見事物結束之終;或因事物距離太遙遠,或因事物距離太近;或因學識過分駁雜,或因學識過分淺陋;或因崇古,或因尚今。簡言之,只要拘泥於萬物之間的差異,便會造成認識上的侷限,而這也正是運用心思的共同困難。故心術一辭不止於指思維的方法,更是指思宇的闊狹,動機的善惡,以及人品的端正或邪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85#
 樓主| 發表於 2022-2-20 21:18:25 | 顯示全部樓層
「也就是說以人的外貌判斷吉凶善惡,不如根據人的心。以人心判斷,又不如根據人選擇運用心思的方法。」

這一句很重要,「相形不如論心」,這在提點我們心的重要性。
在中醫短短的診症時間裡,有時需要從臉上讀取對方的脾性,七情是否有鬱結,當下的情緒以那一志為盛,從而協助選方用藥。
臉上確實藏了很多人的信息,但在做人相處上,還是要記住「相形不如論心」。

至於荀子說論心不如擇術,心術是指運用心思的方法,起心動念背後的意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86#
 樓主| 發表於 2022-2-22 22:24:15 | 顯示全部樓層
心術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心的用法,即是此心如何思考,運思,認識。
探討心體涉及形而上,那心用,或者用心運思,算是形而下的用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87#
 樓主| 發表於 2022-3-18 10:44:00 | 顯示全部樓層
現代西方講科技創新,有其甚者追求宇宙探索之事業,其精神總的向外走而奮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88#
 樓主| 發表於 2022-5-6 19:03:17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元紀大論:「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

在天為五氣,在地成五形,五形在人即是五臟,五臟運志即生喜怒思憂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89#
 樓主| 發表於 2022-5-10 00:37:15 | 顯示全部樓層
上腫瘤學課,不少惡性腫瘤都是晚期才有症狀,檢查才發現出問題了。

有點像剝卦,個人取「六四,剝牀以膚,凶。」
剝卦為陰消陽,到六四,陰巳過半,其勢己大,小人眾而君子寡,陰氣盛,陽氣衰虛。
床比喻作基石,當初剝床沒有理會,或沒有在意,病尚遠。現在病近入身,內為肉,外為皮膚,可謂入肉。
四爻多懼,發現腫瘤時陰氣己盛,當懼。

《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也。
此處的「近」字,乃剝自遠而近,自床而及身。

若說剝卦如何挽救?大概就是自剝之初,在剝落出現的初期便有所警覺,進而糾正過錯,莫以惡小而為之。此處的惡,試就飲食生活習慣上論,就精神性情狀態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1429

帖子

446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4465
90#
 樓主| 發表於 2022-5-15 18:43: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2-5-15 20:05 編輯

圓教邏輯:佛教的經論傳到中國來,第一個作綜和消化的是天臺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以「五時八教」判釋大小乘經論。這種極為艱巨的工作,對
於佛教哲學的通盤研究與深入了解來說,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因為,
佛的教說不能一時說盡,而佛說法的場合與對象亦不是每次都一樣,
於是佛有各種方面、各種程度、甚至各種方式的教說;此中自有互相
出入但又互相關聯的地方,因此須有一種客觀、公平的判別與安排。...

  對於佛家各宗來說,般若是共法,因而是無諍法(這一點在後面
將有較詳細的討論)。但僅有般若的無諍,是不能決定大小乘各系統
之不同性格的。要決定大小乘各系統的不同性格,關鍵在「佛性」這
個觀念。

------------

我想,中醫也面對這個問題,各門家法有所不同,所面對的時代,對藥物和人體的理解,其時流行的疾病皆有不同,當中的根葉枝幹,如何相互出入又有著共同的基礎。當中的大同小異,如何綜和消化,各安其位?共性,大抵是陰陽五行,氣血津液,精神。
相互對立者,有傷寒派,有溫病派。即便溫病中,亦有主張治上焦如羽,不可犯中的銀翹散。與屬總綱通用的升降散,原治三焦大熱,後則廣泛,甚至言溫病初起即用下法。
如變法者,金元四大家各顯風采。明清各有傳承反省,當中有不少方藥流傳廣用至今,如逍遙散。
徐靈胎,其書有靈氣,得古風。陳修園言只讀古經,相信其能拾到古經道理。
又有言天氣運氣者,七篇自王冰而出,則唐朝豈無灼見?

「須有一種客觀、公平的判別與安排」,則難事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新思園  

GMT+8, 2024-5-4 06:44 , Processed in 0.0623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