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3-1-28 22:43:45

「推天道以明醫事」,這條路能走多遠?

任人 發表於 2023-2-2 22:49:43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2-3 08:05 編輯

「人參 味甘小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一名人銜,一名鬼蓋。生山谷。」


「醫方考卷三 氣門第二十
敘曰︰氣、血,人身之二儀也,氣為主而血為配,故曰氣化即物生,氣變即物易,氣盛即物壯,氣弱即物衰,氣正即物和,氣亂即物病,氣絕即物死。是氣之當養也明矣。一或失治,則衰且亂,病且死,故考五方以治氣。

獨參湯
人參(二兩)
煩躁脈微者,加童便一卮。身寒脈微者,加附子三錢。
諸虛氣弱危急者,此方主之。

氣者,萬物之所資始也。天非此氣,不足以長養萬物。人非此氣,不足以有生。故曰︰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霄壤判。是以病而至於危急,良醫以氣為首務也。人參味甘性溫,得天地沖和之氣以成形,故用之以補沖和之氣,使其一息尚存,則可以次第而療諸疾矣。煩躁加童便者,虛而有火也。身寒加附子者,回其孤陽也。雖然,虛實之辨,不可不察,獨參但可以療虛耳。若實証危急,猶然攻之,故越人有實實之戒。」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任人 發表於 2023-2-2 22:52:14

張氏醫通.養性論
「養性之道。從古醫林未之及也。惟孫真人千金方後。述之頗詳。近予衍釋其義。三複讀之。要非予心所謂養性之旨也。夫所謂養性者。務竭己靈。以開天下後世學道人之心眼。則吾性常留宇宙間。庶得養之之道。若從事乎煉形食氣。徒資一己之私。烏得謂之道耶。嗟予素稟矇昧。不逢名師之點勘。賴有先哲遺言。得以煥發性靈。以資利濟之用。」

上言可謂啟迪前路,亦戒乎愚之舊過。

任人 發表於 2023-2-3 08:04:36

醫方考:「脅痛門第五十七

敘曰:脅者,肝膽之區也。肝為盡陰,膽無別竅,怒之則氣無所泄,郁之則火無所越,故病證恆多。今考名方三首,示大觀爾!」

膽無別竅,怒之則氣無所泄,鬱之則火無所越,故病證恆多。

任人 發表於 2023-2-3 09:53:39

土居中,能斡旋水火之上下,木金之左右。

任人 發表於 2023-2-4 08:05:24

兩儀膏十八
【內容】
治精氣大虧,諸藥不應,或以剋伐太過,耗損真陰。凡虛在陽分而氣不化精者,宜參朮膏;若虛在陰分而精不化氣者,莫妙於此。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覺陰虛者,用以調元,尤稱神妙。人參,半斤,或四兩。大熟地,一斤。右二味,用好甜水或長流水十五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若味有未盡,再用水數碗煎柤取汁,并熬稍濃,乃入磁罐,重湯熬成膏,入真白蜜四兩或半斤收之,每以白湯點服。若勞損欬嗽多痰,加貝母四兩亦可。


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
最近看到一句,兩儀者,人身之血氣也。

任人 發表於 2023-2-4 08:06:52

貞元飲十九
【內容】
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嚥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者。常人但知為氣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無根,虧損肝腎,此子午不交,氣脫證也,尤為婦人血海常虧者最多此證,宜急用此飲以濟之緩之,敢云神劑。凡診此證,脈必微細無神,若微而兼緊,尤為可畏。倘庸眾不知,妄云痰逆氣滯,用牛黃,蘇合及青,陳,枳殼破氣等劑,則速其危矣。熟地黃,七、八錢,甚者一、二兩。炙甘草,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水二鍾,煎八分,溫服。如兼嘔惡或惡寒者,加煨薑三、五片。如氣虛脈微至極者,急加人參隨宜。如肝腎陰虛,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錢。


貞下起元,子午之交?
熟地,炙甘草,當歸

任人 發表於 2023-2-5 10:18:26

易.乾曰:「元亨利贞。」尚秉和注:「元亨利貞,即春夏秋冬,即東南西北。」

陰陽應象大論:「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

人身有一天地,四時五行順布,可不明乎?

任人 發表於 2023-2-5 12:42:14

診要終始論

黃帝問曰:診要何如。歧伯對曰: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

故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甚者傳氣,閒者環也。

任人 發表於 2023-2-6 08:50:56

禮記正義論 五行五臭五味

○正義曰:通於鼻者謂之臭,在口者謂之味,臭則氣也。所以「木味酸」,《尚書》孔傳云「木實之性」。然則木實酸。凡草木所生,其氣膻也。夏「其味苦,其臭焦」者,《尚書》孔傳云:「焦之氣味,火燒物焦,焦則味苦」。中央云:「其味甘,其臭香」,孔傳云「甘味生於百穀,味甘則氣香」。秋「其味辛,其臭腥」者,孔傳云「金之氣味,言金臭之氣則腥,在口則辛」。冬云「其味咸,其臭朽者」,孔傳云「水鹵所生,故味咸。又水受惡穢,故有朽腐之氣」。
頁: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查看完整版本: 讀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