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3-5-27 19:20:42

「陸九淵以為陰陽即是形而上之道,它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對立的事物和現象。他說:「《易》之為道,一陰一陽而已,先後、始終、動靜、晦明、上下、進退、往來、闔辟……何適而非一陰一陽哉?」(《與朱元晦》二)「『形而上者謂之道』,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一陰一陽,已是形而上者,況太極乎?」(《與朱元晦》一)因他所謂「理」不分天人、理欲,乃「三極」合一之理,人在此理之中而為理的主宰,所以有「陰陽即是形而上者」之說。」

易之為道,進退上下而往來,故諸事皆可涵之。
陰陽確有形而上之處,可謂氣以上?

任人 發表於 2023-5-27 21:23:19

太極真的只是理嗎?

任人 發表於 2023-5-27 21:58:22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11-5 18:23 編輯

之前曾有一個想法,我們把血液理解作水分、紅血球、白血球⋯⋯似乎這樣我們更了解血液,或許這只是其中一個角度,應該從整體的角度來理解血液,而不是一開始就拆分來細看。

王陽明在解釋《大學》時說「如好好色,如惡惡臭」,見好色屬「知」,好好色屬「行」。只見那好色時已自好了,不是見了後又立個心去好。即是見到美好的顏色會產喜好之心,這是一個完整的心理過程,是不能分為所謂「知」、「行」兩個方面。聞了不好的氣味會產生厭惡之感,亦不應該說是聞了臭味後別立一個心去厭惡。
他不贊同將視覺嗅覺(見好色、聞惡臭)叫「知」,把感覺(好好色、惡惡臭)叫「行」。

在此覺得,其實心之官與眼耳之官是同時去感覺,而不分先後的。如果我們每每在行的時候想着先視嗅,再生起視嗅的感覺,這種思想方式反會障礙心的運作。
即使現代有神經、大腦這類說法,我還是覺得這種「知行合一」的認識論是有其重要性的。
在中醫來說,神氣出於眼耳之竅,心的感覺是同步的。

任人 發表於 2023-5-28 08:45:32

在醫道還元,無極中湧出真氣,開天成物。

我覺得這就是乾元,萬物的資始。

任人 發表於 2023-5-28 13:04:19

這是生命的起源。

任人 發表於 2023-5-28 13:05:06

可以說,人心中各具一太極?

任人 發表於 2023-5-28 13:09:35

乾元這種生命力,應該是生生不息的。

任人 發表於 2023-5-28 16:30:44

歧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天地合氣,才能有氣與德。

任人 發表於 2023-5-28 16:33:51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王弼注:橐,排橐也。籥,樂籥也。橐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為,故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天地之中,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橐籥也。

這是太極嗎?

任人 發表於 2023-5-28 16:37:46

只談理,則難免偏冷,性則是根本,但又需要擴而充之。心能夠稟此性,存此理。
心是如何成的?

這個問題應該是答不到?
頁: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查看完整版本: 一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