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發表於 2023-6-26 23:06:09

有一段時間,道德經縈繞在腦袋的,「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者,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天法道,這還是道的性質呀。

以前只留神於道體的「無名天地之始」、「常無欲以觀其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現在覺得觀天的運行,天地的變化,在天地之道中體會道。畢竟道無象,而天垂象,地成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老子講的和,究竟是什麼?

任人 發表於 2023-6-26 23:28:11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6-27 07:47 編輯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中是人人共有的本性,和是人人之用的共鳴與高唱。

任人 發表於 2023-6-26 23:30:34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現代的女性平權,可能也是一種新的禮,新的位,在這種位位中,希望能持中,而發皆中節致和。

任人 發表於 2023-6-29 20:21:47

「慶曆之治」的推動者之一,歷時僅一年。范仲淹罷黜許多官吏,引發官場風雲,富弼同情那些被罷斥的官吏,向范仲淹說:「范公只是一筆畫掉他們的名字,怎麼知道他們一家老小都在哭泣?」,范仲淹對此回應說:「一家哭,也比一路哭好。」

大抵此范公的義。班固白虎通:「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

任人 發表於 2023-6-29 20:22:46

王陽明:「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之矣,而又親切簡易。」

任人 發表於 2023-7-1 09:57:07

聽說過一個人對天地初開這句很有感覺,天地初開便是生機。

任人 發表於 2023-7-1 10:00:54

「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

山也如此?山的表面也代表其內裡狀態?

任人 發表於 2023-7-1 10:06:54

古人立像,不知是否這個意思,唯恐人不知元氣的重要,又說不明白,那就立個像,擬人化,形像化,讓你去親近,容易有好感,想知道更多,親近日久,心心念念,直到某天平地一聲雷,敲開這個像,原來就是這股元氣。

任人 發表於 2023-7-1 19:34:10

之前在想,清朝二億人,現代中國十三億,即使水稻農業畜牧技術提升,百姓能溫飽,但對天地不會造成負荷嗎?現代從儉的角度去減少浪費,節用,或許是有需要的。
這也是一種以自己為天地萬物一分子出發,去量度自己的生活的方式。

任人 發表於 2023-7-3 23:01:28

本帖最後由 任人 於 2023-7-3 23:29 編輯

為什麼淨土宗凡聖同接?

對於凡人,唸阿彌陀佛接引去淨土,極樂世界,這是他力宗教,藉由他力離苦得樂。
對於聖賢,淨土其實是 維摩詰經的隨其心淨則國土淨。眼前看到現象,但我們若是心淨,別人看到生起煩惱,我卻不會煩惱。這就回到修練自己的心性,自力宗教。
頁: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查看完整版本: 一息尚存